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谭雪莲 《培训与研究》2006,23(4):121-122,130
翻译中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各派理论依据,归化与异化的翻译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浅析综述。  相似文献   

2.
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热点之一。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异化翻译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以对等理论视角对归化异化在翻译中的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以求得翻译中归化异化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办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两者之争由来以久,正如争论直译和意译孰之优劣一样,在这一点上中西方的观点是大同小异,是相通的.然而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笔者认为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4.
归化和异化是处理源语文化信息的两种翻译策略,它们各有优缺点,从文化传播角度来说,异化优于归化。在社交指示语的翻译中,一般应以异化为主,但在异化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可读性,甚至引起误解时,则选用归化。  相似文献   

5.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个重要的方法,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的文化为归宿;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江枫 《华章》2012,(26)
中国菜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主要以源语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为归宿,即异化和归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翻译中国菜名时既可以采用异化的手段,也可以采用归化的手段.异化的手段有利于让读者接受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而归化的手段则可以使译文基本上最切近地自然对等于源语信息.本文从中国传统菜名的英译实例出发,着重探讨了归化在中国菜名翻译中的应用,旨在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的转换过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就必须通过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源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在译语中建构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考虑到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只能通过归化翻译对源语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翻译中的文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语言上的归化则是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手段。归化翻译类似于意译,译文倾向于读者的母语,即以目的语为归宿;异化翻译近似于直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倾向于作者的母语。因此如何处理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直都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议题。论文以《挪威的森林》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即林少华译本与赖明珠译本,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应该如何把握归化与异化的尺度,得出的结论是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都是翻译的手段,根据文章写作目的的不同,不仅不能互相排斥,更要互为补充,才能了解原文所蕴含的文化负载,使译文真正实现“信、达、雅”。两个中译版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从成语故事、感叹词等角度入手展开,力争找到作者、译者及读者间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归化和异化的课题是当代翻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一般而言,翻译中文化的转换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由于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两难选择,因而一篇译作也必然会出现归化或异化的倾向。本文着重探讨跨文化翻译当中的这两种翻译策略,并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翻译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客观辩证、文化、多元的角度对当前翻译中归化与异化进行了多维透视。通过全面的分析论证 ,摈弃了那些抛开历史时代背景、意识形态、译文目的、目的语读者、作者意图等片面地主张归化或异化观点 ,得出归化与异化互为补充 ,都是翻译中不可缺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陈倩 《教育教学论坛》2011,(18):196-19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中文化的转换有两种策略,即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归化和异化作为两大翻译手段是辩证对立的统一。宗教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知识文化的差异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异化与归化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考察译文在源语文化,源语语文规范与目的语文化,目的语语文规范的翻译取向,是文学翻译批评的崭新视角,本文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在翻译中如何把握汉语四字结构运用的度,提出在语言层面上四字结构归化的度可稍大一些,在文化层面上四字结构异化的度稍大一些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仅涉及到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语言转换,更涉及到译者对两种文化的处理。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译法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译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译者在实践中应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结合翻译目的,灵活地运用异化、归化策略,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贵州苗族特色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要正确运用归化和异化。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或者归化异化相结合,因为翻译应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这也是翻译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5.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前者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问题是中国翻译界激烈争论已久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文化差异是决定翻译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兼用两种翻译策略,实现让读者理解文化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应该采用异化法抑或归化法,是译者在翻译时常见的问题。该文通过探讨小说片段与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提出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尽量使用异化法保留源语语言文化,加以归化法辅助调整译文,使受众更好理解源语作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该采用异化法抑或归化法,是译者在翻译时常见的问题。该文通过探讨小说片段与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提出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尽量使用异化法保留源语语言文化,加以归化法辅助调整译文,使受众更好理解源语作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德 《海外英语》2011,(15):132+140
对于翻译来说,达到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而文化因素在翻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已经成为译介讨论的一个热点。如果译者的目的是向目标读者介绍源语原作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风俗、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旨在促进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交流,并且还身担开拓译文读者的视野或启迪译文读者的工具的任务,一般宜采取异化为主的策略。反之,则宜采用归化为主的策略,亦即"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实践中,当涉及文化背景浓厚的文本时,归化与异化是译者经常采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通常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本文尝试采用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原则,通过翻译实例说明在翻译具体操作环节译者可以依据源语文本传播目的来决定采用归化或异化,从而达到"目的论"中所倡导的:翻译必须要确定其活动目的,实现预期功能在不同文化间的整体平移。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式,是源语文化到目的语文化的一种转变。在翻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换成为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翻译者对文化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文化内涵的表达效果。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沉淀与结晶。英汉谚语的互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同时也要考虑文化的转换。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旨在研究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汉谚语互译策略——归化与异化,何为主,何为辅的问题。翻译者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应将异化作为主要翻译策略,它不仅能够传递源语的文化情调,而且能够扩展目的语语言的表达。然而,归化在英汉谚语互译中能很好地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