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对生物体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生物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具有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作用,是材料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交叉的发展领域. 宫永宽是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二级教授,现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学术带头人、材料科学新技术研究所所长、西安市仿生生物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仿照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合成了含细胞外层膜磷酰胆碱基团的可聚合单体及多种聚合物,研究了含磷酰胆碱两亲性共聚物在材料表面的调控组装及其聚集结构;建立了用仿细胞膜结构涂层修饰生物材料表面的一系列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计划等研究课题1 0余项;发表SCI研究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5项.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高技术材料,涉及亿万人的健康,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必需品~[1]。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分支,也是高分子学科21世纪的重要前沿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发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于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基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高分子材料也逐渐应用于医用领域,但是因为高分子材料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性能和人体适应性、组织相容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医用功能受到限制,所以还需对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进行表面的改性,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为此本文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彤 《科学中国人》2012,(24):54-57
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类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高技术材料,涉及亿万人的健康,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必需品。我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等各类科技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都对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给予了支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批具有独创思维,有较高素质能力和坚韧不拔精神的生物医用材料专家涌现出来,他们立足本世纪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方向和前沿,制定出一项项行业标准,使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他们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出一批批具有产业化价值的重大专利技术,提升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自主和集成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先进检测技术是现代生物学与材料学取得巨大进步的核心推动力,是人们在对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认识需求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产生的。探测并了解界面的结构和性能对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用于诊断、治疗以及替换或修复损伤组织和器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卢晓林在这方面有很深的认识,他利用非线性分子振动光谱专注于高分子和生物界面的结构研究,这些研究为  相似文献   

7.
生物医用材料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评述近期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家基金“八五”重大项目“生物医用材料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磷酸钙基生物陶瓷诱导成骨作用的引发和机理,生物降解陶瓷的降解机理,天然骨及生物矿物的组成、结构与应用,血液净化高分子材料,抗凝血高分子材料,药物控释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生物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的界面反应、机制和表面处理。对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前景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医用材料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快速发展,并有望逐步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生物活性和降解性的第三代生物医用材料有助于解决大段组织与器官缺损的临床难题,是未来医用材料研究发展的方向。因此,为了寻找和开发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新的化学合成和表面改性方法以及材料对细胞和组织再生的作用机制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医用材料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加速医用材料产业化是关系到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技术财源     
医用可控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 1、项目简介:本生物降解高分子,是一种可以在酶或微生物作用下加速降解、分子量下降、失去强度,以致最终降解成为小分子或被机体吸收、或被代谢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的高分子材料。用此材料作为器官修复材料或做成植入药物的载体,可以实现药物的恒速释放不必再从体内取出,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痛苦。因此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在医学领域作为医用缝合线、骨钉、手术修复器件,以及长期恒速释药制剂的载体等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乙交酯-L-丙交酯-  相似文献   

10.
王远亮1955年7月9日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1978年2月至1984年10月,进入成都工学院攻读天然高分子材料,师从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徐僖院士和何先祺教授,获硕士学位,1984年10月成都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进行天然高分子研究。1986年6月进入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室主任、讲师、副教授。1996年6月获得重庆大学生物工程研究院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生物流变学专家吴云鹏教授。1998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出访德国AachenTechniqueUniversity,进行应用生物物理学研究。1997年任重庆大学教授。1998年任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004年任国家"985工程""生物流变学与基因调控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生物材料与仿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重庆高分子材料学会理事长,重庆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生物材料及组织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黄宇彬一直从事有关生物活性高分子的研究工作,尤其注重高分子合成化学、材料学、生物学、药学以及临床医学等领域的交叉与结合,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对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癌药、蛋白质等)的可控传输为主要研究方向,围绕癌症靶向治疗药物、人造红血球、高分子跨界面传输材料以及内毒素清除材料等领域开展面向实际应用的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研究。研究成果近5年(2008-2013)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75篇,申请专利20项,授权专利10项。  相似文献   

12.
上图打印出来的活细胞组织 最新发现与创新 新华社杭州8月7日电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自主研发出一台生物材料3D打印机。科学家们使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水凝胶材料或活细胞,目前已在这台打印机上成功打印出较小比例的人类耳朵软骨组织、肝脏单元等。  相似文献   

13.
组织工程学是一个刚刚诞生不久的新兴的科学领域。这一名称是1987年提出的,它是以应用工程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了解正常和病理的哺乳类组织的结构一功能关系,以及研制生物代用品以恢复、维持或改善其功能的一门学科。组织工程学主要研究包括用于直接移植或体外器官制造的干细胞培养;体外生成用于治疗目的的细胞种系、细胞衬里和器官;研制用于自体或异体细胞或器官包囊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以制备可移植的活体器件等。这项研究为利用遗传工程制造生物仿生材料和人造器官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医用高分子是新兴的学科,其介于高分子科学和现代医学之间。医用高分子材料是近年来重点研究的领域。在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逐渐加大,且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在概述医用高分子材料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的研究,以希望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更好地研发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信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301-320
我国自主研发出可打印人体细胞的3D打印机上图打印出来的活细胞组织最新发现与创新新华社杭州8月7日电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自主研发出一台生物材料3D打印机。科学家们使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水凝胶材料或活细胞,目前已在这台打印机上成功打印出较小比例的人类耳朵软骨组织、肝脏单元等。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材料复合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是材料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化学最高荣誉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AlanI.Heeger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家AlanG.MacDiarmid和日本筑波大学化学家Hidekishirakawa(白川英树),以表彰他们研究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杰出成就。材料科学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和生命一起被称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四大支柱。材料又是各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中有机高分子材料自1856年第一个塑料专利产品———硝化纤维问世,到20世纪60年代,已有许多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相继工业化,1985年产品应用到各个方面,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人类开始进入高分子时代。…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载体药物是随着药物学研究、生物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而新兴的给药技术.主要介绍了有关机理、材料合成方法,并对其在药学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载体药物是随着药物学研究、生物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而新兴的给药技术。主要介绍了有关机理、材料合成方法,并对其在药学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生物体医用材料,特别是与血液相接触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要具有血液相容性。用溶胶——凝胶法可在316L不锈钢和NiT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致密均匀的TiO2薄膜,从而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经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膜进行表面改性的316L不锈钢和NiTi合金的动态凝血时间延长,溶血率下降,说明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膜可提高金属植入物的血液相容性,且符合生物植入材料的医学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