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相对来讲,奇数的猜想比较容易,因为它是偶数的猜想的推论。如果每个大偶数都能写成两个素数之和,那么我们就能够证明任何大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因为任何奇数减去3都是一个偶数。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历史上第一个重要文献是哈代(G.H.Hardy)和李特伍德(J.E.Littlewood)1921年的伟大论文,在这篇长达70页的文章里,他们提出了圆法。哈代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时说:“我和李特伍德的工作是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虽然此前很多有名的数学家都研究过这个猜想,甚至有人宣布证明了猜想。然而,哈代和李特伍德…  相似文献   

2.
笑口常开     
也许人们称赞这部小说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我们古老中国传统而质朴的仁义。老村长一诺千金.给一个叫韩老七的可怜人养老送终。韩老七是为了集体的事情受的伤.从此就不能结婚也不可能有孩子。时任村长的祖父觉得自己作为集体的代表有义务为逭件事情承担一种义务.于是他就这么做了,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3.
即物抒怀     
我们常常说到“触景生情”,而很少听到“即物抒怀”这样的话。其实,这也是一种构思写作的笔法。面对能够激动自己心灵的事物,人们也许会感悟,也许会沉思,也许会联想;面对事物,人们心中的火花在跳跃,人们要形象地抒写自己的“心灵”感受,这就是“即物抒怀”。如某年高考阅读材料中有一篇《青菜》的文章,在写了青菜的色彩、形态、根部以后,作者这样抒写自己的心灵感受: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  相似文献   

4.
一年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的纪念日。这些纪念日,有的让我们欢欣鼓舞,有的令我们黯然神伤,每一个纪念日对于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记忆。但是有这样一个纪念日,它的历史记忆注定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那就是12月13日。也许你第一次听到这个日期时,并不知道它代表着什么,可是当我告诉你这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日”时,你是否也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隐痛。  相似文献   

5.
悼山羊     
他外号“山羊”,是妈妈那边的一位穷亲戚。也许是因为天性善良,他总是诚诚恳恳地待人;也许是因为性情大方,他从不拘于小节,拥有那种来自大山的豪迈。他的脸是黝黑的, 他的笑是淳朴的。他属于大山。我与山羊的接触并不是很多,只是间或从妈妈那里听闻一些有关他的事。也许是因为他的好脾气,给一个与他接触不多的小孩子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也许,也正是因为他是这么个好脾气好说话的人,就更容易被人们淡忘,淡忘……一年前的某一天,他死了。一年后的今天,我们一家才从外婆那里得知了这一噩耗。我不明白,中国的通信何以慢到需要整整一年时间才能把这么一条短短的消息从外地传到上海,而且,是一条记录生死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马克·吐温是第一个以美国标准闻名世界的美国作家,那么享利·詹姆斯(Henry James)应该是第一个以国际标准确立了他在世界文坛地位的美国作家。其实从刚开始文学创作时,亨利·詹姆斯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欧洲人眼中的“文学巨匠”。然而,也许是因为这个夸大的目标;也许是因为他成年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英国;也许是因为他的作品结构复杂;也许是因为与马克·吐温兴起的本土风格不同,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只关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在有生之年只赢得了一小群读者。直到第一次大战以后人们才对亨利·詹姆斯作品的重要特点,以及他作为小说家和…  相似文献   

7.
“人是教育的对象”,这句话被教育史上无数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不断地重复着。人们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是因为它简单、明了地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特征;人们不断地重复这句话,是因为人们常常容易把它忘记;人们不断地重复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历史告诉我们,这句话的重要性在于: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学生作为人的生命的唯一性、丰富性和力量,并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他们,教育便会生机勃勃。蒙台梭利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上的卓越成就皆来源于此。蒙台梭利以她所创造的教学方法即蒙台梭利法闻名于世,但她在总结自…  相似文献   

8.
无疑,相对于西欧黑暗的中世纪,中国较为"开明"的封建社会是漫长的。也许是因为特殊的环境,也许是因为"开明",也许是因为频频爆发的农民起义,当我们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自豪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我们的封建社会原来陷入了无休止的轮回。出于此,笔者试从另一角度审视农民起义,审视农民起义在古代史当中的另一特殊作用——封建社会的延缓剂。  相似文献   

9.
我们中国人知道杰弗逊这个名字。也许是因为他起草了美国的《独立宣言》,这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宣言.它不仅将永留在美国史册上,也将永留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对他了解再多一点的是知道他是第一届美国国务卿。当过两届美国总统.其他可能就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10.
1978年,徐迟的一篇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一时之间令陈景润成为华夏大地上最耀眼的明星。然而我国最早在歌德巴赫猜想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却另有其人。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古今中外的小说名著曾给人以美妙的享受,但若有人猛一问:小说是会么?也许会使人茫然。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它似乎不言自明,连小学生就能分辨出什么是小说,什么不是;说它复杂,是因为人们对它的本质的探讨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这里我们要谈的是捷克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它代表了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一种新的小说理论思潮。 米兰·昆德拉一向以小说家著称,他的名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曾引起中国读者的强烈兴趣,而他小说创作上的成功与他的小说观念密不可分。他那别有见地的小说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前半期,洛可可风格开始占据艺术的头把交椅。我欣赏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小巧、精致、柔和,尤其善于出其不意,来一点儿不和谐的美。例如收摆式的长裙,在下摆或裙边来些不协调的褶皱或缺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洛可可风格的这一特点也适用于与人的交往。儒家提倡“和为贵”,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和”来要求人们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喜欢与周围的朋友拥有类似的看法或是相同的见解,这样才能够达成共识,才好在同样的思维基点上进行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一个人成为好朋友,我相信是因为有缘。也许是因为我们曾在哪一朵云上遇见,发现对方能…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来完成的。课文均由文章组成。从广义而言,凡能独立成篇并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书面语言皆可称为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就狭义而言,单指后者。文章之分为体,是因为任何一篇书面语言都是人为了交流思想感情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人的思想感情又因时代社会和个人需要不同而千差万别,这样,使用书面语言写文章时在形式、结构、语言的表达方式诸方面都会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构成与区别不同文体的根据。研究并掌握这些特点是分析文章的知识基础,根据不同需要写不同文体的文章既是学生也是…  相似文献   

