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田齐波 《教育文汇》2003,(12):23-23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说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通过自己之“口”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身”去感染、规范、引导学生。这里的“身”,实际上是指教师平时的日常行为和内在力量等。教学的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在这个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言传”,更应“身教”,要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示范、去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2.
"身教重于言传"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名言。虽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离不开言传,但它毕竟只是理论方面的东西,其效果是有限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是作为一个教师教育学生,父母教育孩子必备的素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很多时候身教比言传的确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小学班主任“十忌”●内蒙古李瑞芳一、忌重“言传”,轻“身教”。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概括起来只有“言传”与“身教”两种。从某种意义上说,“身教重于言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不重视“身教”...  相似文献   

4.
是教师,更是女儿。捐肾救父的女教师韩瑜,用她的实际行动让全国人民接受了一次心灵道德的洗礼。作为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何为身教言传?人民教师韩瑜不但为我们教师树立了榜样,还给学生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5.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虽然很多,但总不外乎“言传”和“身教”两大方面。基于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体育教师的“身教”比起其他学科的教师就显得更为重要。体育教师集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与体魄的光荣职责于一身。除对学生摆事实、讲知识“晓之以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动之以情”。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热爱体育教学事业和真正地热爱学生。因为动情需靠有情人,通情始能达理,情理交融方能获得较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对于教师来说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既要讲究言传,更要注重身教,为人师表。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方式尽管很多,但概括起来是“言传”和“身教”两种。通常情况下“言传”常为人注重,而“身教”则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身教”的作用远远胜过“言传”。俗话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身教”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这是由受教育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青少年模仿能力较强,对周围的一切非常敏感,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待人接物,甚至一颦一笑、举…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师:言传身教的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而准确地确认大学教师身份,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教师不仅是学者,而且应该是言传的学者,身教的学者。不论从现实来看还是从中外哲学家或学者的理性思考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学教师的学者身份。窥视中国传统的授课方式及诸多教育家的自身教学实践,我们亦能读出大学教师是言传身教的学者这一论断。从众多哲学家、教育家的例子中发现,言传与身教都具有知识教育、道德示范、人性陶冶的特点,而现代的教育理论更是突破了师生问单向度的言传,提倡师生主体间互动的言传。  相似文献   

8.
在师范上学时。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真正走上讲台后,才体会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教育学生.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彭明文 《教师》2013,(1):111-112
教育活动中.幼儿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主要渠道源于成人的口耳相传;教师指导幼儿的主要路径是言传和身教,“身教”虽是示范、演示有目的的行为指导,但必须伴随着教师语言进行。由此可见,幼儿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的语言使用频率特别高。为适应这一特点,教师语言不仅要符合一般语言规律,更要符合教育的特殊要求.适应于幼儿心理特征。教师只有掌握职业语言,且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才能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离不开言传。言传法即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言传应以引导为主,后发制人也是一种较好的言传方法。身教法就是用榜样去教育孩子,借助于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孩子施加德育影响,使孩子受到深刻教育。身教是解释言教。教育既要教师言传,更要教师身教。言传利于学生明理,身教易于学生动情,但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课程思政在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其内在规律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我们有必要对课程思政的内在构成进行系统解构,从多个角度分析其相互关系,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文章分别对课程思政建设涉及的“课程与思政”“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学校与教师”“团队与个人”“教师与学生”“言传与身教”“课上与课下”“系统与零散”“国内与国外”这十对关系进行分析,以期系统阐释课程思政建设“三主”“三所有”“三全”的内在逻辑,并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其实施特点,明确其建设要领,进而推动课程思政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己揭示、传授的理论、方法,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能很好地去实践,如何要求学生去实践,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呢?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只说不练”的假把式。要既说又练,要言传,更要身教,给学生以直观、实际的影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写作的技能。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身教重于言传,是中职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法宝。只有“身教”才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其信服,才能达到较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言传"和"身教"是最常见的教育方法,"身教"强调以教育者亲身实践的行为示范来进行教育。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重视"身教"的作用。在语文教育中实行"身教语文",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行为榜样,促进知行合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完善自我人格,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身教"作用,以实现"身教语文"。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结合多年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实践的经验,从整体乐曲的示范教学方法、乐曲艺术处理的示范教学模式、声乐教师“身教”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实践中声乐教师的示范性与引领性等方面对音乐声乐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课余闲谈时,常常听到老师们埋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老师苦口婆心说的一大堆道理总是听不进去,明知故犯。"究其原因,其实是老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犯了个大错,那就是光顾"言传",却忽视了"身教"。常言道:教书育人,要言传身教。言传,即通过语言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事理;身教,即以行为举止来影响学  相似文献   

17.
戴希立 《中国德育》2007,2(8):93-94
“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价值、能力、知识”均衡发展也是现代西方倡议的教育观。两种教育哲学都把德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事实上,随着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培育学生智力以外的价值观和能力,已是学校生活和课程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学校课程有没有预留空间?老师有没有足够的准备?社会有没有主动配合?除了对学生“言传”外,学校怎样做好“身教”?这一系列问题均是成功推行学校德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双重任务,教师个性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知识需要言传,故更多地依赖教师的专业化;育人则需要身教,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9.
言传身教是对教师的总体要求。在具体教学中,身教甚至胜于言传,特别在语文教学中显得更重要。语文较之其他科目更接近社会和生活,重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鉴于这个特点,语文课上得要“活”,不能呆板。“活”是多方面的,“活”的导演便是老师,即“身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这一社会群体,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探索的神圣职责,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前者着重于言传,后者偏重于身教,言传、身教都很重要,二者须相辅相成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教师除了学识渊博,还应当具备必需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