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采集同时同人指血与静脉血并分别用3种生化分析仪测定BUN、CK进行结果比较和相关分析.采集40例自行车运动员同时同人指血和静脉血,并在MD-1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Reflotron. sprint干式生化仪测定指血和在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静脉血BUN和CK,并做两种比较实验,即指血、半自动生化仪与静脉血、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比较BUN/CK,指血、干式生化仪与静脉血、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比较BUN/CK,统计测试结果的差异并做回归方程.结果一,指血、半自动生化仪与静脉血、全自动生化仅测定BUN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系统误差,但这种差异在临床意义上尚处于可接受范围,而且两者BUN、CK测试结果高度相关,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 9716X+0.0309和Y=0.9586X+ 10. 49.结果二,指血、干式生化仪与静脉血、全自动生化仪测定BUN、CK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上的系统误差,但两者测试结果高度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1. 0408X+0.2549和Y=0.9229X-0.24(当CK<500 U/L时),Y=a bX Xc(当CK500 U/L时).建议对运动员用不同仪器进行上述指标分析时可适当参考各回归方程,以便做出统一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型比赛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分析比赛与人体内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参加世界锦标赛的国家皮划艇队运动员12人,在赛前3周与赛后l周,测量形态指标及内分泌指标的变化。结果:世锦赛后。无论男划组还是女皮组,比赛前后肱三头肌与肩胛下皮褶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腰围及臀围也无明显变化(P>0.05)。赛后睾酮、皮质醇及促甲状腺激素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0.05),而游离T4明显上升(P<0.05)。结论:赛前训练与比赛期间的高强度专项活动对身体的刺激,能影响内分泌的代谢。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州市第10届运动会82名少年举重选手五项生化指标483个样本进行测试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项目少年选手的机能状况与专项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少年举重选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安静血乳酸与正常水平无异,但晨尿肌酐较之一般成人高,同时优秀选手血尿素N显著高于一般选手。  相似文献   

4.
功能食品能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可能性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抗疲劳功能食品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以及其在抗疲劳与提高运动员体能中的生物基础与生化机制,表明功能食品的开发与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男子皮艇运动员周期训练时Hb、CK、BUN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皮艇运动训练周期内的训练特点与运动员生化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方法:在皮艇运动训练周,对12名某队男子皮艇运动员的常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进行测试。结果:男子皮艇运动员BUN、Hb周期训练前的值处于正常人的范围,但个体差异较大;CK值高于正常人的范围;在整个训练周期,BUN,CK、Hb等指标随着训练周期训练方法的变化有周期性变化。结论与建议:BUN、CK和Hb各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纵向和横向综合比较BUN、CK、Hb指标对皮艇训练监控更有意义,不能以单一指标作为增加运动量或增加运动强度的标准;周期性训练模式既可以提高运动负荷能力又可以避免由于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过深产生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6.
生理生化指标在武术运动员机能监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竞技运动水平愈来愈高、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机能监测与评定,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武术科研中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及反映运动能力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教学训练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有效性与合理性可应用某些生化指标进行反映和评定。通过对游泳课生化指标等690个样本的检测分析,显示出一个教学训练周期之后,晨血红蛋白、血红细胞计数和血尿素N水平明显上升,晨尿肌酐和200米定量负荷的游速与负荷后血乳酸出现良性效应的趋向。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训练中,血糖、血乳酸和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赵仁清 《体育科研》2008,29(3):94-96
青春期女孩雌激素的分泌在初潮时期迅速升高,而反映骨代谢变化情况的生化标志物(bone biochemical marker)在血液中的水平明显下降,这表明雌激素的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下降标志着长骨两端骺软骨的生长骨板逐渐愈合,长骨内外表面骨组织合成减少,骨密度、骨松质的重建减慢,雌激素导致的这些变化主要通过促进生长骨板中的软骨细胞及骨密质和骨松质中破骨细胞凋亡来实现。在青春早期桡骨骨折的发生率十分的高,这可能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增高有关,另外,女孩初潮时间推迟会导致中老年时期骨折的危险因素增高,与同龄人相比骨密度下降。这都表明初潮时期女孩的雌激素分泌对骨骼的代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根据大学生健康体检以及血液生化结果,利用BMI结果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偏胖和肥胖5个等级对其血液生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男子肥胖群和重度肥胖群与标准群比,GOT、GPT、γ-GTP总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各项目显著高于标准群。而HDL-胆固醇标准群比较则存在显著低的趋向。(2)男子偏瘦群与标准群之间中性脂肪、总胆固醇、HDL-胆固醇和GPT项目均呈现有意低倾向。其他各项未见有差异。(3)女子偏胖群和肥胖群与标准群相比,GOT、A/G比3项目未见有差异,HD-胆固醇显著低于标准群,其他各项目均显著高于标准群。(4)女子偏瘦群与标准群之间GOT和HDL-胆固醇项目可见有差异。其中HDL-胆固醇有意高。其他各项未见有差异。(5)男生各群之间异常值百分比的差异除总胆固醇、γ-GTP和A/G以外肥胖群均为最高。总胆固醇异常值百分比是男子偏瘦组最高。女子各群之间异常值百分比的差异各有不同。结论:男子非标准体重者血液生化结果与正常体重者差别较大,一旦偏离正常体重需要注意由于血液生化成份变化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发生的可能。女子相对男子影响更少。但BMI达到25以上者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0.