14.
时代变了,变得我们无从辨认。我们的历史是血红色的,因为它充斥着战争、暴力和仇恨。之所以是这样,也许是因为过去我们一直靠自己的土地生活,靠宗教争端维系生存。然而,现在我们毕竟明白了,靠科学技术能够活得更好。民主既不意味着只有持同样观点的人们才能相聚,也不是说只有相近的思想才能交流;不同民族的人民能够聚首一堂,不同的主张能够相互切磋,这才是民主的真谛。我们也已经明白,人类能够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共处,通过教育、科研和交流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迎接一个没有障碍,没有偏见,差异逐步缩小的新世界。的确,这个新世界属于青年。…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因为对回归的渴望,在都市中住腻了以后,人们总喜欢到郊外去露营。露营,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它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代表着人们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摆脱城市"钢筋水泥森林"束缚的生活追求。欧美国家的许多人都非常热爱露营,他们经常背上背包,带上装备,外出欣赏自然风光。现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露营的行列之中。他们还获得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称号——"驴友"。  相似文献   

16.
认识海灵的母亲何一萍是在一次研讨会上。当时何一萍发言的题目是《叙说生命:一位小学生网络作文的个案研究》。她的研究对象就是她的女儿——海灵。她的论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吸引了我。我的兴趣不在于她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我感兴趣是因为我的工作。对于网络,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它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孩子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孩子沉溺于与网友聊天、与网友见面;孩子看到了他们不该看的内容……在做热线咨询时,我们也听到了很多父母的叹息甚至哭泣。面对父母“我们该怎么办”的追问,我们真的很无奈。《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宗旨是“父母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践行着这个宗旨。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却不能给父母提供有效的帮助。我们缺少成功的经验。我们不敢贸然地告诉父母该如何。我们为此愧疚,为此焦虑。何一萍的研究及她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一缕阳光。她是那么成功地让女儿走上了网络,女儿又是那么健康地在网络上成长,真是太好了。我急切地向何一萍约稿。感谢何一萍的理解与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有了这期的文字。何一萍的经验是一个个体的经验。这个经验不可能对所有的父母都适用,但是它给了我信心,让我真切地看到网络对于孩子来说不是洪水,也可以是滋润生命的小溪。您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起码我们不要因为孩子接触网络出现行为问题。就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网络。也许是我的想法天真,我曾经想。有时候一条狗之所以咬了人,可能恰恰是人的那种敌视与戒备惹恼了它。如果我们的内心是友好与温柔的。也许它的反应就不会那么凶猛。但是我们对狗的定势式的恐惧使我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当然。如果能避开你不了解的一条狗,还是避开的好,但是当我们不得不交锋的时候,选择另外一种方式也许会有惊喜。有时候态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比喻也许不恰当。但是也有一些类似。这就是我编发此文的目的。本来是想晚一点推出的,但是8月19日是何一萍的女儿在网上注册的日子。所以她想在这个月让这篇稿子与读者见面。也好。只要作者能写出来。我巴不得早些,一来让读者早日看到。再一也算我们给海灵的一份礼物——她的行为能让一些孩子受益,她已经有了贡献。她该为此自豪。这将是一个系列,此期刊出的是第一篇。我一直以为。父母的实践经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比专家的指导更有参考价值。我以此系列再一次表明我的观点。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拿起笔写下您的经验与教训。或者打电话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7.
读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细腻温婉的女性情结洋溢在他的作品之中。而荷塘月色》一文,不仅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佳作,而且也是一篇无处不闪现出一种浓浓的“女性”意识的文章。说它体现了“女性”意识也许言过其实,但如果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审视它的时候,我们会或多或少惊奇地发现:无论是从文章中作者对月亮的描写,还是对江南旧俗的回忆来看,荷塘月色》都以它特有的“女性”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一、排遣压抑求独处相传,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原因是因为和“内人”吵了架,心情十分沉闷,为了排遣这种压抑的心情,于是就想到荷塘…  相似文献   

18.
我的风景     
时光是不停变化的笔,在人生这张卷子上不停地涂涂改改,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风景.可是我却不知道该到哪儿去寻找我的风景. 看看周围的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而我就像是被埋没在黑夜里的沙子,永远找不到自己.也许是因为上苍不想看到我安于现状,也许是因为它小小的眷顾,于是,让我遇到了她,一个一脸笑容的女生.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负负得正”?这个80年代人们讨论过的话题似乎再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你根本没有考虑过,也许你的解释是“课本规定如此”,你也许不会意识到,你的回答不仅没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困难,生硬地让一个运算法则变得索然寡味.以下让我们从负数概念的历史开始,了解历史上一个教学难点的解决良方.下一次,当又一个坐在后排的同学举手问这个问题时,也许你可以轻松愉快地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20.
要学会发现     
鼓励,是镶嵌在人的心灵上一个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是一种精神催化剂。它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的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强大内动力。当陈景润学习一度出现松懈时,他的数学老师非常郑重地说:“我看能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就在我们班。”讲话时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