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新的关系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探讨,然而,鲜有研究同时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资源两者共同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本研究探讨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外部知识采用的中介作用,并检验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215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正向影响外部知识采用和绿色创新,外部知识采用正向影响绿色创新,且外部知识采用在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冗余资源负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共同负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此研究揭示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促进绿色创新的路径,拓展了资源依赖理论在绿色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创新成为企业强化内部RD投入、获取外部资源进而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鲜有文献将内部RD投入和外部资源获取同时作为调节变量并综合考虑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论文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科技统计数据和样本企业数据,借鉴Tobit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企业内部RD投入和外部资源获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部RD活动、获取外部资源的企业具有较高的创新绩效水平,但当超过一定临界值的时候,会产生替代效应,即更多地参与外部RD活动会使企业绩效水平下降;尤其对于知识储备较高的高技术企业来说,过多地开放RD创新边界,其机会成本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绩效的两种作用机制:范围经济视角和协调成本视角,而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取决于何种机制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且检验了内部可投入资源、外部经济环境动态性及中国特色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采用创业板286家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可投入资源限制负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经济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而制度环境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而制度环境正向调节可投入资源限制对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负向影响;企业在实施技术多元化战略、获取竞争优势时必须注重内部资源投入和外部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会莉  韩庆兰  杨洁辉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28-1838
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内在激励促使企业加大基于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是保护环境、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压力与税收激励两个因素单独及共同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我们发现,披露研发投入信息的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提高,来自国家科技政策、节能减排、能耗管理等方面的政府政策压力对企业研发活动存在促进作用,而来自污染治理方面的政府政策压力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挤出效应;税收政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较增值税更能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弱于政府压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华  陈进 《技术与创新管理》2021,42(4):447-453,469
为了探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市场化程度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以253家创业板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从市场化程度整体视角出发研究产品市场化程度与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首先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不同市场化程度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正向作用企业市场绩效负向作用于企业财务绩效,适度完善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会促进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的正向作用,会加大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负向作用;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适度提高会促进研发投入对企业市场绩效的提升,随着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抑制作用加强.据此,要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市公司应结合其外部市场化进程,推行差异化的研发投入机制;政府在积极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提高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同时应加大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补贴,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制定合理专利奖励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赵立雨 《科研管理》2016,37(9):11-19
开放式创新成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将内部R&D投入和外部知识获取同时作为调节变量综合考虑其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较为欠缺。论文以我国制造业领域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回顾和述评基础上,基于科技统计数据和2,905样本企业数据,借鉴Tobit 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企业内部R&D投入和外部知识获取这两类R&D活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逐渐依赖于外部R&D活动、获取外部知识资源的企业具有较高创新绩效水平,但当超过一定临界值的时候,会产生替代效应,即更多参与外部R&D活动会使企业绩效水平下降;对于知识储备较高的高技术企业来说,进一步开放R&D创新边界,其机会成本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分析长三角企业绿色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及关键影响因素,以长三角地区20家先进节能环保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网站、媒体报道、学术期刊等收集相关二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研究构建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并进一步以其中两家典型企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作用阶段。结果发现:(1)市场因素与环境规制是外部导向因素,创新技术与能力是内部驱动因素,利益相关者压力和资源整合与投入是强化因素,企业文化是维持因素;(2)在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4个阶段中,模糊前端、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商业化运用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市场因素、创新技术与能力、资源整合与投入、利益相关者压力。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地区政府加强市场激励型和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企业提高绿色环保意识,共同加大绿色创新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制度理论和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从外部强制压力、外部模仿压力、外部规范压力以及企业内部资源4个方面就我国企业采用国际标准认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二值选择logit模型,选取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的25个城市2 451家企业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包括外部强制压力、外部规范压力的外部因素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影响多数并不显著,只有外部模仿压力对中国企业的认证行为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缺乏外部压力推动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为企业申请国际标准认证提供了保证,规模大、成立年限长、研发水平高以及人力资本水平高的企业实施国际标准的可行性越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认证行业的发展以及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相互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国际化过程动态特征长期被学者所忽视。事实上,即使在国际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化进程特征差异也会直接影响组织绩效。基于组织学习和时间压缩不经济性理论,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国际化速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国际化压力的调节作用以及知识资本的二次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由于时间压缩不经济性的存在,中国企业国际化速度过快会导致绩效受损;第二,企业内部资源充足可以遏制国际化速度过高对绩效的损害;第三,企业外部国际化压力增加时,作为后来者的中国企业应该更加谨慎的进行国际化扩张;第四,企业知识资本存量增加,会显著增强内部资源冗余的正向调节作用,削弱外部国际化压力的负向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康华  扈文秀  吴祖光  赵欣 《科研管理》2016,37(10):51-59
本文采用2009-2013年114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Pool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内部晋升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内部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员工晋升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成长性不会显著调节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但企业成长性会显著调节员工晋升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网络的视角分析了企业研发能力与商业、研发能力与大学、内部资源与商业以及内部资源与大学的联系对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的作用;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及270份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就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网络对创新的交互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企业内部研发能力、非技术性冗余资源以及不同的外部网络联系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财务绩效、创新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关系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为此,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切入点,利用445家深圳A股上市公司2015-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来探讨外部风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并探究冗余资源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外部风险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企业冗余资源会显著反向调节外部风险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企业在面临外部风险时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自身创新活动水平;(3)外部风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较小,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4)外部风险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小,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国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尽量遵循稳定性和连续性,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而企业则需要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企业创新范式的共识,税收作为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核心要素,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通常认为,税收征管力度的增强会增加企业税负,从而抑制创新投入。然而,税收征管增加企业避税成本,激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以获取研发创新相关的税收优惠;税收征管作为企业外部治理因素还能够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缓解企业创新投入的融资约束。本文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利用工具变量等方法考察了税收征管力度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的税收征管力度越大,越倾向于增加研发创新投入以及其他创新活动。进一步地,从政府廉洁程度、政府效率和法治水平测度企业所在城市的制度环境,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对税收征管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当前减税降费背景下,规范税收征管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激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14.
