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佳希 《声屏世界》2005,(10):59-59
据2005年6月21日《南京晨报》载.近日在西安各麦当劳店.出现了一则中国人下跪麦当劳的广告.与此同时.西安的公交车上则播放了一则中国人跪求麦当劳老板延长价格优惠期的广告。联想近年来各地出现的立邦漆滑倒中国龙,耐克鞋击倒“中国形象”.丰田霸道广告等严重违反《广告法》中之“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有辱国家形象、伤害民族感情的广告.虽然“下跪广告”并没有在广播电视台中播出,但同样给我们广电从业人员提了个醒:广告播出也要讲政治.不能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决不能让有损于国家尊严的“问题广告”在我们广播电视媒体申播出.  相似文献   

2.
据2005年6月21日<南京晨报>载,近日在西安各麦当劳店,出现了一则中国人下跪麦当劳的广告,与此同时,西安的公交车上则播放了一则中国人跪求麦当劳老板延长价格优惠期的广告.联想近年来各地出现的立邦漆滑倒中国龙,耐克鞋击倒"中国形象",丰田霸道广告等严重违反<广告法>中之"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有辱国家形象、伤害民族感情的广告,虽然"下跪广告"并没有在广播电视台中播出,但同样给我们广电从业人员提了个醒:广告播出也要讲政治,不能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决不能让有损于国家尊严的"问题广告"在我们广播电视媒体中播出.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新闻世界》2007,(11):35-35
经常为别人做广告的张铁林。最近为自己做了一则广告——张铁林先生优惠为网友题写斋号和小品斗方(优惠期一个月)。这则发于中国书法网的广告一亮相,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央视“3·15晚会”曝光麦当劳,结果却免费给后者做了广告,这或许是人们始料未及的.“记者好不容易冒充实习生进入,蹲点偷拍三个月才拍到过期15分钟的鸡腿和过期2小时的吉士,这哪是曝光,分明是活广告!”这是网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节目播出的第二天,一些人甚至相约去吃麦当劳. 和“地沟油”、“瘦肉精”相比,鸡腿过期15分钟、吉士过期2小时,问题小一些,但没人能说这不是问题,麦当劳也在节目播出一小时后发布声明认错并向消费者致歉.这样看,一些人“热捧”麦当劳,有些“是非不分”.  相似文献   

5.
不该登这种广告王学仕中国社会报4月13日第四版刊发一则北京大兴县《天堂公墓》的广告。看此广告,我如鱼刺鲠喉般地难受。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并不反对别人想法去正当地赚钱。但是该报那大圆黑体“天堂”二字却颇令人触目惊心。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周伟 《新闻前哨》2007,(2):37-37
优秀广告作品追求“零差错”。一则报纸广告要做到“零差错”并不轻松,对广告纠错绝不能“偷工减料”。在一则即将成型的广告中查找问题,不仅需要了解广告所属行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系统、专门进行纠错训练。广告差错见诸报端,其根源大多在于“眼未看进”,“未吃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近一时期以来北京某些媒体广告中有些宣扬奢华消费的广告词,如一则家具广告中说“欧美经典,成就奢华”,一则洗浴中心的广告说“享受奢华尽在地中海”。  相似文献   

8.
“破天荒”的轰动效应———浙江教育出版社电视广告是非论陈鹰1996年的12月4日晚,中国出版界发生了一起“破天荒”的事件: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之后的“黄金时段”,播出了一则出版社形象广告———浙江教育出版社: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教育———立...  相似文献   

9.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09,(23):2-3
中国在全球投放形象广告。展现“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 最近,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试图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美国有线新闻网11月下旬开始在亚洲市场播出一则30秒的商业广告.内容是“中国制造”产品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04,(12):20-20
英国政府即将禁止在所有的儿童节目中插播包括麦当劳在内的所有“垃圾食品”的广告,以减少儿童肥胖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快餐时代"仍需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丹 《新闻记者》2003,(9):30-31
一、我们生活在“快餐时代”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快餐”时代。事实上,“快餐文化”真的占据着我们的生活:国人一直以中餐深厚的文化底蕴自豪,但美式快餐在中国照样长驱直入,肯德基在中国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迄今为止在中国开设了600家餐厅。再看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截至去年6月底,麦当劳在中国的连锁店达到368家,这个数量在亚太区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亚。广东人那么讨厌煎炸食物,但照样踏破麦当劳、肯德基的门槛。书店里,抽支烟的工夫就能看完的漫画书铺天盖地,许多成年人也捧着漫画看得津津有味。《谁动了我的奶酪》成了最畅销的书,…  相似文献   

