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学习,使得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的教育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潜能得不到开发,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益低下。因此,要向教学是师生交  相似文献   

2.
郎志文 《学周刊C版》2019,(22):112-112
由于学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思想品德学习方面过于被动,教师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机械式学习。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分数得不到提升。并且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创新精神得不到良好的养成,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对学生的知识做了这样的概括:一是不完整(incomplete),过于空泛,过于脆弱;二是隋性(inert),缺乏活力,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三是不灵活(inflexible),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运用。在我们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建构主义所阐述的知识的弊端也是非常突出的。在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书本的现成理论,而缺乏对问题的分析,缺乏自己的见解。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批判性和独立性受到压制,而求知欲也被消磨在机械、枯燥的学习活动中。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力进…  相似文献   

4.
<正>古诗词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古诗词的“言”而忽视了古诗词的“文”,过于注重翻译、语法、文体、背诵等方面,反而使得文学因素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应对高考,让学生反复做大量的诗词赏析题,以期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结果弄巧成拙,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乐趣,甚至对古诗词鉴赏学习产生了惧怕心理,与最初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目标相悖,使得古诗词鉴赏教学逐渐成为应试教育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弱,应用意识淡薄,自尊心得不到保护,自信心得不到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以下的基本准则: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长期以来,占据课堂主角地位的始终是教师,尽管历来的教...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严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新课标就是要求转变这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壮,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那么怎样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呢?笔者曾尝试从四个方面去实现.效果不错。现将笔者的具体想法和做法赘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然而,在现行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潜能得不到发展,综合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高师地理教学中采取“学议导练”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当前英语写作教学过于注重写作目的的直接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得不到循序渐进提高,高考英语中写作仍是考生一大短板.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过程写作法”,以实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可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备课,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时,我们往往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接受性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提高。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等弊端,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长期得不到实现。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尊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强化感受、促进思考、乐于表现,培养创造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以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而设计,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没能把生动、鲜活的自然科学事实引入课堂,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个性发展,学生内在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缺乏活力.科学探究作为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内在活力发挥的舞台,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本文就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的设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训练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师生“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手段。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提问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二是提问没有新意或急于求成,让学生生厌;三是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容易挫伤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学的预期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了。优化课堂提问必将使师生双方形成善教——善学的教学良性循环,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认识性、理解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据此,笔者就如何优化课堂提问,讲究提问艺术谈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师》2012,(10):48-57
一、上课教师说课 李军(江苏省泰州市许庄中心小学1:“画图”的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画图的策略是教师直接给出的;二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过于关注结果.不注重“画图”策略的获得和形成过程:三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针对上述问题,这节课我做了以下教学尝试:1.“贴”着学生来讲.尽可能地呈现学生作品,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大多数教师采用的都是单一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形式也过于单一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很少,无法自主的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过于重视"填鸭式"教学,这导致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方法也得不到很好的落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需要迈向兴趣教学,也必须充分的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众多的问题,本文就在深刻剖析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戍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练习”。但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固守着传统的读写训练,学生依然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各种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带领语文教学走出沉闷、低迷的状态,摆脱耗时、低效的局面,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宋晴瑛 《中学生英语》2015,(2):95-96,98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盛行的今天,当我们细细反思时,常常发现,由于教师的备课过于充分,预设问题的答案过于局限,看似热热闹闹的、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实际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是学生被"霸道"的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学生的"不需要"常常得不到尊重,尤其是在英语阅读课型中尤为突出。为了能改变这一现状,我在阅读课的教授中做了些尝试,初步获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教学无法按原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下去。究其原因,除可能与教师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外,我们不得不对长期以来存在的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过于确定、学习过程过于封闭及教学环节过于严密、精确等进行反思。教育的职能在于尽可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要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因此,我尝试将程序设计的“模块化”思想渗入信息技术教学,预先设计类似于“菜单”的学习模块,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量体裁…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地理教学内容过于偏重于地理理念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地理的知识的运用,尤其是地理知识与生活结合关系的运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知识未得到合理的应用。传统的地理教学内容,大概有五分之二的内容和知识,在传授学生以后,在学生之后的生活中当中从来就得不到合理的应用。所以笔者凭着多年教学经验,在这里大概的说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如何走进生活,合理的运用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要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合理的融入生产生活,在生产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主动性和求知性,将教学内容转变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在学习地理知识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科学探究新理念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过去我们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承,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则要求我们改变这一倾向,在教学中要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学生不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操作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是积极主动的探究合作者。教师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探究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石智明 《广西教育》2004,(7A):69-69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一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的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有的过于兴奋,不听老师指挥;有的紧张焦虑,无所适从;有的厌恶学习,精神萎靡不振;有的心情压抑,不愿上课……这些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体育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