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本文探究了胡塞尔通向超理性主义的先验现象学的四条道路,揭示了笛卡尔、休谟、康德和布伦塔诺等哲学家的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运思之间的内在关联,使"中止判断"、"明证性"、"先验认识论"和"意向性"等重要的哲学观念获得了现象学语境中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因果性问题在胡塞尔现象学里具有基础性地位,它既是西方科学思维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开启现象学构想的首次尝试。胡塞尔为了说明因果性的客观有效性,将问题返回到纯粹意识领域描述了其实质,并确认了其在现象学态度下的明证性。对比分析哲学对因果性问题的论证,胡塞尔现象学在解决因果性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得到了突出的说明,它为自然科学夯实了基础并实际上开启了一种纯粹哲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教育现象学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4,(5):F0002-F0002
教育现象学 是源于二十世纪前期的现象学运动。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二十世纪初建立的一个哲学流派,其基本主张是“通过回到原始的意识现象,描述和分析观念的构成过程,以获得有关规定性的实在性的明证。”而教育现象学是以理论现象学为哲学基础,以实践现象学为研究方法,以回到“事实本身”与“生活世界”为理论基点和研究背景,最终以运用现象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的一门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现象学     
正教育现象学是源于二十世纪前期的现象学运动。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二十世纪初建立的一个哲学流派,其基本主张是"通过回到原始的意识现象,描述和分析观念的构成过程,以获得有关规定性的实在性的明证。"而教育现象学是以理论现象学为哲学基础,以实践现象学为研究方法,以回到"事实本身"与"生活世界"为理论基点和研究背景,最终以运用现象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的一门科学体系。把现象学理论较早引入教育领域的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校长克里克。在1944年,荷兰乌特勒支学  相似文献   

5.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科学具有哲学与具体的事实科学双重层面上的含义,作为一门严格科学的哲学特别是现象学,必须具有严格性和彻底性的自身要求;在事实科学层面上,科学可以被分为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而作为严格科学的现象学具有为事实科学奠基的任务。在胡塞尔看来,当代科学的危机预示着理性和主体性的危机,他认为应该通过生活世界理论和超越论的主体性的构造成就,为科学的有效性问题提供论证,并由此实现超越论的现象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以一种突破性的新型描述方法走进了西方哲学视野,现象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心理学学科也成为了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一支。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本质现象学,即是先天纯粹的心理学,从区域性本体论以及一般性本体论入手,阐述了现象学哲学的内容,从现象学哲学所引导出来看待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一、先验现象学的设想 《逻辑研究》发表后的六年时间里,胡塞尔经历了严重的危机。绝望的困境,使之认为对哲学须持有坚定的自觉性, 自我意识须达到内在的坚定性。胡塞尔当时在笔记里这样写到:“如果我能够称自己为哲学家,那么我首先提到的是我必须为自己解决这个一般的任务。我指的是理性批判,是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普通价值理性的批判。” 通过康德思想的研究,胡塞尔逐渐开始形成关于现象学还原的设想。这一设想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被作为主题,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论述了内在和超越的概念以及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明确地叙述了现象学  相似文献   

8.
