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得不重视发挥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物理难学是中学生普遍认同的观点,许多从教物理的同仁也有物理难教的体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种因素,但主要的是物理教学中普遍盛行“以解题为中心,从理论到理论,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真正见“物”览“理”,由“理”探“物”。怎样才能改变物理教学中这种陈腐教学形式,摆脱这种困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物理,同时又有好的效果呢?经过多年教学体会,本人认为采用“预习、实验、交流、练习、讲评”五步法教学模式,不但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的矛盾,而且能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胃口”,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增强以下“三味”。一、物理课要突出本味众所周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悟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陈高良 《教育家》2004,(5):41-42
按“饮水思源”之说法,要想学好物理学,那就必须寻找“理”之来源,“物”之所在,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及认识论的观点。有很多的物理概念、规律性等知识非常抽象,学生很难懂,这并不奇怪,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从“物”中抽象出来的,如果回到相应的“物”中,有时真有“梦里寻伊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烟珊处”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随着 学 习 的 不断 深 入 , 部 分 学 生 对 物 理 课 的 学 习由 当 初 的“ 兴 趣 盎 然 ”到“ 兴 趣 索 然 ”,甚 至“ 望 而 生畏 ”的状 况,这严 重 阻碍 了物 理 学科 教学 质 量的 提高 。 作 为 物 理 教师 , 应 该 清 楚 地 认 识 到 在 科 学 性 较 强的 课 程 中,没 有哪 一 门 课 程能 够 像 物 理 那 样 吸 引 学 生 ,因 此 ,要 使 学 生 克 服“ 怕 学 物 理 ”的 心 理 ,很 大 程 度 上取 决 于 任课 教 师 在 学生 初 学 物 理 时 对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的激 发、学习 方法 的 指导 和良 好 学习 习惯 的 培养 。 笔 者…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心有“物”,言有“理”。“物”指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事实和物理过程;“理”指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和求证。对物理题中条件的分析便是寻找解题之“理”。现就如何分析和处理物理题中的“条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陈宏宝 《学语文》2008,(6):24-24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对陌生的学习内容.总是充满着新鲜好奇的感觉,反之,对已经熟悉或自以为掌握了的知识内容,却容易产生倦怠和厌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把握好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不断地呈现一些学生感觉陌生的问题.给予学生一些陌生感,让学生踮一踮脚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可以有效地激发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可以使课堂教学由“我为物用”转为“物为我用”。由“机械问答”为“活泼生动”,由“冷漠无味”转为“热情洋溢”.由“自顾自讲”转为“和谐共振”,由“一成不变”转为“变化创新”。引领学生向更深更广的知识去探求.向更高更强的能力去跃进。  相似文献   

8.
“寓理于物”是《落花生》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为何寓理于此物而不寓理于彼物,且又是怎样寓理于此物的。对此,笔者认为,宜采用分步走、分点学,设计先预习、后讲读,讲读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读、思、议,再解决重点训练项目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9.
“不仅要掌握算法,还要理解算理”已成为教师计算课教学的共识,但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实践有效性还有待增强,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厘清算法算理是什么”“设计合适的导学问题”“聚焦关键动作”几个方面入手,凸显直观操作与抽象算理之间的联结,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相似文献   

10.
“既见物,又见理”是物理教学的本质所在.在目前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实际经历和体验的缺乏而造成的“只见理,不见物”的现状已成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从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相互作用”部分的教学内容出发,谈谈真实的经历体验对提升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庄子认知结构的分析,概括出庄学之“愚者——物”、“明者——理”、“神者——道”三种精神层次递进上升的认知境界。从中提出庄子虽然否定了在“愚者——物”、“明者——理”两种境界的认知可能,却肯定了在“神者——道”境界中完全可知的观点。换言之,庄子的认识论是一种可知论的观点。神秘主义并不构成庄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的核心不是“管”,而是“理”,即在管人、事、物的过程中,应重点讲条理、法理、道理和情理  相似文献   

13.
学习物理时,实验必不可少。“物理、物理”,没有看见“物”,怎能悟出藏在其中的“理”来呢?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丰富而全面,其作用勿庸赘言,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再演示一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更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现举两例:  相似文献   

14.
“智理课堂”是“智”与“理”和谐统一的课堂,是走向教学新常态的课堂.“智理课堂”追寻数学之“理”与学生之“智”的同构共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追流溯“理”、疏流渗“理”、沿流入“理”,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探本之“智”、探究之“智”、探寻之“智”.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的物理教学经历,使我深深认识到,物理教学必须注重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物”悟理。《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在实施新课改以来的物理教学中,我更加注重以“物”悟理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总结几点浅见,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沈长虹 《广西教育》2013,(34):61-61
在语文教学中,“理答”是指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分析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作为教师,不仅要具备“理答”意识,而且要有“理答”的技巧和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与高效。  相似文献   

17.
感知理脉悟道仿作——《落花生》教学设计□陈戈张向阳阅读课文《落花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揭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人生道理。教学时,可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感知、理脉、悟道、仿作”四个教程。一、设疑导入,...  相似文献   

18.
石涛以“一画”的命题为核心,将笔墨技法与山水画的画理相结合,敢于大胆创新,他所作的画构图新颖,立意奇异,明确地指出画家只有把握并运用“一画”和“一画之法”,才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才会感到物为我用,法为我化,他提倡“具古以化”、“借古以开今”的立场,并强调师法自然和物我交融合一,以达到山水画创作的出神入化,在作品中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独到之处,利用物理本身所具有的由物及理、以理思物的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刨新能力。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切莫重“管”轻“理”江苏沈从峰,吕从坤目前,学校管理越来越被摆上突出的位置。然而,据笔者调查,不少学校在内部管理中.往往重视对物、钱的管理,轻视对人的管理;在对人的管理中,又往往重‘”管”轻“理”,不仅没有发挥管理的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