12.
西安报业目前现状西安报业目前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一枝独秀,整体畸形”。具体地讲,就是其他报纸整体低迷,众人在“水平线”下进行低层次,低水平的竞争。实际上十分“土气”和“浅薄”的《华商报》却独占了整个陕西报纸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广告额和发行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报纸。根据慧聪国际商务信息网提供的数据:2001年上半年,《华商报》享有的广告数量,占到整个西安广告市场总量的49.84%;《西安晚报》占27.9%;《三秦都市报》占10.74%。《华商报》在两年之内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陕西报业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相似文献   

13.
记得什么人说过:“房间里若没有书,就仿佛一个人失去了灵魂。”也许,是一则推销书的广告这样写过。纵使是广告,若说得精辟,也不妨另眼看待。  相似文献   

14.
自中国制造产品异军突起,各种负面消息不少。有产品自身的原因,也有西方媒体的“妖魔化”。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因此受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则“中国制造”广告登陆CNN.为“中国制造”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是利用广告来传播国家形象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对这则广告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俊芳 《今传媒》2006,(2X):60-61
2004年有几个国外品牌的广告在媒体上颇为引入注目。这就是:丰田公司的“霸道”汽车上市的广告“石狮篇”;立邦漆广告中的“盘龙下滑篇”,以及遭到停播的耐克公司的“恐惧斗室篇”。在这几则广告中都有令中国人颇为熟悉、颇为喜爱的中国元素出现。然而恰恰也是这些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国元素在上述几则广告中的应用,被认为是对中国化的歧视。  相似文献   

16.
听听汇报吃吃饭就能写出新闻吗事情过去快10年了。我想,如果今天遇到张东升,我仍会有点不好意思。张东升当时是《中国广告报》西北记者站的人,我是《中国青年报》的编辑。1987年6月4日我们在北京头一次见面,他正在组织一个记者团,或叫什么笔会,去西北走几个企业,厂家出钱,吃住行全包。我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玩玩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便说:“好说,扛包提箱的事只管叫我。”6月6日晨,北京十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到了西安,在西安勘探仪器总厂呆了一天。厂方自是极热情,好吃好住,各位书记厂长—一汇报,很认真的。大西北的,中央来个…  相似文献   

17.
1987年第5期《新疆新闻界》刊登了一篇《新闻乎?广告乎?》的文章。文虽不长,我却越读越胡涂,越纳闷。文中写道:某报“第二版的下半部刊出了一则广告”,“在该报的第一版右下角又刊载了一条同这则广告一模一样的‘新闻’”。于是乎,作者就发出了“新闻乎?广告乎?”的感叹与诘问。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不同版面列登了内容近似的广告与新闻,就使作者“乎乎”起来。这是一。第二,文中写道:“晚报本来版面小,容量不大”,“如果不是走后门,编辑部的用意又何在呢?”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  相似文献   

19.
2月1日,香港一家媒体整版刊登了一则题为“香港人,忍够了”的广告,反对内地“双非””(即夫妻双方均非香港居民)孕妇赴港生产.该广告用蝗虫的形象影射内地人,并要求当局阻止“入侵”.广告用词极其煽情:“你愿意香港每1 8分钟花$1,000,000养育双非儿童吗?”这种极端广告出笼以后,引发两地舆论的强烈反应,甚至引发了两地精英的口水战.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西安骊山脚下响起一阵“砰砰”的枪声,堪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声惊雷,惊碎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决策,惊醒了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中华的白日迷梦,从而建立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新局面。这就是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的“百安事变”。笔者乘赴西安参加“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之机,有幸采访了当年事变的亲历者,今已86岁高龄的宋黎。他向我披露了事变前后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幕。一。从北平到西安宋老满头银发,脸色红润,身材高大挺直,令人想见其当年俊朗洒脱的风采。他是吉林梨树人,先后就读于西丰县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