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跑的专门性练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技术已由“后蹬式”变为“屈蹬式”跑法,而传统的专门性练习与现状“屈蹬式”短跑技术在动作结构,运动方向、路线,用力上存在着差异,为此对小步跑、后蹬跑、高抬腿跑的不足之处,逐一进行剖析, 期在短跑教学与训练中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短跑技术已由“后蹬式”变为“屈蹬式”跑法.而传统跑的专门性练习与现代“屈蹬式”短跑技术在动作结构,运动方向、路线、用力上存在着差异.为此对小步跑、后蹬跑、高抬腿跑的不足之处,逐一进行剖析.以期在短跑教学与训练中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由于体育竞技高科技的参与,却为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创造了条件;尤其全天候跑道的出现,到计算机的模拟应用,大大推动了短跑的科学训练。从50年代至70年代,由重视“后蹬”到“蹬摆结合”,发展到当今世界级短跑选手更为重视“伸髋与积极落地的速度”以快速伸髋,发展伸髋肌群,完善技术训练,充分体现其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完整的滑跑技术是由许多单个技术动作组成的,实践证明今后的训练工作依然要以蹬冰动作,摆动收腿动作,弯道技术和起跑技术为重点。一、蹬冰动作破坏动力平衡就是蹬冰的开始,在蹬冰过程中控制身体重心不迅速移离蹬冰腿。蹬冰结束时配合协调的摆肩动作,将身体重心迅速而准确地移到自由滑进支撑腿上.完成蹬冰动作的全过程,可以理解为运动员在自身侧方找合理支点(蹬冰线与滑跑轨迹相垂直,不然则产生冰刀的脱滑现象)的过程,因此,运动员完成蹬冰动作时,要由始至终注意“前送蹬”的技术要领,体现出“线蹬冰”的速滑技术特点。虽然,蹬…  相似文献   

5.
题目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  相似文献   

6.
对游泳中双手双脚重叠并拢滑行技术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其可行性。经研究分析得出,采用双手双脚重叠并拢滑行技术能够直接提高出发、转身、蹬边的速度,效果较为明显。通过此技术的应用,能直接提高竞技游泳各项目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创编田径教学“口诀”时 ,最关键的问题是 :“口诀”要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动作的本质和要点 ,语言力求精炼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1 抓住技术的实质 ,掌握技术的内在规律。如短跑中途中跑的技术动作“口诀” :屈膝带髋前上摆 ,充分蹬伸髋膝踝 ;上体正直微前倾 ,两臂弯曲前后摆 ;步幅大而步频快 ,蹬摆直线跑得快。蹬与摆是推动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 ,它是技术的实质。途中跑是全程跑中速度最快 ,距离最大的段落 ,它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决定短跑的成绩。“口诀”前两句说明摆腿的动作要领和方向 ,强调支撑时要充分伸直髋、膝、踝三关节 ,…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初二男生在有与无放松训练的条件下屈臂悬垂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证实“放松训练在体育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学成绩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这一研究假设.结果表明,有系统放松训练因素介入的实验组成绩与缺乏系统放松训练的对照组成绩之间的确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提倡把放松训练作为一种身心调节与恢复的技术大力引进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自觉进行科学合理放松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9.
后蹬动作是短跑技术的关键 ,是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运用运动学和力学原理对短跑屈蹬跑技术作用进行浅析 ,为进一步提高短跑技术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短跑训练中,为了更好地解决起跑、缩短支撑时间、"屈蹬式"的蹬伸技术等技术环节,必须对有机体的肌肉系统制订一个有针对性的、并带有科学性的训练工程计划,以便促使有关肌群有一个高质量的进展,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短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周茂虎 《物理教师》2005,26(11):1-41,44
题目:(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3题)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短跑摆臂技术有维持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增加两腿蹬摆力量,提高蹬摆速度,调高步长和步频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此技术完成得好的学生却很少。究其原因,概念不清楚是关键。在“两臂以肩为轴”的基础上,必须强调以胸锁关节为支点,臂应随同肩带一起运动。  相似文献   

13.
运用信息技术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琼斯的“屈蹬式”短跑技术进行了生理学分析,对短跑的部分经典观点提出了质疑.研究指出:膝关节保持较小角度(150o—155o)就保证了屈膝肌较大的拉力角和拉力矩,在此角度肌肉能产生最大张力,从而能获得较大的位移速度和步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原地投掷实心球为中考体育加试项目,而考生对该项目技术了解不够,以至投掷成绩普遍不高为前提,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对该项目技术进行分析。由于影响投掷成绩的关键是投掷实心球时出手初速度大小,因此,本文采用分析法.综合法对能提高原地投掷实心球出手初速度的有关技术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原地投掷实心球出手初速度的关键在于腰腹力和蹬地力量的充分利用以及做出留后技术和鞭打动作。蹬地力量是主动力,是投掷力量的主要来源。腰腹力是助动力腰腹力的充分利用会进一步增大蹬地力量。因此,这两者用力是否协调配合,对投掷效果的影响很大。至于留后技术,其作用是延长了身体的工作距离以及形成正确可行的投掷姿势为进一步提高投掷效果打下了基础。而鞭打技术是将腰腹力,蹬地力量以及挥臂力量所产生的动量逐步积累并传递给器械。强调蹬地,甩腰收腹,挥臂四者必须连贯配合,一气呵成,才能把投掷效果发挥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正> 现代短跑技术一个显著特征是:摆动腿积极有力地向前高抬。这种不同于过去的摆动腿动作,给短跑运动成绩带来了新的突破。难怪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以摆带蹬”的概念,这就充分说明了摆动腿的重要性。 本文借助国内外一些文献资料及有关数据,分析最大前摆时髋角的变化与跑速的关系,试图说明摆动腿前摆技术对跑速的影响,以引起人们在短跑教学和训练中对前摆技术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原题:(2005年第1套理综卷)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运动录象和解析法,对沈阳体育学院男排和沈阳工业大学男排上步跳的起跳动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膝关节的缓冲能力、踝关节的蹬伸能力及髋、膝、踝关节合理的用力顺序与上步纵跳成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3题原题为: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度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为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设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短跑成绩的优劣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位移速度,短跑运动员的水平位移速度又取决于运动员腿部蹬地对地面做功的效率。短跑运动员腿部蹬地功率指标是衡量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短跑运动员腿部蹬地水平功率成为短跑训练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本文就提高短跑运动员蹬地水平功率的训练方向提出一些训练策略,为短跑运动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短跑途中跑的人体水平加速的主要动力阶段是前支撑阶段,关键环节是伸髋及屈髋,原动肌是以髋腰为主的屈髋肌群和以股二头肌为主的伸髋肌群;缓冲被赋予新的意义,脚着地瞬间反作用力是膝关节的缓冲,未对人体的整体运动产生效应,途中跑应增大脚着地点与身体中心投影点的距离,尽快结束无效蹬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