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第三要注意钩柄屁股拴线部位是否毛刺。我们使用的鱼钩,少数有环,多数无环。无环钩柄屁股被砸成扁平,略向后倾斜。有环者要用手摸摸小环四周有无毛刺,再用毛边纸卷成线粗细,透进环摩擦,如有毛刺,纸会撕毛或裂开。光滑无刺者,方可系线。无环钩要用手细摸钩柄屁股边缘,是否十分锋利。有的钩子这里砸得过了力,使其扁平的四缘呈刀片状,十分犀利,这种钩子不能用。拴线钓到鱼后,几经挣扎,这刀片状的钩屁股就会把线割断。如果感到这钩子其它部位都很好,只有这个毛病,也可将其扁平的铁皮四周用砂石打磨,直到圆钝不割手,对线没有威胁,再拴线使用。钩…  相似文献   

2.
绑钓一法     
方法很简单,唯一的工具就是一段(5~8厘米长)吸食口服液用的细塑管,绑钩时将塑管与钩柄平行,用一只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另一只手将渔线从里向钩柄端顺序绕线,绕4~5圈之后,捏钩的手指把绕好的线圈同时捏住,防止散开。然后将线从塑管中穿过去,从另一端抽出,顺势也将塑管从绕线的环中抽出,捏钩的拇指、食指不要过早地松开,免得绕的线环错乱重叠。拉紧两端线头,使其缠紧钩柄,剪去底端多余的线头,一只钩就绑完了(如图)。绑钓一法@畅惠泉!黑龙江齐齐哈尔  相似文献   

3.
张铨 《垂钓》2009,(12):37-37
绝大多数钓鱼人形成了一个共识:拴钩时子线应绑在钩柄内侧,绑在外侧则容易造成切线跑鱼。那么,子线拴在钩柄外侧,是否是切线跑鱼的主因?我想,“子线拴在钩柄外侧”与“切线跑鱼”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还需认真地研究和确凿的证明。我认为,切线跑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绑钩方式。  相似文献   

4.
郅辽 《钓鱼》2005,(22):40-40
在生产性钓鱼中有一种用于排钩,俗称歪嘴钩的鱼钩。它的特点是钩尖内折,钩颈与钩柄不在同一平面,故又称翘立钩.用它钓整、德、鳗鲡、黄颡等直吞不吐的鱼效果奇佳。后来,有人把它移植到不用浮子的手线和插竿钓组上,头天晚上抛钩,第二天收线,中了钩的鱼居然不能脱钩。[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钓组。用2.7米软调海竿,多轴承旋压式绕线轮,不超过直径0.3毫米的优质软钓线。串钩要短,拴3只钩即可,钩一般用3号白狐钩,此钩钩柄长,钩尖锋利,易挂蚯蚓。用直径0.24毫米的软脑线拴钩,脑线与主线之间最好用8字连接环连接。拖钓找鱼用的坠重30克,其余的竿用40克坠。坠与第一钩之间最长不超过30厘米,  相似文献   

6.
张玉宗 《中国钓鱼》2005,(12):30-30
《中国钓鱼》2004年第四期张世年钓友谈及鱼钩钩住衣裤的解决方法,即用大头针剥开被钩衣服部位的织线轻易将钩取下。这的确是切实可行的一种好办法,可对于视力不佳者就有一定难度。可以这样做:将脑线从钩柄处剪断,再除去柄上的绑线,捏住钩门向前稍用力,即可取出。  相似文献   

7.
鱼钩刺入人体是钓鱼人常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因鱼钩多有倒刺,一旦刺入,便极难退出。特别是荒郊野外,距城又远,找医不便;即使找到了,不仅扫了一天的雅兴,有的还需切开皮肤取钩,损伤较大。 今介绍取钧一法,叫“只进不退”。具体方法是这样:鱼钩刺入人体时不要慌,首先用刀片或烟头将钩柄上的线结去掉,用消毒液或茶水将钩柄及局部皮肤和操作者的手洗干净,然后拿住钩柄,轻轻提起,顺着钩身的孤度,让钧尖从对应点皮肤刺出,再将钩柄顺势往钩尖推,拿住钩尖轻轻一拉就出来了。随后挤压伤眼出点血,使污物多出来一点,无需包扎。若在…  相似文献   

8.
一、 手线妙。手线是垂钓中常见的一种钓 法,在黑夜中施钓收抛线、上鱼饵、取鱼等较为方便、快捷,抛线定位准确,辨别鲷鱼咬钩感觉明显,可及时掌握分辨鱼种。鲷鱼咬钩有三个特点:1.黑鲷咬钩较重,走线慢,传递到手中信息是沉、实感;2.白鲷咬钩凶狠,走动迅速快捷;3.黄鳍鲷咬钩较为慎重斯文,先是叼两下,然后含饵慢慢走动,如果此时摄线过紧,它会察觉到即脱口,所以黄鳍鲷较为习沿。所以说掌握鱼种信息手线较鱼竿“妙”。 二、无砣妙。无砣钓法在笔者多年垂钓中感觉最“妙”的一种钓法、适应于风浪小,水流缓的水域。它“妙”…  相似文献   