如果"分析现象学"真正的开端是现象学立场在心灵哲学中的运用,并且,如果它仅仅被看作是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融合形态或桥梁形态,那么,"分析现象学"的过去则与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历史一样长.这个过去应该包括分析哲学和现象学早期的广泛互动(例如胡塞尔与弗雷格、罗素与梅农、摩尔与布伦塔诺、赖尔或卡尔纳普与胡塞尔之间的互动)与后期的分道扬镳(根源于石里克对胡塞尔、卡尔纳普对海德格尔的著名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现象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奠基工作之上,海德格尔重新向存在发问,使现象学发生了解释学转向,由此终结了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开启了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在哲学史上实现了思想的“移居”.这意味着现象学的主题、方法和思想路向在海德格尔与胡塞尔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殊与差异.澄清现象学的解释学转向是理解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对胡塞尔现象学批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的典型的学院派哲学,其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算是最为抽象而又晦涩难懂的.20世纪以来,自胡塞尔开创后,现象学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现象学运动,现象学方法也和分析哲学方法、辩证法一道被西方哲坛并称为三大方法.现象学,作为现代西方一种普遍哲学运动的名称,从广义上说,是指在无任何前提和假设的条件下,对任何所给的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作为一场哲学运动,它现在已远离了开创者的初衷,从思辨走向现实,从哲学走向其他领域.1980年的《大英百科全书》指出:“最有意义的事件是现象学的作用超出了哲学之外——数学、生物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研究.”因此,在今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考察现象学和现象学运动,将有助于我们清楚地了解和认识现代西方的哲学理论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现象学:问题与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澄明“现象学”精神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现象学对教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并较为细致地分析了这两种影响。现象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是内在的。现象学对于教育哲学的意义,集中地表现在批判意识、求实意识和关怀意义的启发价值上。教育哲学只有首先作为现象学,才能把握住自己。教育现象学对于教育哲学的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哲学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发展模式是科学哲学方法论前提的设定和方法论原则建构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科学哲学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些具有影响的科学发展模式,包括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的科学革命论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等,其中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被认为是比较全面、比较符合历史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模式的更替体现科学发展的本质,也是科学发展模式研究目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来讲是实践的,之所以是这样,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马克思思考相关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路径和方法是实践的。人是讲求方法的动物,因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形成的前提——实践的方法论,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分析教育技术常用的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哲学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现象学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象学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在方法论层面,现象学范式的创新性突破在于穿透了“一般”和“个别”的割裂;在研究方式层面,现象学范式遵循质性研究的模式,擅长对微观体验的揭示;在具体研究方法层面,现象学范式综合运用访谈、体验报告等手段,使研究结论具有建构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教育技术研究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现象学之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在于贯通融合,即有利于教育技术研究的定位融合、视域融合和研究取向融合。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心理学的危机与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心理学的发展已陷入一定的困境或危机之中。导致心理学危机的原因有人们的认识偏差、心理学方法论偏差、对心理现象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割裂等方面。心理学危机并不表明心理学没有发展前途,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我们能对之正确认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就有可能促进心理学的飞跃发展。为此我们应注意心理学研究方法或方法论和理论的多元化与整合,加强心理学哲学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劳丹通过对一些历史实例的分析表明,以所谓"均变论者"的眼光来看待方法论史,认为科学哲学的过去与现在处于同样的若干因素影响之下,那么将无法获得对于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的历史性认识。劳丹主张,应当回到科学史、从科学思想的变化中寻求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的变化,不应当一味从哲学史和认识论史中寻找科学哲学变化的源头。方法论史并不仅仅是认识论史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7.
教育哲学在现象学哲学的观照下,衍生出了现象学教育哲学。现象学教育哲学在教育、教育学、教育哲学层面对传统发起问难。现象学教育哲学给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需要不断克服发展困境,真正引领教育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有人把哲学基本问题直接当做艺术和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用哲学方法论代替艺术学方法论,造成许多混乱,严重影响了艺术学的发展。艺术和艺术理论有自己的基本问题,艺术学作为具体学科,有自己的学科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不是艺术学基本问题,哲学方法论只能涵盖、指导艺术学方法论,而不能代替它。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日显重要,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已成为新时期评价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内容。探究危机领导,构建有中国特质的危机领导方式成为新的研究期待。在研究过程中,从哲学方法论上追寻领导危机的路径依赖,利用其价值和事实两个层面论证契合领导危机的诉求。厘析传统型危机领导的路径依赖模型,在对传统型加以借鉴的同时,运用"三论合一"、"源流共治"的理论及方法,构建新形势下对危机有效领导的路径依赖模型。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批判精神决定了教育哲学的批判精神,教育哲学的批判精神和独特地位决定了批判性思维为教育哲学的课程目标。批判性思维的对象为教育生活的思想前提,包括事实判断前提和价值判断前提。以教育生活的思想前提为对象的批判性思维分为呈现、分析和重构思想前提等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