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统领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导思想,它必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完全一致。发展是和谐的前提,和谐是发展的保障,二者相互促进,内在统一。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和谐社会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在:人的解放是推进以人为本人的前提,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内在动力,共同富裕,为了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在:人的解放是推进以人为本人的前提,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内在动力,共同富裕,为了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5.
周庆 《文教资料》2009,(6):99-100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思想继承和超越了以往的人本主义,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要求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与和谐社会理论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俨然已成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念。认真研究和探讨以人为本的价值本位、原则和追求等内涵,对于构建以人为本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前提;"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种法治社会,以什么样的法律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立法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将以人为本作为立法的价值取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秦原始儒学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孔子的和谐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排斥个人选择等级的自由,压制个性的发展.奥古斯丁以上帝的至上性、普遍性消解了个性、人性.空想社会主义试图给予人们以人文关怀,但脱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人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指出以人自身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充满着人性的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论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非常人性化的发展观,是在和谐中求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一样,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论以人为本观念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始终坚持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龚梅 《考试周刊》2010,(16):218-2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子系统。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出发,指出只有以领导集体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才能构建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我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切实按照“五个统筹”要求,推进各项改革顺利进行,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社会利益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农民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针对当前农民问题,要始终把发展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坚持和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保护和提高农民利益作为当前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7.
姜海燕 《文教资料》2007,(20):72-73
以人为本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以人为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构建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和谐社会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深化学生思想教育措施的改革。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当前高校思想教育的要求和现状出发,深入探讨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在适应科学发展观下可以开展的有效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的价值观和评价尺度,主要表现为尊重人、依靠人、解放人、塑造人等。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