区分客户参与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个体顾客参与和组织顾客参与,探究组织顾客参与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综合运用资源基础管理理论、服务创新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基于对制造业企业在内外部激励条件下通过顾客参与获得创新资源进而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路径分析,构建“内外部激励—组织顾客参与—创新绩效”理论模型,选取210家服务型制造业企业及其组织顾客作为样本,从观念共识、知识共享和知识共创3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内外部激励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2)观念共识、知识共享和知识共创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组织顾客参与在外部激励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内部激励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合理利用激励策略去激发组织顾客参与意识、促进组织顾客参与行为产生,从而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企业因其高污染、高能耗特征而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压力,绿色创新则是资源型企业响应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从源头上助力企业节能减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良方。研究利用423家资源型企业调研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法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组织环境文化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绿色组织认同正向调节组织环境文化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通过组织环境文化影响绿色创新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也为推进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外部研发是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重要实践,也是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但现有文献较少从行为的视角分析促使企业做出外部研发决策的关键因素。基于绩效反馈理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绩效压力视为触发做出外部研发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认为绩效压力感知是影响企业外部研发倾向的关键因素,并且转型期中国独特的制度情境特征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以695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外源性绩效压力对企业外部研发倾向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内源性绩效压力对企业外部研发倾向具有消极影响;区域制度环境的改善强化了不同绩效压力对于企业外部研发倾向的影响。外源性绩效压力是企业进行外部研发的重要诱因,完善的区域制度环境会强化这种压力对于企业外部研发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钰  胡海青 《科研管理》2021,42(8):35-42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趋势下,内生资源是决定企业战略导向及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于外部资源约束下“小而弱”的新创企业更是如此。因此,新创企业创新发展的本源必须回归企业内部,既要重视对冗余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加强对创业导向的培育;而组织内部“资源-战略”的转化过程必然与外部制度环境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通过2011—2016年间252家创业板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验证了非沉淀冗余、沉淀冗余资源对创业导向的倒U型影响;并分别以社会网络为非正式制度、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正式制度的调节因素,检验了不同制度对于冗余资源与创业导向的差异化调节效果。以此完善了对资源基础观、创业机会观及制度观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发投入是驱动国家经济转型的动力之源。将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与企业所在城市最低工资水平数据进行匹配,从实证角度探究了最低工资制度与企业规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不过这种积极影响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弱。此外,企业规模越大,其研发投入强度会越高。进一步地,本文还揭示了最低工资标准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3条渠道机制:最低工资标准→银行授信→企业研发投入;最低工资标准→外部技术许可→企业研发投入;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在职培训→企业研发投入。研究结论意味着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地激励制造企业追加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9.
贺娜  李香菊 《科研管理》2022,43(9):76-82
   创新的公共产品特性和金融市场失灵是影响企业研发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可通过税收激励来调节,而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融资约束。本文基于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融资约束视角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动态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激励对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而且税基优惠的促进效应大于税率优惠,但税收激励对研发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不足。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强度影响显著为负,税收激励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其中税基优惠主要有利于缓解内部融资约束,税率优惠更有助于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文章最后提出应关注每项税收激励政策有效性、提升创新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西安高新区信息相关产业的企业调查资料,本文提出信息产业集群背景下基于企业外部网络-企业内部资源-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模型和理论假设。运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假设验证,得到研究结论:(1)企业外部网络对企业资源有较显著的直接影响;其对企业竞争力也有一定的直接影响;企业资源对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最显著,而企业资源与企业的本身特征有很强的相关性。(2)企业的外部网络通过影响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竞争力产生间接影响,不同维度的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盈利能力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企业不同维度的外部网络通过影响企业资源对企业的销售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