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红 《大观周刊》2012,(51):124-124
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再次把中日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我国许多城市陆续发生了群众游行活动,不少群众在游行中喊出了“坚决抵制日货”的口号,沉寂了多年的“抵制日货”的口号再一次被提起。本文对抵制日货的利弊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1年日本教科书事件发生时,日本驻华新闻文化公使井出敬二还没有来中国。这次,他亲身体会了教科书事件的震荡力。  相似文献   

3.
近期中日两国之间有关钓鱼岛的争端在不断地发酵中,政府间的外交对抗、军事对抗正在升级。来自民众自发组织的游行、示威、抗议、集会活动,尽管体现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迫切愿望,表达了对于此公共事件的态度,但是在这些活动中却出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非理性的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非理性行为应当是这次事件之后最需要总结的,对于群众性运动应进行合理定位,对于其中表现的爱国主义行为给予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8 月14 日,美国纽约,民众参加游行抗议非裔青年布朗遭警察枪杀。图/cfp没人确知那天那刻到底发生了什么。和大部分此类事件一样,种种凌厉狰狞匪夷所思的细节在发生时就已经结束了。事后的还原总显得支离破碎,目击证人有限,说法又互相矛盾,当事人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已经无法开口。他死了。关于8月9日发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郡小城弗格森的这桩杀人事件,我们目前知道的只有这些:那天12点01分,18岁的黑人少年麦克·布朗和他的朋友在马路上游荡,迎面遇上开着警车执勤的白人警察戴伦·威尔森,双方发生争执,威尔森开了枪。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份以来,中国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由于日方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并不断采取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引发的”(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语)反日示威游行。4月2日,四川成都首先爆发了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示威游行。随后,北京、广州、上海、武汉和杭州等地陆续爆发了反对日本入常和谴责日本教科书(该教科书4月5日获日本部科学省审订通过)美化其侵略史的游行。至中下旬,中国政府从维护中日两国正常关系和国内稳定团结的经济和生活的大局出发,  相似文献   

6.
作为频道驻地记者站,往往容易把视线囿于本地发生的新闻事件,而对于一些没有发生在当地,但是与当地息息相关,并且十分重要的新闻事件反而容易忽视。浙江之声温州记者站不仅仅将目光投在温州本地,更将触角延伸至国外。近期,记者站全程策划报道了法国巴黎华人“反暴力、要安全”大游行事件。  相似文献   

7.
《新闻天地》2006,(2):13-14
按事件发生事件为序一、奥运冠军田亮从国家跳水队返回陕西队1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宣布,由于田亮的一些行为违反了体育总局的规定以及相关队纪队规,他将不再是国家跳水队的一员,关系调整回陕西队。十运会上,田亮在男子十米台的比赛中战胜国手胡佳而夺冠。  相似文献   

8.
电视媒介与政治报道“椿氏放言事件”风波郭庆光1993年底,日本发生了一场称为“椿氏放言事件”的风波。这场风波持续一年之久,涉及面不仅包括日本的整个新闻界、政府和各派政治势力,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巨大反响。透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电视与政治、电视与...  相似文献   

9.
特别报道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西北大学事件是日本留学生的恶作剧,但根据一些报道,这些留学生的初衷还是为了表示中日友好的。但是他们的表演是下流的,是我们的文化所不能接受的。 这起事件后来发展成为学生游行,冲击学校和武警,是不应该的。我们提倡爱国主义,因为它是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提高凝聚力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止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0.
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市发生芥子气中毒事件。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起日本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齐齐哈尔电台第一时间播发了这一触及世人灵魂的连续报道《8·4日本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节目播出后激起国内外人士的强烈反响。黑龙江电台选送了这组报道的首中尾三篇,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系列)报道一等奖之后,又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就足以证明它是一组难得的广播佳作。作品以事件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以最快的时间向世人传递事件的进展。分析这一组连续追踪报道,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商谦 《中国档案》2015,(9):80-81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消息传到延安,整个延安城沸腾了。“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的口号声、欢呼声,夹杂着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震撼山谷,人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与欢呼之中。当晚,延安举行了盛大的火炬庆祝游行。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相似文献   

