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说《卖蟹》以其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都很有特色,相当精彩。其中,对人物的笑描写得更是精妙绝伦,极其传神,很值得品味。这篇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卖蟹小姑娘、过滤嘴和旱烟袋。为了刻画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在调动各种艺术手法的同时,始终抓住“笑”这个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面部表情的词语,进行描绘。小说前后对各种人物的笑的描写共二十多处,成为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这些描写自始至终,前…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小说教学是很重要的一块 ,入选语文课本的小说许多是脍炙人口的美文华章。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美 ,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审美理念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小说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角度来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小说细节的“造型”功能小说主要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而典型人物的塑造必须通过人物言行情态的细致刻划方能实现。也就是说成功的人物形象是用细节去构筑的。高尔基曾指出 :当作家“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指出和强调说话、手势、姿态、相貌、微笑、眼神等等独特的特点的时候 ,这些人物在他的…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五四”女作家中卓尔不群,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与审美追求是别具一格的。本文将凌叔华的小说与同时代女作家的小说加以比较,从取材角度、人物塑造、艺术表现三个方面分析了凌叔华小说艺术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4.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属描写手法之一。中学语文课本中,运用铺垫艺术的颇多,尤其是小说。小说中的铺垫,是使故事情节、人物行动、布局结构向合理、严密方向发展的一种台阶,往往能收到“盘马弯弓故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效果。综观铺垫艺术手法的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被英国RM公司誉为“世界十大文豪”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19年发表了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小说围绕着“斑点”展开,但没有遵循小说介绍人物、安排情节、塑造环境的一般规律,而是将“斑点”放在次要位置,抓住看见“墙上有个斑点”这一瞬间,直接展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也就是采用现代人们常说的“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6.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1954年出版以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及独特的艺术手法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推崇,小说成功的人物塑造为突出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人物语言设计、心理以及行为描写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省略号的运用,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语言内涵,显示出独有的语言价值和艺术魅力。我们仅从中学语文教材里的两篇小说中选几例人物语言加以分析,体味省略号的作用。在大段的人物语言描写中,合理运用省略号更能充分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过程。例如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首饰匠的一段语言描写:“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典型形象、推进情节发展、开拓独特意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是艺术以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不可忽视的手法。鲁迅小说《风波》中的细节描写对深化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旨具有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富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不仅为文学殿堂塑造了一系列意义深刻而又栩栩如生的典型,而且以其高妙的“画眼睛”和“勾灵魂”等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具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鲁迅小说中的每个细节都有着独到的匠心,他常以白描手法,涉笔于“手”,创构出一幅幅令人深思的画面,充分体现了丰满而又洗炼,隽永而又舒展,诙谐而又峭拔的艺术风格。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小说,有多篇直接写到“手”,有的甚至用了“繁笔”,这些笔墨都是小说的重要细节,有着深广的意蕴,闪射出令人瞩目的艺术光彩,是典型的妙“手”生花。一、凸现人物肖像《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是一位“顶着银圈,手捏一柄钢叉”的小英雄,英俊可爱,但中年闰土则是一位遭受过  相似文献   

12.
《失街亭》是中学语文教材里的传统名篇。该故事矛盾复杂,人物众多,作品在情节安排,尤其在人物刻画上极其巧妙地设置了许多的“三”。在教学中敏锐地抓住这些“三”,可以收到牵一“字”而动全“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体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1990年版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的两个小说单元,共选了八篇小说,其中有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高尔基的《母亲》.这三篇小说分别塑造了三个母亲形象,三个母亲既有惊人的相似,又各具风采,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三位作家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和作品的不同风格,领略到它们诱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药》、《夜》、《母亲》中塑造的三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前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1811——1863)的创作独具特色,他在小说创作中,运用讽刺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为数众多、绚丽多姿的人物形象,不仅使他蜚声英国文坛,也使他成为“当代欧洲作家里的第一流的大天才。”可以说,人物讽刺描写,是萨克雷塑造人物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他笔下诸多形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他对人物塑造艺术的巨大而独特的贡献。有的评论家把萨克雷誉为十九世纪的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丰碑——长篇小说《复活》中,出色地塑造了一位曾是悲剧制造者的“忏悔”形象——聂赫留朵夫.二十世纪中国天才的剧作家曹禺在他的不朽剧作《雷雨》中也精湛地塑造了一位曾是悲剧制造者的“疚悔”封建家长形象——周朴园.把这两个形象进行一番比较,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民族的、两位不同风格的作家在刻画人物心灵艺术手法上的异同,从而可以深入了解两位作家对社会的认真思考和解剖人物内心的独特功力.  相似文献   

16.
《祝福》不仅是一篇思想意义深刻的小说,也是一篇在人物刻画上独具魅力的小说。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甚至可以和《红楼梦》相媲美。往往能寥寥几笔,就把一个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眼前。让读读后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终身难忘。《祝福》中,除主要人物祥林嫂外,刻画得最生动、最形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鲁四老爷”了。  相似文献   

17.
在《秦腔》中,饮食描写贯穿小说的始终,是小说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承载着独特的文学意义。就整体上对全书饮食描写进行了归纳分析,探究饮食描写与小说思想艺术的关联,揭示饮食在塑造人物、设置情节、表达现实内涵等方面的作用,以及贾平凹在饮食描写上所使用的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8.
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中学语文课本曾选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两篇小说《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写于1884年,是早期作品;后者发表于1898年。这两篇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都是沙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要明确小说这一文体,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性的东西。可见,人物形象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便自然成了教学的突破口、切入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往往通过设置情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起来。各种手法、情节和环境等对于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20.
舍伍德·安德森在短篇小说《鸡蛋》中成功的塑造了“我”的父亲这样的一个屡遭失败和挫折的一个畸人,《鸡蛋》也是被公认为他的最好的两篇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小说中通过“鸡蛋”作为象征物来展现人物命运的这一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对于人物的塑造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