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7,(1):41-43
【考点预测】1.知识:(1)我国的国家性质。(2)人民和公民的区别。(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能力与活动:(1)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2)自觉遵纪守法,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3)探究权利和义务,展示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科》2006,(1):46-48,91-92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理解:列举事例,说明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平等的、广泛的、真实的。列举事例,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行使公民权利的总原则,公民要依行使自由权利。列举事例,说公民要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应怎样依法履行义务。 活动:结合个人生活中的事例,从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等方面,对青少年应有的公民意识进行讨论,树立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的宪法释义——以社会基本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个体而言,一个人主张某一权利意味着负有一定的义务;对于他人而言,某一个体的权利须伴随着他人的义务。作为法律关系的具体化,调整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宪法关系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中也体现了这一原理,表现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伴随着国家的消极不作为义务和积极作为义务。中国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方式既蕴涵着国家义务,也包含着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并辅以第51条作为解决权利义务冲突的基本原则。其中社会权条款完整地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其独特性决定了该类权利的实现既需要国家履行积极作为义务,也需要社会的作为义务,还表现为某些条款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相似文献   

4.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在<思想政治>下册的学习中,几乎每课都要碰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问题,但又时常把公民的权利义务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公民的绝对权利义务、公民的集体权利义务等混为一谈,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与二者的关系混淆,对于公民如何行使权利和正确履行义务存在模糊认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法的核心内容和要素,我们有必要对有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学文科》2008,(1):45-48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生命健康权与人格权的关系。②人格权的含义。③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④公民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权。⑤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6.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考点提示】1.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2.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3.公民的权利、基本权利4.公民权利的保障5.公民权利的广泛性6.正确行使公民权利7.公民的义务、基本义务8.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9.忠实履行义务【复习要点】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在  相似文献   

7.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在《思想政治》下册的学习中,几乎每课都要碰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问题,但又时常把公民的权利义务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公民的绝对权利义务、公民的集体权利义务等混为一谈,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与二的关系混淆,对于公民如  相似文献   

8.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篇章的最终落脚点,是培育“知行合一”法治素养的关键。开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专题教学研究,对明确法律权利和义务地位、养成学生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模式、应对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等方面都具有其必要性。应把握法律权利与义务内容和行使两条主线,围绕讲清两个概念、理解两个关系、形成两个意识进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注重教材内容科学转化和实践性教学探索,积极回应学生现实问题关切,切实推动专题教学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宪法义务的存在既是古代的、现代的,又是后现代的,它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全能政府和自由主义危机所进行的一种学理与实践的反思和内省。履行宪法义务已成为全球人的共识,履行宪法义务对每个公民有其重要性,公民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首先应从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入手,准确把握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联系实际教育学生养成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模范地执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具备高度的民主法制素质,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义务与责任造成"义务异化",并忽视公民权利意识,这导致公民品质的丧失。权利与义务之间本是矛盾存在,但另一方面,义务却又是权利的衍生体,有权利才有义务;对义务与权利的不同侧重在公民教育中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国公民教育应坚持权利优先性,进行全民"权利启蒙",同时培养公民责任意识,达到权责共生,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首先应从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入手,准确把握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联系实际教育学生养成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模范地执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具备高度的民主法制素质,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义务与责任,造成了“义务异化”,并忽视了公民的权利意识,这导致了公民品质的丧失.权利与义务之间本是矛盾存在,但另一方面,义务却又是权利的衍生体,有权利才有义务;对义务与权利的强调不同在公民教育中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公民教育中理应坚持权利优先性,进行全民“权利启蒙”,同时再培养公民责任意识,达到权责共生,保证公民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储朝晖 《中国德育》2010,(12):73-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合格公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需要明确目标,切实贯彻落实。公民教育就是教人明了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这个国家有哪些责任。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有义务的人必然拥有权利;如果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也无法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5.
"权利论"和"义务论"是传统公民教育在权义观上的两大分野。"权利论"公民教育观把个体的权利和自由放在第一位,把权利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逻辑起点;"义务论"公民教育观把个体对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放在第一位,把义务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核心。当代公民教育应将二者整合,在坚持权利优先的基础上,实现权利、义务的内在平衡。  相似文献   

16.
●回归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内容标准“权利与义务”部分明确提出“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的目标。具体阐述为“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在“法律与秩序”部分提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7.
信义义务制度在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冲突关系的平衡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制度内涵伴随着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实际需求不断演化:义务范围从忠实义务发展到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并重;履行义务的判断标准因经营判断规则的确立而更加符合实际需求;义务主体由董事逐渐延伸至控制股东,相应的权利方也在向小股东和公司债权人方面扩展.相比之下,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存在以下缺陷: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的规定明显失衡;忽视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忽视董事对公司债权人的信义义务;忽视商业判断规则的引入和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司法救济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影响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这一规定,学者们众说纷纭。本文从国家建设的义务和国家发展权利两个方面来探讨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义务论、权利论和道德论以及三者之间的此消彼长与相互调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教育命运多舛,相伴随的是价值取向的多番变迁。实然意义上,公民教育价值取向先后经历了"政治—义务"本位(1949-1978年)、"义务—道德"本位(1979-1989年)、"义务—道德—功利"本位(1990—2000年)以及"义务—道德—权利"本位(2001年至今)四个阶段,其变迁过程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我国公民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应是在注重"义务—道德"取向的同时,发展公民"权利"观念,从而达到"义务—道德—权利"取向的相互统一和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对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往往是理论结合学生主体自身的体验过程,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其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合法公民的义务责任至关重要,本文就公民的义务和履行义务的教学方法及意义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