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窦海芳 《家教世界》2014,(Z2):110-110
<正>回忆刚参加工作时,我也曾学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像案例中这样哄孩子,但是如今的我再看"望远镜"这一法宝不禁会发笑,因为孩子天真无邪对什么都信以为真,利用孩子的天真给孩子这样的紧箍咒实在算不上是教育者的高明。分析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初衷都是相同的,希望孩子在家在园一个样。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行为的两面派,让孩子真正做到在家在园一个样,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有些孩子因为要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作业,而不得不经常"开夜车",对于这样的做法,有的家长不仅不制止,反而还会在一些场合,家长们把这作为孩子学习是否刻苦的一个标准来比较.甚至有一些家长逼迫孩子"开夜车",孩子反抗时家长就拿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正确.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讲,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3.
星期天,我收到一位学生家长这样一条短信:"……我衷心地希望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多留给孩子一些机会,以克服孩子因性格内向而带来的弱势心理,达到提高孩子自信的目的。谢谢老师!"看了这条短信后,我马上明白了家长的意思:她这是在为自己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课堂上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家长与老师的沟通频繁了,家长恨不得从孩子的生活起居到学习生涯都向老师汇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周围,总有一些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孩子,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不仅喜欢问"这是什么?"还会追问"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不依不饶的态度常常让家长和老师头疼,有时老师会搪塞过去,有时会一通大棒:"就你问题多?"其实,孩子们喜  相似文献   

6.
<正>许多家长都有被老师"告状"的经历,由于孩子在校近期或某方面表现不好,老师将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我们暂且称它为"告状"。当您的孩子被老师"告状",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有的家长可能会想:这熊孩子,又不听话了。于是回家之后,轻则骂,重则打。还有的家长开始苦口婆心和孩子说道理,道理说了一筐又一筐。开头几天,效果还不错,但是没几天又恢复原样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表现那么棒,看着自己这个不求上进的孩子,家长们开  相似文献   

7.
正讨论情景(2015年第1期):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的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的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我们也会以鼓励为主。  相似文献   

8.
讨论情景: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得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得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也会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自信,他对绘画就有了兴趣,  相似文献   

9.
人们总认为幼儿不懂事:他们会提许多不合理的要求,会有不适当的行为;若对他们讲道理,又因他们不理解而常常行不通。于是,就有了“哄”小孩的做法。如小孩趴在河岸边很危险,家长又不能直接上去把他抱回来,便哄孩子:“多危险呀,快上来!妈妈带你上街买巧克力,还有肉包子……”这里,“哄”是为了逗引、劝诱孩子离开危险的地方。可是,家长许的愿不能全办到,“哄”在这里也就有骗的意思,有些地方,哄小孩就叫骗小孩。教育青少年,或在成人的交往中,大家都不赞成哄骗;唯独对幼儿,哄骗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在幼几园中,每天都要遇到哄孩子的问题。如初入园的幼儿小刚,缠着妈妈不让她上班,定要妈妈答应中午接他回家吃饭。妈妈急于脱身,连连答应。中午,老师让小刚吃饭,他偏不吃:“妈妈讲好接我回去吃中饭的。”孩子没见到妈妈来接,十分伤心。显然,这样哄孩子的效果不好。家长这种  相似文献   

10.
昨天在网上碰到一位家长,她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碰到"分数至上"的老师,而自己孩子成绩一般,不讨老师喜欢,家长该如何与老师进行交流?说起来,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挺有发言权的。  相似文献   

11.
学生到了十三、四岁以后,家长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老师也常常会有此类头疼的问题,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很难取得成效。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  相似文献   

12.
同样是发生了“磕碰事件”,有的老师跟家长解释的时候,就能得到家长的谅解,而且家长还会说:“没关系,没关系,我们孩子淘气,没事。”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这与老师平时工作做得周到、细致,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关。 我在工作中就要求自己,只要是家长有可能想到的,我争取先想到,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武汉晨报》上刊登消息:《"新潮爸妈"叫板老师:让孩子拒写不靠谱作业》。笔者真心地为这样的"叫板"叫好。这样的"叫板"无疑是促进学校教学改进的重要推力。长期以来,无论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布置多少作业,学生也好,家长也好,是决不可以说"不"的,甚至,家长始终站在教师的一边,不监督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决不罢休,否则,家长会自责对孩子不够负责,老师也会指责家长不配合教师的工作。诚然,对于学生来说,作业是一定要做的,这毋庸置  相似文献   

14.
正这初中一阶段,不少老师和家长会发现,原来在小学乖顺听话的孩子突然间变得执拗起来,逆反心理严重,经常发"无名火",甚至顶撞老师、家长,即所谓有了"犟脾气"。那么,这些"犟脾气"是怎么产生的?老师及家长又应如何合理疏导、引导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呢?一、"犟脾气"如何产生首先是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初中阶段孩子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大人,他们对世界、对人生有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时的孩子不喜欢大人的说教与唠叨,不喜欢家长把自己当小孩一样训斥,特别  相似文献   

15.
芊芊 《家长》2014,(12):14-15
正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不遗余力。但许多父母忘记了,自己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关系、家庭关系更是孩子认识社会,学习融入社会的第一课堂。那么,家长该给孩子树立哪些榜样呢?课程一:尊重他人。孩子不仅会留意你对配偶讲话的方式,更会留心你私下里如何评论自己的另一半。如果孩子听到妈妈对爸爸的牢骚或指责,这就给孩子传递了明确的信号:爸爸是个蠢人,而妈妈也不值得信任,如果我不在她身边,她是不是也会这样说我?因此,家长不经意的言辞,以及缺乏对配偶尊重  相似文献   

16.
"减负"以来,对作业量的多少,老师、家长、学生的看法不一,就像陈老师,一直认为自己是"根据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设计和布置作业的",也遭到了家长投诉.但不管怎样,家长投诉,说明他关注孩子的教育,老师应欣慰.陈老师遇到这样的投诉,我认为可以这样解决:  相似文献   

17.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班主任把我叫去,说孩子的成绩不太好,要测一下智商。"一位家长向报社反映了这件事。家长说,他觉得老师是在怀疑自己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弱智,这令他很"受伤"。问及老师,她承认此事,且已成功让5名家长带孩子去测了智商,她还打算再叫5名学生家长去。老师说:"这10名学生成绩都  相似文献   

18.
王婧 《安徽教育》2015,(2):10-11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常为学生的一些行为感到纳闷,为孩子的"不省心"苦恼,对孩子的幼稚感到不可理解。老师和家长往往会专制地用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应学会"用孩子的眼睛看孩子"。一、为什么要"用孩子的眼睛看孩子"请看三个小故事:故事一:这是雨点吗作为妈妈,看到孩子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小  相似文献   

19.
王瑛珠 《幼儿教育》2014,(26):22-24
亲爱的托、小班孩子的家长:你们好!对于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理断乳,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所经历的心理考验并不逊于孩子。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对老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这深深反映出家长内心的担心和忧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家长减轻焦虑情绪,但对于那些爱子心切的家长来说,他们在孩子新入园的日子里还是无法从容应付,心里充满压力。从我自己多年  相似文献   

20.
正本期讨论的案例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认同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对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理不睬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