男子皮划艇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部分生化指标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男子皮划艇队进行高原训练期间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监控研究。研究表明:与平原相比,队员血红蛋白值高原训练期间显著增加(P&lt;0.05),个人血红蛋白平均增加1.1g/dl,增加幅度为0.6~1.9g/dl;血尿素值平原与高原没有差异,血红蛋白、血尿素变化与训练负荷安排有关。建议上高原前,在训练负荷安排上要为高原训练做好准备,以缩短在高原上的适应时间,同时高原训练也要重视力量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1.
以南阳市四所大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针对教师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各项指标,如体育项目、锻炼频次、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观念正确、健康,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提高自身体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锻炼,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缺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冯宁  郑锡明  刘强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6):25-26,43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运动对骨量的影响,其中重点讨论了不同运动方式对青少年和中老年人骨量影响的结果,并提出有效增加骨量的运动方式,为进一步研究运动对增加骨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跳深练习对增加运动员腿部爆发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跳深练习是力量练习中的一种肌肉的超等长练习,很多教练员认为这种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腿部爆发力和弹跳能力,因此将其作为在训练中经常采用的手段。但是也有很多研究表明,这种练习的效果并不优于其它一些发展腿部力量的练习,而且跳深练习还容易造成运动员的肌肉损伤,建议教练员在选择这种练习时要慎重,特别是面对训练水平较低的青少年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王琳  吴祐昕 《体育科研》2016,(5):48-53,57
以白领人群为目标群体,结合用户调研和现有一些运动类和健康饮食类移动端产品的分析,通过将运动信息记录分析功能与食品信息推荐功能相结合,设计出一套满足白领人群运动和饮食需求的移动端互联网产品。  相似文献   

15.
略谈运动性疲劳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安徽体育科技》2000,21(4):100-102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机体本身所引起的,是由于肌肉活动达到一定程度,身体所表现出的必然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面访等方法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学说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以便科学有效地指导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6.
活动类型和强度对大学男生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阐述和考察了个体锻炼活动中心境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诸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活动类型;(2)活动强度;(3)适宜强度刺激等。并引入“运动处方”概念,探讨在这一类个体活动指导形式中加入个体主观变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李佳川  季浏 《体育学刊》2007,14(6):114-118
在分析锻炼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锻炼心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学科研究队伍不强、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研究方法与手段落后、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等许多问题.提出锻炼心理学在指导思想、学科队伍建设及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8.
滕宁 《体育科技》2003,24(4):74-76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健身的主要内容 ,高校体育应根据大学生个体情况合理组织。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动采用的强度和参与运动的肌群量级,决定生理活动特征,再加入运动历时。在以此建立的坐标系中罗列付力运动得锥体,它展示人体运动的各种生理活动类型。运动是生理活动,从而锥体所展示的生理活动规律,则可作建立训练理论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法,对112名处于颈部不适状态的高校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从运动干预改善学生颈部不适状况的设想出发,综合有关理论、实验方法制定运动干预计划与具体实施计划。通过运动干预前后进行对比,证明:运动干预可有效的降低高校学生颈部不适的程度,改善其身体状态,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学习效率、身体素质等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