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依照《竹子》的立意和句式。写《筷子》。竹子空有漂亮的外衣,却无坚实的内涵。筷子  相似文献   

2.
探秘中国筷     
<正>活动背景筷子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融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对中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有重要意义。筷子起源于中国,传承了3 000多年,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哲学和礼仪等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关于筷子的起源存在争议,正是因为我们对筷子文化的忽视造成的,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开展以筷子为载体的科技课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具●爆米花1袋●没煮过的实心面数根(没折过的长的实心面)游戏的玩法1.选出裁判一名。2.拆开爆米花的袋子,放在桌子的正中间。3.参赛人员每人在自己面前放一个纸盘,手拿两实心面,作好准备。用没煮过的实心面当筷子,来搬运爆米花,会让你有力无处使。要知道这种筷子其实是很靠不住的。4.在裁判发出信号后,用实心面筷子把爆米花夹到自己的纸盘中。夹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筷子的最上端。5.一分钟内夹爆米花的数量最多的人为优胜者。(中途筷子断了的人就被淘汰出局。)◆人一慌张,筷子就容易折断。而且,手心一出汗,实心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筷子这种取食工具分析日本文化的内涵。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和筷子文化圈。从中国引入日本后筷子后在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并产生了独特的筷子文化。筷子的长度和形状也进行了改造,与中国多用竹筷子不同,日本筷子多木制、稍短、尖头粗尾,更好的适应日本饮食多生冷、分餐制的特点。日本筷子还因使用者而有所区别,有儿童专用筷、成人专用筷、客人专用筷,还分男女筷。公用筷和方便筷的产生都缘于日本人认为筷子用后灵魂会停留在上面,不能让别人玷污了自己的灵魂而使自己遭受灾祸。在筷子的使用上有多达几十种禁忌,其中除了不雅举止外,有的还和葬礼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第一届筷子文化节从1999年举办至今已走过30年,从近些年筷子节举办的意义变化情况来看,筷子文化节正逐渐从单纯的筷子收藏和筷子文化展示走向了同当下日常生活相互交融,相互发展的过程。当下,重建筷子文化节对于提升筷子文化影响力,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从岁时节日的时间特征出发,讨论筷子节重建所需要的岁时节日相关要素和当下重建工作的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筷子的妙用     
何静 《辅导员》2013,(21):25-26
小朋友们一日三餐与筷子打交道,筷子对你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而且你们都能熟练地使用。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是筷子有许多妙用,所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筷子的使用是最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课桌上既有筷子又有碗,但张老师并不是请同学们来这里吃饭的,我想请同学们一起做个———筷子夹玻璃球的小游戏。(学生笑容满面、兴趣高涨,个个跃跃欲试。)师:大家先别急。游戏之前,请听清楚游戏规则:1.必须用筷子把玻璃球从篮子里边夹到小碗里,不准用手拿;2.掉到小碗外边的玻璃球不能算数;3.游戏时间:30秒。老师宣布“时间到”后,请同学们立刻把筷子放进篮子里。(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同学们十分投入地夹玻璃球。教师宣布“时间到”后,同学们停止夹球,迅速坐好。)师:…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电脑》2010,(7):120-120
卫生筷不卫生:很多人都觉得一次性筷子用起来非常方便卫生,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使筷子不生虫子。竟然使用工业硫黄;为让黑筷子变白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漂白作用的工业双氧水漂白。经过这样处理.一次性筷子会产生多种化学残留.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筷子与宗教、筷子与神话、筷子与生死三方面介绍了日本民族长期发展形成的筷子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尤其是中日两国广泛使用的餐具,其形状设计非常契合东亚国家的饮食文化。中国是公认的筷子发源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受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列岛的人们也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用餐。筷子传到日本后,其形状及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筷子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筷子,进一步研究中日筷子文化。  相似文献   

11.
筷子的文化意义与使用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工具中,筷子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筷子中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和使用筷子的礼仪却常常被人们淡忘或忽视.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要保持中国筷子这一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我们需要掌握筷子中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并了解它的民俗、礼仪和卫生等方面的禁忌.  相似文献   

12.
筷子之思     
筷子文化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中国人使用筷子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筷子古时候叫箸。唐代诗人李白《行路难》中就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名句;杜甫《丽人行》诗也有:“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国筷子的产生、命名、制作和使用过程入手,探讨了筷子这一中国人日常使用最多的最有特色的餐具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基本特征,民俗习惯,文学,艺术和饮食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与议论文相比,杂文更强调内容的感性与现象的意义。内容的感性是让读者感动的,现象的意义是促使读者深思的。《假如一次性方便带来一百个麻烦》这篇杂文非常注意从感性的现象入手。在这篇文章里,现象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中的“一次性”现象,如果我们认真地推敲一下,也就是吃饭问题。筷子、饭盒都是牵涉到吃饭的日常生活用品,但作者由此所涉及的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筷子文化”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被破坏、环境污染、绿化覆盖率甚低的国土更加荒芜、全球每年有1.7万种生物灭绝……而每论及一个问题,作者都做了令人…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06,(5):F0002-F0002
1 铁筷子的形态学特征 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又名黑毛七、小山桃儿七或嚏根草,隶属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筷子属,该属约有20种植物,我国只特有铁筷子1种。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区、四川西部、甘肃南部和湖北西北部。  相似文献   

16.
在餐桌上使用筷子,有一些用筷礼仪要注意。用餐前,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地竖向摆放在饭碗的正中,表示你不再需要用餐。用餐时,使用筷子禁忌更多:  相似文献   

17.
便宜而又方便的一次性筷子已成为中国环保人士痛恨的餐具,而在中国它又像碗盘一样普遍存在。中学生们给政府写信,要求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大学生劝说快餐厅用汤匙取代一次性筷子。因特网网民自发组织起来,分发口袋盛放筷子以便多次使用。中国有些名歌星也投入了这项环保事业。 在北京,有100多家国营餐馆本月表示将参加“绿色运动”,开始洗刷筷子并多次利用。上海和其他城市正考虑部分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据说财政部将对一次性筷子征税以阻止使用。  相似文献   

18.
说说筷子     
中国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经开始用筷子吃饭了。究竟有多久呢?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曾在他的《史记》里提到“纣始为象箸”,“箸”就是筷子,这是说殷商时期的纣王就已经在使用象牙制做的筷子了,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不过商纣王并不是最早使用筷子的人,因为殷商之前,竹筷、木筷已经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了。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筷子浪费木材.破坏环境,所以我想设计一种更节约的一次性筷子来代替。将筷子做成较硬的塑料吸管的形式.管中设置一层层的塑料膜隔开.这样用完一次后,可以掰断使用过的部分,下次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20.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使用历史.筷子传入日本后,保留了其在中国古语里的叫法“箸”.但其外观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箸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中日筷子的外观,起源及与之相关的习俗,更进一步地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