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旅游环境是指以旅游系统为中心,影响其产生与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总体.以往的大多数学者主要从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所接触的自然环境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本文则以成都为例,对环境管理所涉及的自然及人文因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对于推动成都及其他西部城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环境舒适度已成为游客选择出行旅游活动的重要考虑因素,也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对蜀南竹海景区环境舒适程度进行评价,并分析景区旅游环境舒适度的自然与人文影响因素,期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的升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8年3、4、5、6、9月份蜀南竹海景区舒适度指数为A级,气候最适宜,人体感觉最舒适,此时进行旅游活动体验最好. 1、2、12月份三个月为C级,人体感觉微冷、较舒适. 7、8月份两个月为b级,感觉微热、舒适. 10、11两个月为B级,感觉较凉爽、舒适.蜀南竹海景区旅游气候舒适期较长,舒适度指数级别较高,全年适合开展旅游活动.自然因素中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是影响景区环境舒适度的主要因子,交通、资源是影响旅游舒适体验感的不可忽视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对黄果树景区旅游资源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了一个分类体系和相应的定量评价方法。此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系统不仅考虑了属性分类,还考虑了规模分级,有利于进行定量评价。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黄果树景区旅游资源的属性类型、优势资源的赋存和等级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黄果树景区自然旅游资源中,以瀑布、山地景区、洞穴等占优势;人文旅游资源虽然类型较多,但除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和建筑景观以外。其它型的总分都不高。  相似文献   

4.
引入因子分析法,从分析影响区域节庆旅游的因素着手,构建了包含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节庆旅游资源、区域旅游发展状况、政策与体制环境等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区域节庆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区域节庆旅游的发展受基础条件、资源产品、环境因素和发展潜力的影响,对广西而言基础条件是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洛南县地处陕东南,秦岭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旅游发展滞后.调查组以《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为标准,对洛南县境内的各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实地科学的调研、分类,运用定量评价的方法,查明洛南县旅游资源单体115处,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厚,但是旅游资源之间缺乏有机整合,提出了洛南县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的策略,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洛南县旅游资源发展模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选取桂北地区40个开发水平较高的旅游村落进行旅游开发驱动因子分析,建立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借助SPSS、ArcGIS软件,探究桂北地区20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潜力.结果显示:桂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影响因素中,人文因素权重大于自然因素;10个旅游开发驱动因子中,高级景区和社会经济因子对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7.
宜居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宜居乡村主要从居住条件、经济环境、社区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自然、经济、人文、环境及社会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应围绕宜居要素开展,即实施乡村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营建、休闲空间的创造、交通方式的构建、安全措施的强化、乡村文化的保护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神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旅游开发利用十分有限,与其丰富的资源极不相称,神山国家森林公园进一步开发旅游业的潜力巨大。文章通过分析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指出了当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锡林郭勒盟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普查之后,认为锡盟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景色宜人、聚合度合理、环境容量大、有区位优势,经过科学决策,合理开发,完全可以建设成中国最大的草原旅游区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老年旅游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昆明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对其出游态度、出游动机、出游目的地、出游花费、出游频率和出游障碍等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昆明市老年人热衷旅游,但旅游频率、旅游花费低;老年人中女性较男性更爱旅游.并对昆明市老年旅游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时策.  相似文献   

11.
昆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独特的地理与气候优势,多样丰富的生物和旅游资源等构成了昆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但城市生态系统的忽略、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的不合理、发展与保护的不平衡、人口增长及滇池污染的压力等则困扰着昆明生态城市建设。当前昆明要重点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在近中期还应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限制污染行业,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健全生态城市发展机制,并重视农村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城市旅游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城市生态旅游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促进城市旅游的生态化以及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对城市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的阐述,以绍兴市为例,在分析了绍兴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优势和目前绍兴旅游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绍兴城市旅游的生态化建设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体育旅游是将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渗透的一项新兴产业,是一种新的休闲健身方式.运用文献资料和SWOT分析等方法,对鞍山市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障碍进行分析,旨在为鞍山体育旅游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乐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乐山市旅游业发展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乐山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要以前沿性的旅游理念为指导,也要借助于成熟的旅游资源开发经验,又要密切结合于乐山市旅游资源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乐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的解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实施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有效地促进了旅游资源开发行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桂林世界旅游城是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先行试点,以桂林临桂为点,发展成"一点三星三区"的基本布局,形成与桂林老城相互呼应的国际旅游名城。通过梳理桂林临桂的文化脉络,以城市意象的各要素为依据,对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提出打造桂林旅游城旅游文化、道路文化、边界文化、节点文化、地标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昆明城市国际化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南亚,以现代新昆明城市和滇中城市群为依托,以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创新科技服务业为先导,以外向型制造加工业为支撑,辐射和影响中国西部、东盟和南亚地区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昆明国际化拓展的总体框架是,以昆明现代化城市为基点,围绕昆明国际化拓展这一中心,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提升、调整、发展城市建设、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板块,着力发展以国际化的旅游、金融、物流、科技服务四个先导行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从五个方面加快国际化拓展,实现昆明城市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近十多年来,昆明的经济实力纵向比较有较大发展,但横向比较发展显得缓慢,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尚处中等水平。进一步提升昆明城市竞争力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城市竞争力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城市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品质春城;充分挖掘和展现昆明的文化特色与魅力;大力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昆明作为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扩大开放,以国际化城市标准为参照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是解放前昆明城市变迁的重要阶段,抗战期间的城市变迁促进了昆明城市规划的产生。《大昆明市规划图》是抗战期间昆明最为重要的一次城市规划构想。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后来并没有付诸具体的实施,但是它对战后昆明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近代昆明城市规划呈现出‘以滇池地区为中心,集中发展观光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邢台市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现状为基础,以邢台市市政府2012年推出的"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工程为契机,着眼于邢台市山水生态城市建设与形象推广,通过打造邢台市"慢城、休闲、山水生态城市"的新特色、新形象及新旅游品牌,有效地提升邢台市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昆明旅游资源的优势配置应体现在现代春城风貌与古滇文化、高原明珠与休闲之都、地貌奇观与多彩民族风情文化上。气候背景与地貌奇观应为昆明自然景观的核心,边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则为文化景观的核心。两个景观核心的有机结合,是昆明旅游“二次创业”的第一个增长极;而特色历史旅游、文化旅游、教育修学旅游则是另一个增长极。“二次创业”增长极必须实施重点培育,要形成资金优势,并注意灵活性以及时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