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本文旨在通过功能对等视角对《落花生》两个译本从两个角度来评析:词汇内涵意义以及语言风格上对比,旨在说明功能对等理论在散文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以及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引进一方面带来了新的思想元素,另一方面也使影片的翻译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分析来引出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旨在让读者了解通过对电影名称对等的翻译来最终达到源文和译文功能效果及目的的对等。  相似文献   

3.
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功能对等的翻译要寻求原文同译文在语义上的最切近和语体上的自然对等。旅游文本的翻译注重文化的交际和传播,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功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原理,结合甘孜州旅游文本的功能特点,探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甘孜州旅游文本翻译指导理论的可行性,提出了译文行文自然,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语义优先,自然对等和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相似的三大翻译原则及标准,并采用释义、类比和改译三大具体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基本上实现了以原文欣赏方式来欣赏译文文本,不管是从文体上,还是从读者反应都做到了这一要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使我国翻译界接触到了西方系统的翻译理论,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突破发展。本文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说翻译存在两大难点:既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也要体现目的语言的文学性,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则认为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高于形式上的对等。其理论涉及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在翻译Lindsay Armstrong(林赛·阿姆斯特朗)的小说《他是我丈夫》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重点语句的翻译说明该理论在提高小说翻译质量上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英文药品说明书的翻译。分析了英文药品说明书的文本功能,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实现功能对等。同时认为,译者应把忠实原则引入到翻译过程中,保证译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阿勒泰的角落》是介绍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众日常生活的散文集。结合该书的翻译实践,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语篇对等和风格对等四个方面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指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有利于提高译文质量,便于读者对原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观为指导,从功能语法的元功能思想的角度,对美国现代诗歌Quiet Girl原文及其汉语译文的小句及物性、语气、情态、主位结构、衔接手段等进行功能评析,通过对照分析,探讨原文和译文在这四方面的功能对等体现,探索英汉互译评论的新方法,并论证了功能语法的元功能思想运用于翻译评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浅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界引起了长期争辩.功能对等其实质译文文本的读者应该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不管是从语议上文体上,还是从读者反应论方面都应作到功能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应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1.
佘梦瑶 《中学生英语》2013,(10):121-12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不是生硬的,而应该结合一定的情景语境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动态对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过程中要达到的"功能对等"。本文将从情景语境谈起,通过对廖美珍教授翻译的杰克·伦敦小说《在亚当之前》的原文和译文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围绕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来探讨该译作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  相似文献   

12.
从功能对等论看中式菜谱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对等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对等。用该理论作为菜谱翻译总的指导原则,指出由于中式菜谱本身的特点,其英译只能求得最切近的对等,最后总结出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技英语翻译和其他翻译一样要求句子结构和篇章的灵活转变,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同时往往因为译者对各个领域专业名词和工作原理了解不够,而造成译文偏离原文。本文通过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讨论了科技英语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奈达--现代翻译理论之父,其翻译理论、尤其是功能对等理论在全球翻译理论界影响深远.奈达翻译理论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奈迭翻译理论的核心,其理论精髓集中体现在三方面:读者反映论、意义与文体的辩证统一、注重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机器翻译译文的可接受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确保信息的等量...  相似文献   

15.
英汉商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贵 《黄山学院学报》2005,7(1):117-119
商标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形式,“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其有积极指导意义。译文商标应力求语音、意义、文化意蕴的统一,使译文商标读者对译文商标的反应与原文商标读者的反应大体上对等。  相似文献   

16.
任何企业都希望其品牌译文在目的语市场中能够被消费者接受,从翻译的角度上说,就是译文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实现交际功能。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原文信息及形式的传递而非翻译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文本的功能,它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目的性,翻译的目的就是在目标语语境中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从这一点上看,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品牌翻译。  相似文献   

17.
杨挺扬 《中国教师》2012,(20):57-58,69
<正>一、功能对等理论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1]。这种对等不是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动态对等,即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和个别词汇的绝对意义,而是着眼于文章要表达的精神和含义,并在此指导思想上进行翻译。在奈达看来,功能对等理论可从最低和最高两个层面来阐述:一是译文的读者能大致想象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原文的,二是译文读者完全可以用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相同方式理解译文[2],也就是,要求译者通过翻译活动使对象读者能够体会到与源语言读者同样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8.
何劲 《考试周刊》2007,(18):38-40
本研究拟从功能理论的新视觉来研究双关翻译,撇开过往常规的语义对等原则,从各种双关语的优先功能出发,结合Delabastita的十种翻译手法及Christian Nord的工具翻译手法Instrumental Translation进行,可以帮助译者对采取哪种翻译手法举棋不定时帮助其抉择最恰当(adequate)的译文,这样双关语翻译就更有系统更有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杨宇 《海外英语》2014,(13):153-154,158
商业广告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宣传、劝诱的功能。在翻译时,其功能在目标语中应予以保留,这与奈达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相符,即译文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呼唤和号召功能。该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着重分析在汉英广告翻译时如何实现语言和文化对等,并结合实例提出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0.
王莉 《海外英语》2011,(6):181-182
功能对等强调上下文等同优先于词汇等同和内容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该文从亲属称谓语和拟亲属称谓语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它们的英译效果,探讨了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亲属称谓语的翻译,不仅能准确传达亲属称谓语的指示信息,而且还能避免译文结构累赘,语言生硬,成功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