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大学校训中蕴含的三种经典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互通共融、高度契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校训教育和校训践行是校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方式,同时也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广泛开展校训教育活动,使大学校训“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成为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学校领导要成为践行校训的推动者,大学教师要成为践行校训的引领者,大学生要成为践行校训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校训是高职院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百所国家级高职示范院校校训的研究,阐述了在构建高职院校校训过程中需要规避的"三个误区"和需要实现的"三个结合",论述了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和深化高职学生德育工作中践行高职院校校训作用的工作机制、载体平台。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时空观念"是一种"意识"、一种"思维方式";指出"时空观念"教学目标之一是"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但这里的"时空"内涵到底指什么?怎样划分"时间"和"空间"?有哪些方式?怎样帮助学生去构建素养?对于教师而言,积极践行自身对时空间的关系和时空与史事间的关联的理解,设计好帮助学生学习的练习试题也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校训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符号,是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精神的有机载体。通过对国内1 00所高校校训的整理发现,高校校训彰显着以"励志笃学"为目的的求知精神,蕴含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精神,弘扬着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奉献精神,崇尚着以"完善人格"为目的的人文精神,宣示着以"突显特色"为目的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大学精神,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于增强大学精神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辐射引领、体现中国高等教育时代风貌、凝聚广大师生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校训是从什么时候重返我们的校园的?应该是改革开放之后。"文革"前的十七年,应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校训。校门口墙壁上涂抹的大红字,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算不算校训?应该不算。何也?愚以为,这是口号,不是校训。据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延安时期抗大的"校训",我们姑且不论它逻辑上是否通达,做人上如何拿捏分寸,仅把它放在无数所不同层次的学校就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信守"和"字校训,践行和乐、和韵、和美的"三和"教育,着文化本色,蕴课堂亮色,渲艺体特色,使每一个孩子在幸福中得到个性的张扬,释放生命的魅力。一、"和乐"致臻,着文化本色借助"和"字校训,学校致力营造求真务实、感恩扬  相似文献   

7.
校训作为一所学院的文化标签,不仅要彰显学院的办学特色,全体师生还要在校训精神统领下,认真践行共同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标准,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校训应该具有独特性、思想性和恒定性的特点。马鞍山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立德尚能"的校训鲜明彰显了学院素能并重的人才培养观。学院主反复强调要"以师生为本",要努力在全院强化"人人都能成才、名师出高徒"的人才观。学院教育教学在传授知识、培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市学院的校训(以下简称"校训")"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是一个反映时代特征的校训词,是充满改革精神、创业精神和奋斗精神的校训词.每年北京城市学院新生开学典礼后学生们的第一课是听傅正泰校长讲校训.可以说,北京城市学院每一位师生员工对这16字校训都很熟、理解很深.然而,16个字校训是怎样形成的,知者就很少了.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历史渊源和实现过程上有着契合性。大学校训有可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形势重新阐发校训精神,开展校训教育活动,践行校训育人举措,可以进一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践行"课时课程"是学科课程改革行之高效的途径。将每一个课时的授课视为课程来建构,其课程观的要义在于动态生成。它强调课程建构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上。"课时课程"对于语文教师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评课,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在哪个时段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对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才发现太多教师的课程意识是缺位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处于"忠实执行者"层面的居多,缺乏必要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语文教师"课时课程"的价值追求在哪里?如何有效践行"课时课程"?本文尝试做一些探讨,并呈现一些践行"课时课程"的做法,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个学校几乎无一例外都提出了自己的校训,这些校训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经典。然而其教育效果如何呢?我的看法是:因为缺少了"解读"这一连接校训与学生的桥梁,往往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才能解读好校训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五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杭州春芽实验学校创建于1995年,是一所小巧、精致、优质的小班化学校。校名"春芽",寓意学生如初生幼芽,教师应呵护童心,教育当顺应天性。学校以"悦"作为文化特色,秉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践行"求真、尚礼、博长、创新"的校训。经过二十余年的积淀,学校已形成精致和谐、彰显书法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诚朴"是我校传承了百年的校训,在"诚信做人,质朴做事"理念指引下的"诚朴"课堂,是回归教育教学本意、遵循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堂。劳技课作为一门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育人性的课程,与"诚朴"理念十分契合。为了更好地践行学校的"诚朴"校训和课程理念,在实施劳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劳技素养为目的,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注重展示评价的落实到位,关注学生所学技能的拓展延伸,提高劳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创全国一流中职教育名校"是温州职业中专的不懈追求.职专人秉承"崇德、笃学、践行"的校训,建就业跳板、搭创业平台、夯发展基础;真正践行教育为全体学生实现自身素质发展提供最大可能的理想平台,准确定位学校品牌,培育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5.
有关"用心学习"这个话题的声音,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某某同学你怎的就不用心学习,你为什么不用心学习?你看某某同学多用心学习,成绩就超过你了;你还不把心都用在学习上,以后什么大学都考不上了!"用心学习"的关键在"用心".怎样叫用心?怎样又叫不用心?你为何说我不用心?你怎的知道我没用心?老师怎样指导学生用心学习?家长怎样辅导孩子用心学习?等等,这些都  相似文献   

16.
张明雷 《文教资料》2014,(28):92-93
2014年4月起,光明日报陆续刊载了“校训的故事”系列文章,展现了27所大学的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与联系,强调了利用校训作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与意义。我们对这27所大学从地域、发展变化、学校特征、校训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与归纳总结,从各个角度说明我国大学的校训确实具备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性与作用,各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海南教育》2013,(1):18-19
<正>一、杨校长好,进入白沙思源实验学校,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墙上的"创办适合学生幸福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的巨幅标语,这应该是学校践行的办学理念,能谈谈产生这种理念的由来吗?这样的理念您是怎样具体贯彻实施的?答:主要是感觉到当今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富足了不少,但似乎难以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原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我国大学校训使用的高频词语。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继承了岳麓书院务实求是的教育传统,彰显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核心特质,接引了西方文明讲求实证的科学精神,适应了党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其特质和内涵在学校建设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成为湖南大学最根本的文化基因。这一校训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时代精神高度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当前大学校训文化建设和校训教育活动,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切实增强育人功能,始终坚持特色引领,不断赋予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校训构建与践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院校的校训是职业院校办学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校训,可以直接触摸到该校最核心的灵魂和特质。其构建可从职业院校校训特征着手,应避免形式化、雷同化、理想化、单一化,并提出校训践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学校精神的表征,是凝聚师生员工精神意志、规范师生员工行为、影响师生员工价值取向的重要精神力量。"正则、修能、追远"校训蕴含着"公正平等的民本思想、修德储能的理想追求、继往开来的高远志向"等丰富内涵,关乎为人、为道、为学,凝炼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职教特质、办学追求和理想,呈现出植根本土文化、彰显职教特质、透视终极性价值观等三个鲜明特色。学校应从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人文环境等三个方面加强校训的建设和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