12.
林永辉 《新闻窗》2012,(5):52-53
突发性事件常有发生,如2008年中国的大范围雪凝灾害、2010年福建南平6·18特大洪灾、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等等。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而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媒体,便成为了政府的“喉舌”,肩负起舆论引导之责。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月7日,蒙面恐怖分子武力袭击了《查理周刊》总部,造成12人死亡。查理周刊事件发生后,上百万人以"我是查理"为口号,声援周刊,上街游行谴责暴行,捍卫言论自由。结合伊斯兰国兴起的大背景和欧洲社会穆斯林被边缘化的处境,本文认为此次事件可以视为一次穆斯林价值观与西方媒体价值观的正面交锋,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边界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金艾 《新闻窗》2006,(4):96-96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按性质分,突发事件大体有四类:一是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它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沙暴、暴风雪,等等。这些事件属于异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激烈变动的结果。二是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从国际看,这类事件包括武装冲突、武装起义、武装暴动、武装入侵及军事政变、暴力恐怖事件等,这类事件大多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争端等因素激化的结果;从国内看,这类事件包括非法集会、游行、学潮、罢工、聚众冲击重要机关、民族纠纷、宗教冲突等。  相似文献   

15.
从2005年日本扶桑社历史教科书事件引发中国民众上街游行至今,大规模的对日抗议又屡次出现。如今,钓鱼岛争端又将中日关系再次拖至历史低潮。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在质疑对方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做到"反求诸己"我记得是在哈尔滨回北京的火车上,接到了编辑陈晓萍的电话,那是2005年4月初。编辑在电话里说,让我做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稿子,这让我颇为意外。因为一般而言,国际新闻自然由国际版记者担纲。不过,跨入21世纪,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早已不再泾渭分明,国际问题引发国内新闻事件也日渐普遍。此前一年,在中国举办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5级地震死亡人数为5000人,次此灾难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000亿美元,让中国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7.8级强烈地震导致24.2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7.
胡琍 《新闻通讯》2011,(2):14-16
2010年8月23日发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劫持人质事件,最终以悲剧收场。此事件中媒体行为备受争议,不少人士认为媒体应对此事件负一定责任,菲律宾政府方面更是指责媒体报道是直接导致解救失利的重要原因。突发事件中的媒体报道,尤其是电视媒体现场直播的"破坏作用"被激烈讨论,再一次掀起社会各界对媒体职责与道德的拷问。  相似文献   

18.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下简称遗化武),解放后仍在我国多次发生伤人事件。最近,不到两年时间里就发生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市毒弹伤人事件。9个月后,今年的5月25日,在齐齐哈尔市的昂昂溪区一农民又挖出52枚炮弹。紧接着,7月23日、8月5日在吉林敦化、山西等地都发生毒弹伤人的事件。面对这累累罪状,日本政府却态度暧昧、行动迟缓;日本媒体对此事也反映麻木、冷淡。本刊一直关注着媒体对此事的报道,曾于2003年11期发表了王岭、杨慧明采写的《历史之痛还在延续——“8.4”芥子气中毒事件采访侧记》。本期刊发由赵乐、马利斌写的章《历史之罪何时了?——“5.25“侵华日军遗化武挖掘现场采访札记》。读从中可以了解到记们的现场采访,心中感受、真实见证等情况,读后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文学艺术     
《出版广角》2013,(3):89
《日本的黑雾》作者:[日]松本清张著文洁若译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定价:26.00元提要:《日本的黑雾》把描写的笔触转向了战后日美当局之间的内幕,并加以披露。由于这部作品,松本清张还获得了1963年的"日本新闻工作者协会奖"。本书就美军占领日本期间,日本所发生的一些轰动一时的冤狱与暴行事件进行剖析,研究各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归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被告知当今世界正处于一场伟大的变革之中。社交媒体的新工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随着Facebook、Twitter等网站的出现,权威和民众之间的传统关系正在被颠覆。发生在2009年春的摩尔多瓦万人游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