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草的信     
伐木工人们: 你们好! 我是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可我和你们一样,同样有生命,同样有喜、怒、哀、乐,同样需要呵扩。大树妈妈保护了我多年,在这几年里,我和她之间是如此亲密无间。大白然给了我生命,阳光给了我温暖,春雨给了我灵气,  相似文献   

2.
想起     
在窗边,在昏暗的光线中 我关注这个和我的内心 保持同样平静的夜晚,它也有和我同样的孤独  相似文献   

3.
梦在远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主任在会上宏亮地讲。 听到这里,我的心奂然有一丝颤动,仿佛曾经在同样的场合听到同样的话。于是,一阵回忆萦绕脑际。 同样是一千多人在台下鸦雀无声地倾听,同样是窄窄的讲桌、长长的话筒。只不过,那次不是主任,而是我。  相似文献   

4.
天色灰蒙蒙。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送别、同样的话语。然而给我却是不同的感受。生存的艰难,迫使我们一家人各在一方。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在六姨那儿干活,妹妹独自在家念初中,我在城里读职高。爸爸挣的钱都给了我和妹妹交学费,而每月我同妹妹的生活费全由妈妈支撑。  相似文献   

5.
我常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怨天尤人,甚至悲观失望:没有靓丽的容颜,没有宽裕的生活,没有显赫的仕途……这些都曾使我惆怅失落,我总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哪里?每天都是如此的枯燥乏味:起床、上班、吃饭,做同样的工作,面对同样的面孔,甚至重复同样的话。   直到  相似文献   

6.
丰子恺 《中学教育》2006,(10):26-28
我从重庆郊外迁居城中,候船返沪。刚才迁到,接得夏丐尊老师逝世的消息。记得三年前,我从遵义迁重庆,临行时接得弘一法师往生的电报。我所敬爱的两位教师的最后消息,都在我行旅倥偬的时候传到。这偶然的事,在我觉得很是蹊跷。因为这两位老师同样的可敬可爱,昔年曾经给我同样宝贵的教诲;如今噩耗传来,也好比给我同样的最后训示。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和许多高大的树木相比,我很渺小。 但我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因为我也有着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我会和其他树木一样,享受大地同样的养料,感受太阳平等的爱抚,接受雨露一样的滋润。身边有鲜花吐蕊,头顶有蜂蝶围绕——我同样有长大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开始了。同样的蓝天,同样的操场,同样的同学,不同的是:这是我,还有我的58位同学在初中最后一次参加运动会。100米的跑道上,我努力地向前冲,很努力,很努力。但是,我还是落后了。班长说,很好,很好。这是句安慰的话,我知道。我顶了一句:“我当然知道我很好。”心底,却分明有一种失落。最后一次了,以后,我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要哭吗?跳高场地上,正在举行男子甲组跳高比赛。隔着跑道,隔着操场,我们班的男生站了一大半,目光齐刷刷地看着那根长长的、我看了就怕以致对跳高敬畏三分的竹竿,一会儿拍手,…  相似文献   

9.
一天,妈妈和我去公园,她指着园内的两棵树问我:“你知道那是什么树吗?”我一看,高大的是白杨,矮小的是银杏。妈妈说:“这两棵树是同时栽下的,栽下时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雨露。  相似文献   

10.
盼归     
戴唯 《初中生》2007,(9):11-11
我目睹过北京故宫的雄伟壮观,也领略了台北故宫的细致精巧;我见过西子湖的碧波荡漾,叉见到日月潭的波光闪耀。伟大的祖国啊,美丽叉富强。同样的美景,奏着同样的乐章,一样的黑头发,一样的黄皮肤。  相似文献   

11.
我害怕触及别人的内心世界,同样,我也不希望只属于自己的天地,被别人洞悉。  相似文献   

12.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关系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大事。意识到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同样有价值,同样光荣。现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老师,我不笨,我并不是他们所说的,‘榆木头’。我不善于说话,但不代表我思维不行,只要努力,我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请老师相信我!”  相似文献   

14.
——下午5:05.拍摄于弄堂小路边。小孩子玩得浑身脏兮兮的.不过看起来还挺自得萁乐的。 看着这个在路边嬉戏的孩子: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年龄,同样的专心致志——突然间,那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再度唤醒了我的记忆。我愣愣地对着这个孩子看了很长时间,就像是渐渐长大的自己正隔着岁月的面纱,审视着童年的自己;  相似文献   

15.
当你走进世界各地任何一家麦当劳餐厅,你会看到同样的徽饰,吃的同样的食物,受到同样的礼遇。麦当劳快餐店像工厂的流水线装配一样,一切均在程序和掌握之中。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育,不可像麦当劳餐厅一样,把本不是相同的“物质”和“原料”加工成同样的沙拉、鸡腿和汉堡包。如果是这样,学校便是“生产”学生的“麦当劳”,教师就变成了“操作工人”或“机器人”,学生则变成了失去生命活力的任人揉捏的“面团”。教育的“麦当劳”化必然会强化马尔库塞所称道的“单面人”现象。“有人关注我的成绩,有人关注我的书包,却无人…  相似文献   

16.
记得在小学,我就有一套爱不释手的数学刊物.进入中学后,我同样也找到了一本我喜爱的数学刊物,并与她交上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7.
肖川 《青年教师》2006,(9):41-41
作为工作多年的大学教师,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我不仅衣食无忧,甚至可以说生活几近完美,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惶惑,一种挥之不去的怅惘,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感受日益强烈。每当夜深人静,流放于尘世之间的我回到家中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悄悄地爬上心头:人为什么活着?我相信,那些摆脱了生存危机的人都会有同样的困惑,会遭遇同样的拷问。  相似文献   

18.
出路就在于敢落实真言生出以上这个题目,是王义堂现象给我的启示。近几年的建材行业不是很景气。河南泌阳县国有水泥厂连换12任厂长都没得救,照样亏损123万元,可谓之难。可是,同样的水泥厂,同样的职工,同样的机器设备,在水泥厂所在地的一位叫王义堂的农民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华现代教育》2007,(4):62-62
寓言一:绿洲里的老先生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  相似文献   

20.
我是谁?     
我是谁?苏格拉底问我.莎士比亚问我.亚历山大也问我。我是李芮吗?不不不.这仅仅是一个代号。因为我可阻叫张三李四.剐人同样也可以叫李芮。撇开这个代号不谈.我又是谁?我是我吗?我可以称自己为我.别人同样也可以。“我”,不过是一个人称代词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