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闻评论是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读,打的是新闻的第二落点。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媒体的高度竞争中,新闻评论当然要追求传播的效率,但出于种种的原因,时下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甚至故意抛弃了新闻事实的新闻评论却也为数不少。在不掌握新闻事实、不了解新闻背景的情况下,滥用媒介的话语权,不仅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同时也会造成信  相似文献   

2.
陈阳 《编辑之友》2015,(7):61-66
新闻敲诈是对媒介话语权的异化,对异化过程的探究有利于揭示新闻敲诈的深层原因.从媒介生态的角度,新闻敲诈是新闻腐败的表现形式,它折射出媒介话语权具有权力与权利叠加的特性,这一特性助长了记者对媒介话语权的滥用.从新闻生产的角度,新闻敲诈侵蚀了传媒话语权的公共性和公开性.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新闻媒体位于政府与民众之间,这一中间人的身份为新闻敲诈提供了前提,这也正是新闻敲诈在世界新闻史上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使得新闻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绝大多数媒体,即便是主流媒体、强势媒体也很难独占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新闻题材的采访权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有人说民生新闻的大量出现是中央关于新闻改革的新思路,国家的社会发展政策,媒体的竞争以及群众对知情权与话语权的渴求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民生新闻不但遍及大小媒体也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这里仅就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把握话语权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们这里所说的话语权是指通过媒体发出的团体和个人的声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过度地强调了媒体的“喉舌”和“工具”作用,普通老百姓很少有在媒体上发表意见和意愿的机会。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国电视的主要的弊端是农民话语权的缺失。本文探讨电视民生新闻中农民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原因。提出让我国的农民也在电视的民生、新闻中取得应有的话语权,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为更好地为建设新农村做出媒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主播话语权的阙失是当前媒体亟需改进的问题。媒体要提升新闻主播的快速反应能力、表达能力、掌控话语能力,应建立新闻主播突发事件应急思维训练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全新的网络时代,地方党报要继续掌握主流新闻话语权,对新闻资源的深度开掘、对新闻题材的精准把握尤为重要。立足特色,沙里淘金。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地方党报除了要坚持真实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新传媒生态下,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带来了样态丰富的新闻生产,公共舆论场话语权呈现出从垄断走向分化的趋势,主流媒体遭遇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危机。主流媒体新闻生产要在守正创新中以“专业”为本,提高生产专业新闻产品和输出专业意见性信息的能力,要创新性地建设和拓宽信息分发平台,实现新闻舆论工作“四力”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李振 《青年记者》2007,(22):83-84
2007年7月26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1860新闻眼》联合全国19家媒体在南京结成了"情感新闻联盟"。这次结盟是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当今剧烈的新闻竞争中,为了开拓自身发展空间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主战场,作为最具战斗力的形式,所有的媒体都在倾力打造新闻评论板块。不论是电视媒体、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新闻评论在整个媒体新闻竞争力布局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不少国际媒体新闻评论以专栏专家形式出现,本身就说明了新闻评论的核心地位。如果我们再观察一下港台媒体以及海外华人媒体,新闻评论的分量更是日趋厚重。国内读者熟悉的凤凰卫视,新闻评论栏目颇受肯定。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现出新闻评论对于媒体增强竞争力和提升话语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滥用媒体话语权行为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滥用话语权不但影响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长期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健康运行也有一定的危害.之所以出现滥用媒体话语权的行为,与我国媒体自身的变革和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不无关系.因而在我国媒体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媒体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严格杜绝媒体对话语权的滥用,形成一定的内外约束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各级媒体办的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可以说是空前火爆。无论是省级台还是市级台,只要是民生节目一办就火,一抓就灵?究其根源,主要是报道对象的转变,普通百姓及其身边的新闻事件成为新闻主体。百姓有了话语权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诞生和崛起,网络文化进入“全民围观”时代。围观不仅仅在改变着社会话语权力,也在不断冲击着新闻行业,改变着新闻的价值评判标准,报道的非理性倾向逐渐消解着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人文关怀的缺失更导致新闻道德的沦陷,进而催生了新闻取向的种种嬗变。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拓展了媒体人的视野,延伸了新闻生产的渠道,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但它归根结底依然是个工具。这就要求媒体人必须辩证地看待自媒体,对新媒体和新技术有敬畏之心,不能人为物役,滥用自媒体及其代表的话语权。遗憾的是,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炫耀个人形象的窗口,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宣泄不满的平台,还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打造成公关工具,与一些公司企业相互勾结,成为非法牟利、造谣生事、打击竞争对手的“黑媒体”。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决定着媒体的高度、品质、声誉和影响力。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广播新闻评论,则是广播新闻的精髓,体现的是电台的立场和话语权。有评论才有互动,有互动才有共鸣。而广播快评这种对新闻即时评点的节目形态,在网络  相似文献   

16.
博客新闻的角色定位——兼谈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庆华 《新闻实践》2007,(10):20-21
作为一个不设门槛的媒体,博客使普通人拥有了话语权,实现了由信息接受者向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转换。那么,作为一种新媒体,博客新闻在诸媒体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笔者以为,可以从博客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博客与其他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着手探讨。从内容和形式的特点看博客新闻充当的角色博客新闻在专业性上不如传统媒体,在信息量上又不及网络,但是博客新闻依据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新闻传播中形成了特定的角色。我以为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任何细节的失实,都是新闻工作的失误,都是新闻工作者的耻辱。媒体的公信力是几代新闻人用勤奋和智慧铸就的,媒体的公信力问题事关媒体兴衰、国家声誉。如果假新闻频现,必将使受众把对媒体的失望,演变成对媒体公信力的强烈质疑,使其丧失在公众中的话语权。这个并不深奥的道理,每个新闻人都不陌生。但在新闻实践中,虚假新闻为何屡禁不止?假新闻经常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新闻人如何避免落人虚假新闻的陷阱?这些问题已成为新闻管理者、新闻把关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莫媛 《新闻传播》2023,(11):67-69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不足日益显著,与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产生偏差。如何改造新闻采编流程、完善采编工作、打造传统主流广电媒体的话语权和公信力,已成为城市广播电视台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针对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新闻采编流程再造指明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法律是这样来规范新闻活动的——通过权利界定,保障媒体履行舆论监督的特定权利;通过义务界定,限制媒体滥用舆论监督的权利。媒体应在法律给定的空间内从事新闻活动。  相似文献   

20.
媒体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同公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息息相关,媒体可尝试以“公共参与式新闻”实现民生新闻的实质性突破,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发挥告知与预警、质疑与监督、代言与反馈、参与与整合等方面的作用,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搭建社会善治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