9.
一鱼 《钓鱼》2004,(16):34-34
第三,检查钻孔是否在锡砣中心,穿线后,线左右的锡砣部分重量相等。如果孔钻偏了,朝天钩穿线后钩子就向左或向右倾斜,入水后钩尖倒向砣重的一方,钩尖不朝天,就失去朝天钩的诱鱼作用,即使鱼吃钩,由于钩左右重量不等,扬竿时不是钩尖上刺力最强,而是钩柄与锡砣受力大,这样的钩子易跑鱼,质量不好,抛弃不用。  相似文献   

10.
脑线在钩柄处的缠绕段由直变曲,并在抽紧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缩径和变形,是钓线的薄弱部位。在钩柄缠绕部位断线开结,丢钩跑鱼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拴钩操作和方法不当而留下断线隐患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尼龙丝线耐磨性较差,尤忌划伤。在拴钩前,应对所用鱼钩进行筛选。对于钩柄与钩体过渡处不光滑和钩  相似文献   

11.
一鱼 《钓鱼》2004,(16)
第三,检查钻孔是否在锡砣中心,穿线后,线左右的锡砣部分重量相等。如果孔钻偏了,朝天钩穿线后钩子就向左或向右倾斜,入水后钩尖倒向砣重的一方,钩尖不朝天,就失去朝天钩的诱鱼作用,即使鱼吃钩,由于钩左右重量不等,扬竿时不是钩尖上刺力最强,而是钩柄与锡砣受力大,这样的钩子易跑鱼,质量不好,抛弃不用。其次,要注意钻孔与钩柄的角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鱼钩是钓鱼的关键。鱼钩的结构可分为钩柄、钩把、钩端、钩背、倒刺和钩尖六个部分。钩柄脱出。钩目柄前作渔用具是市使场拴上系出的售鱼的线大不多易以直扁头、侧扁头、带圈头以及带刺头等多种形状,只要选择的鱼钩不是过大或过小,因鱼用钩,不必多讲究。钩柄有长短,长柄钩适用于穿刺蚯蚓、昆虫等长形饵,而短柄钩则用于穿面食、饭粒等小颗粒饵。总之,视鱼用钩,视钩形大小施钓,必有收获。钩把嘴形、目袖前形国等产等鱼钩钩的中钩的把有都弓较形长、。在鹤实际垂钓中,对付野塘、水库、近海水域的凶猛之鱼,用长把钩效果较好。钩背力学…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钓法中,因脑线较细,往往在遇到大鱼时,抬竿的瞬间或因已上钩的大鱼挣扎过猛,常发生脑线自钩柄顶端附近折断的现象。我想,如能把钩柄附近的2~3毫米的部分脑线加以保护,使钩柄顶部不直接与线摩擦切割,问题也就解决了。经过多次实践,觉得用太空豆加工制作护线“套”,简单、方便可行,既保护线,又不打滑和滚动。我  相似文献   

14.
史红方 《中国钓鱼》2005,(12):30-30
取白萝卜一段(约4厘米),使用时将一条红虫放在萝卜上,用右手食指将红虫轻轻按住,左手拿钩柄,用钩尖挂住红虫(见图1)。这样很容易把红虫挂在钩子上,因为萝卜是软的,不伤钩尖,也不会钩住手。但要注意,不要挂红虫的身体,要挂它的头。另外如果想捆扎多条红虫也很方便:将萝卜的一面用小刀切两道小槽,十字交叉(如图2),放入红线和红虫就可捆扎,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5.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16.
王佐政  施德祥 《垂钓》2001,(5):46-47
钓鱼要用竿、用钩,但诱鱼吃钩却要依靠饵料,如何选择与和制鱼儿最爱吃的饵料也就成了诱鱼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大手竿钩组的目标。我在实践中采用了十字拴钩法。即:取连接环一个,医用点滴管细系(其它软细管也可)一只,并剪成两段,再分别穿上两段渔线。然后将两段滴管细系同时穿过连接环的连接轴与连接钩相接的圈中(如图1)。再向连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7,(23)
设计特点伽玛卡兹LS-5314F钓钩的设计较为独特,钩尖部分从左侧钩柄末端开始形成一定角度,最终指向钩眼部分。一些钓手喜欢这样的设计,而另外一些则对这种设计  相似文献   

19.
戴频  刘小霞 《钓鱼》2007,(4S):47-48
断线的原因不外乎被鱼的利齿咬断,鱼钻进暗礁而割断子线,或是钩没绑好,线与返转环的结没有打好,线本身已经受伤,以及鱼的拉力强过子线的最大耐力,还有钓竿的号数不对和操作的不当等都是造成断线的主因,如何能使线不容易断,而减低失败的几率,提高成功率,是钓手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久荣 《中国钓鱼》2006,(10):14-15
1.竿。5米或6米碳素硬调手竿一支。 2.线、钩、漂。4号或5号强力线为主线,备3米、4米、5米主线各2条备用;脑线用2号或3号强力线,脑线长15厘米,拴3号或4号伊势尼单钩,坠距钩5厘米,多拴几副备用,另拴高低双钩脑线2副无水草时用;浮漂用七星散漂,调成水上2目悬坠钩触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