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江南  王萍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1):147-151
先锋作家余华作品入选<新课标>教材成为语文教学实践的一大难点,中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同时,<新课标>教材也烛照出传统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些弊端.中学语文"文学教育"的新思路是,一方面引入层次教学法,充分利用文本的层次性特点,逐步引领学生鉴赏文学语言的奥妙,真正按照文学语言自身的规律分析语言;另一方面,语感教学的优势要继承和创新,品读优秀文学作品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5,(11):63-63
语感是语文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语文新课标反复强调要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许多人深感困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是公认的我国语感教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语感教学理论与方法;现在,又领衔主编了一套针对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作校本教材)《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的时间并不长,过去这门课叫《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材教法》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中学语文教材以及如何教这些教材,多偏于教学实践;后来鉴于培养目标的教学理论知识结构建设,加强了理论性,改名为《中学语文教学法》,这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向是高师中文系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顾名思义,该课程的设置,是要使学生熟悉、掌握中学语文的教材教法.但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恰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脱离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弊病.因此《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须从如何使课程更好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这一根本问题出发.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得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法》;二是设置《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以下简称《教材研究》).上海师大中文系自一九八二年九月起,先后在八○级、八一级各一个班试设了《教材  相似文献   

5.
历来论者都认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抒发的是革命豪情,体现的是革命乐观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包括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也沿用了这一传统说法:"不仅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体现了主宰山河的壮志。"还称诗人的情感是激越的,"词的情调是慷慨激昂,风格是豪迈爽朗"(苏教版教材《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主要致力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对文学作品和作品中的文学性关注得都明显不够。在旧教育观念统摄之下,文学教育中恰恰缺少真正的文学气息;突出存在着肢解文学语言、忽略文学语言与常规语言差异等问题。新课标实施后,我们应当更尊重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在语言教学中,注重对语言语用意义的分析、注重语感教学;真正按照语言自身的规律分析语言。另外,新课标中新潮作家作品的选入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从语言学角度阐释它们的特点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的叔叔于勒》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时,出于多种原因做了删节,这种删节强化了入选教材时的意识形态色彩,对原作的主题、风格造成了有意误读。删节版教材对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的直接影响是压缩了学生的文本解读空间,使阅读教学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获取独特感受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培养也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语文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语文新课标反复强调要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许多人深感困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是公认的我国语感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语感教学理论与方法;现在,又领衔主编了一套针对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作校本教材)《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教程》共有六册:《古典诗词诵读》(小学卷)、《古典诗词诵读》(中学卷)、《精粹古文诵读》(中学卷)、《美文品读》(小学卷)、《美文品读》(初中卷)、《美文品读》(高中卷)。…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向是高师中文系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顾名思义,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要学生熟悉、掌握中学语文的教材教法。但现有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脱离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弊病。因此《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须从如何使课程更好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这一根本问题出发。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得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法》;二是设置《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以下简称《教材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朱振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是继王力版和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之后一部比较优秀的古汉语教材。与王、郭两部古汉语教材不同的是,朱版《古代汉语》针对的是中学语文教师,所以它在内容上遵照国家教委颁布的培训中学教师中文专业教学大纲。旨在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目前在大学从事中文方面的教学工作,有幸拜读了这部教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新课标教改进程中的现代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风格、语言能力的影响。分析了新课标与学生语言学习方式、语言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入学新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语言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对比了新课标实施前后学生学习风格的变化,由此探讨了学习风格的形成与新课标教改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更好地衔接英语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重视母语教育的程度逐步提升,大学语文课程在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开设势在必行,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刘不容缓.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区别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更需要侧重于注重加强任课教师的素质、注重开掘作品的人文价值、注重领悟经典作品的意蕴、注重彰显作品的美感、注重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巧妙融合五个方面,就能够有效地、高质量地完成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王卫兵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102-105
大学语文教学有别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将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学重点无可厚非;但轻视语言知识,甚至彻底排除于大学语文教学之外则失之偏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化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来说,语言知识是桥梁、是窗口,是镜像。无论就理论还是实践看,大学语文教材都应当给语言知识的教学留下适当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对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调整,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必须坚持和突出知识的广博性、分析的深刻性和讲授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学作品,既承栽着审美熏陶的功能,又担负着向青少年学生传播国家意识、塑造健全国民人格的任务. 从社会学视角考察这些文学作品中潜含的国家镜像,分析这一镜像的文化语境预设和审美内涵,理解其产生道德召唤效果的合理机制,有利于从国家文化建设战略的高度认识教科书的复杂教育功能,进而思考社会转型条件下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课程实施中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需要我们在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年级学生的诵读教学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出诵读对培养学生语感、增加积累、加深体验与领悟、提高审美情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优化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全面的语文教材”的研究.它是语文教育理论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材设置单一,或以“文章作品”为语文教材,或以“文学作品”为语文教材,而严重忽视“话语作品”为语文教材.作为“全面的语文教材”至少应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等三大类别.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课的教材编撰结构、教学知识点和授课模式应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教材编纂应以文学历史为纲,精选各历史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为学生搭建文学发展史的框架;教学知识点应有别于普通大学语文课和中学语文课:授课方式应注重学生参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上讲授与课下活动结合起来,使高职大学语文课成为一门集实用性、工具性、专业针对性、文化修养性为一身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