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爱》讲述了黑人群体内部的爱恨情仇。作为非裔女性作家,莫里森为写出本民族的真实感人故事,在叙述困境中寻求出一条为黑人女性争取声音的道路。在《爱》这部作品中,莫里森采用兰瑟提出的三种叙述模式及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性叙述声音和独具特色的集体型叙述声音,结合全知与有限视角的不停流转,深化"爱"这一主题,并实现对女性话语权威的掌控。  相似文献   

2.
胡晓萍  蔡岚 《海外英语》2015,(1):199-200
女性主义叙事学认为,叙述声音模式不仅表述了技巧规则,也表达了一种类型的叙事意识。兰瑟要求技巧必须与意识形态一起被理解,强调叙述者如何利用技术达到其叙事,强调对作者的社会性别、叙述者的社会性别及声音背后的意识形态的分析,在社会历史语境的前提下关注社会性别差异对文本形式的结构分析。该文从叙述声音模式分类出发,阐释茨威格小说中女性声音的深层含义,揭示性别特征乃影响作者选择特定的叙述声音模式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学者苏珊·S·兰瑟认为社会身份与特殊的叙述形式相结合会形成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是作者赋予某个角色的权威基础。《拾骨》作者赋予小说中心人物伊丝以叙述者的权力,整个文本中都回荡着伊丝的叙述声音,形成“公开的个人化叙述声音”,直接表达少数族裔中未成年少女这一弱势群体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基础,结合互文性理论、黑人女性主义等文学批评探讨《拾骨》叙事中女性权威的建构,以期重新审视黑人女性形象和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格温多林·布鲁克斯的叙事长诗《在麦加》,包罗了众多黑人女性人物。作为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她十分关注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在麦加》中,布鲁克斯不仅从思想内容上表达了颠覆西方社会白人中心论和父权制,在艺术形式上,也显示了独特的叙事手法。该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叙述声音分析《在麦加》中布鲁克斯如何重塑黑人女性形象,展现黑人女性创伤历史,建构黑人女性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5.
亦舒的小说采用了个人型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及"超表述"叙述行为三种叙述模式,对现代都会中女性的生命体验与情感状态进行了权威化的女性叙述,呈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彰显了强烈的女性话语权威。因而本文分别从女性主体性意识的彰显、女性气质的公开表述、女性化的"语录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亦舒小说中女性话语权威的形成及具体表现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6.
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彰显了性别、种族和身份建构的主题。将语料库及Ant Cone功能检索软件运用于《宣叙》的研究中,可以挖掘黑人女性的成长历程。词频统计数据展示了莫里森通过匠心独运的叙述视角塑造了富有生命力的黑人女性新形象;从小说中提取的关键词和对关键词所进行的语境共现分析证明莫里森所建构的黑人女性的历史记忆跨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颠覆了基于宏大叙事基础之上而脱离个体真实体验的官方历史,使黑人女性身份在历史的流动中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7.
使用作者型声音不仅建立和扩大了女性虚构的权威,而且也使作者能够通过叙述者对其他作家和作品、文学和社会进行评论;个人叙述声音的运用确立了黑人女性声音在小说的存在和权威,但个人叙述声音很快就消失了.从叙述声音的复杂性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小说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黑人女性长期遭受双重压迫——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聚焦黑人历史和黑人女性,成功地书写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艰难历程。莫里森的创作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焦春艳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5):122-123,131
托尼·莫里森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经验,深入到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讲述她们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之下的身心重创,以至于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性。通过《最蓝的眼睛》《秀拉》和《宠儿》三部作品,作者描述了黑人女性主体从丧失、觉醒反抗到最终建构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于女性作家而言,作者型叙述声音有碍于女性以女性身份发出自己的声音,却有助于女性形成文本的叙述权威。凌叔华对既有的文本常规和主流意识形态,采取了既合作又反抗的姿态,在其代表作《花之寺》中巧妙建立属于女性的文本叙述权威。小说传达了女性人物内心的希望与失望,描写女性内心获取了读者对女性的同情,而深入男性内心则体现了对男权制度的批判。《花之寺》中的文本具有在表面上遵从传统而实质上僭越于传统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后现代叙事理论家苏珊·S.兰瑟在对西方女性作家的小说文本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私人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通过考察中国五四时代以来的女性作家小说文本,发现这三种叙述声音的特征对它们同样适用。在西方理论和中国文本相互观照的基础上,发现中国女性的叙述声音经过了一个由不自觉的隐匿(他者赋权)、自觉的显现(自我赋权)到与人物的声音交融(相互赋权)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女性作家书写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2.
女性叙述声音是女性意识和表达方式的结合体,“半自传体”个人叙述声音真实地虚构了叙述者、作者、主人公三位一体的客观自传和精神自传,体现了女性写作对话语权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女性叙述声音是女性意识和表达方式的结合体,“半自传体”个人叙述声音真实地虚构了叙述者、作者、主人公三位一体的客观自传和精神自传,体现了女性写作对话语权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乔治.艾略特的前期作品《亚当.比德》、《佛洛斯河磨坊》和后期作品《米德尔马契》中的叙事话语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从作者型声音过渡到间接性叙述;叙述者性别立场的转换;后期小说中卷首引语的使用。艾略特在追寻叙事权威过程中采用话语迂回的叙述策略揭示了她矛盾的女性观,说明在男权文化氛围浓厚的社会中,女作家在写作中建立女性叙事权威时所面对的重重阻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时期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叙述声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现有性别文化体制下,女性写作主体对文本叙述策略的把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女性在社会文化中"他者"的境遇及话语体制存在的男性中心意识,她们依然无法彻底摆脱被男权文化制约的叙述困境。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精神独立的黑人女性新形象,并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在性别和种族双重歧视下黑人女性的内心痛苦和抗争,她清楚地意识到黑人女性在困境中重新发现自我,重塑自我形象的艰难性和必要性,看到了建构身心解放、独立自主的黑人女,睡的理想自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刻画经历了从"扁"到"圆",从模式化到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形象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对性别和种族歧视的有力反抗,抨击了白人和父权社会对于女性尤其黑人女性的迫害和压制,使得当代美国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王卓妤 《英语广场》2023,(12):47-50
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1955》以独特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向读者揭露了白人物质世界的矛盾与虚伪,同时也展示了黑人女性的创造力以及黑人布鲁斯音乐的魅力。小说既表达了作者对白人至上社会的批判,对黑人妇女文化的赞扬,又展现了女性话语权威以及女性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理论,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两方面着手,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发掘出作品中的话语全文和女性意识,对作品更深地解读。  相似文献   

19.
张良红 《文教资料》2008,(27):32-34
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中的代表、美国小市镇黑人生活高超的记录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在保持传递民族文化重要性这一深刻主题的同时,为树立美国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开辟了先河.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为作者在文坛上赢得了稳定的地位.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叙事技巧和非纯粹艺术的创作三个方面是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最显著的叙事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整体的思想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引起了“新黑人”思潮的发端.以哈莱姆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黑人文艺运动,常常被称作“哈莱姆文艺复兴”或“新黑人运动”.新黑人们拥有鲜明的种族意识,对自己的黑人身份感到自豪.左拉·尼尔·赫斯顿就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赫斯顿在创作中突破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种族、阶级、性别等多重障碍,塑造了积极的黑人女性新形象,开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先河.一些后起的黑人女性作家,如爱丽斯·沃克就把赫斯顿视为自己的“女性祖先”.赫斯顿对黑人作家创作立场的认识,对黑人女性自我的积极肯定,对南方文化艺术特征的真正传承,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