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经济和社会法治的发展,因债务处理不当引发诸多法律问题。在实践中,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犯罪现象十分复杂,遇到的情况也是愈发多样,在对此罪的认定及定罪处罚上,并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并且,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具有介于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之间的复杂性,介于一般犯罪与违法行为之间的模糊性,很容易导致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区分彼罪与此罪,对本罪目前存在的疑难问题给予全面探讨与研究。本文通过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特征、犯罪对象等方面展开论述,对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解析,以期解决索债型非法拘禁犯罪的司法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民个人信息"定义的司法解释与《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本质上不存在冲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个人信息"不包含死者个人信息。司法解释很难将融合度较高的信息精准归入某一类别的信息之中,且对生物识别信息缺乏明确规定和归类。《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的分类上归纳性较强,且突出了对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应参考《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个人信息的"二分法",及时调整司法解释对个人信息的分类。合法获取个人信息后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相比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社会危害性更大,理应归入刑法规制范围。应根据信息的分类,调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起刑点和量刑标准,加大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来看,暴力行为一直大量存在于犯罪行为之中。文章主要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下涌现的暴力索债行为,从理论上对暴力行为的内涵、索取债务行为中的暴力分类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中关于“多次”的规定较多,但这些规定的种类、作用不同,致使其凸显失衡性、混乱性、模糊性等特点。以我国刑法分则中关于侵犯财产罪的“多次”行为规定为例,既存在同一层面上的不同财产犯罪因“多次”的规定不同而产生的量刑差异,也存在“多次”行为自身司法解释规定的混乱性对定罪量刑带来的困惑,还存在“多次”行为在适用范围以及与其他行为的竞合所导致的“禁止性评价”与“一事不两罚”等困境。这都表明对我国刑法量刑改革进行立法思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认定,对于"为索取债务"要素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合理定位;认定上,不在于双方之间的债务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实际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行为人主观目的和拘禁手段;对象上,只能针对债务人本人而不能指向以外的第三人。以此来准确把握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本质,司法实践中做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6.
自《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起,污染环境罪在理论研究中便存在诸多争议。《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污染环境罪进行了细化补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23年作出新的司法解释,立法的修改,司法解释的补充,均将该罪的争议问题指向保护法益和行为构造上。目前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尚未有定论,对该罪行为构造的认定离不开对保护法益的理解。为更好地贯彻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思想,精准打击环境犯罪、保护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应为生态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明确“严重污染环境”的规定,对该罪的行为构造不能单一认定为行为犯或结果犯,应在生态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下识别区分。  相似文献   

7.
绑架罪的法益是公民的人身自由;绑架罪既遂的标志是绑架行为的完成;绑架罪是继续犯;绑架过程中劫走被绑架人财物,即使数额巨大,也不能以抢劫罪判处死刑;杀人未遂或者重伤的即使造成严重残疾,也不能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对绑架罪不应配置死刑,应借鉴日本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之二的规定,增设基于释放被绑架人而减轻其刑的规定;应废除关于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定非法拘禁罪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8.
先行行为的范围一直是刑法理论研讨的重点,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界定关系到刑法功利和公正价值的实现。原则上,先行行为应当以违反法律规范为必要,但是,在对行为人施加作为义务不与刑法允许的其他更高价值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合法行为也能引起作为义务。在刑法并未对先行行为本身作出法律评价,如规定为结果加重犯、转化犯等前提下,应当肯定犯罪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先行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实施的行为,也可以是无责行为。  相似文献   

9.
区块链代币作为新兴产业,以其为对象所进行的非法放贷行为在我国的立法以及司法实践方面均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分析可知,区块链代币不具备货币属性,而应归纳为虚拟财产之列。鉴于区块链代币的虚拟财产属性,使其难以直接套用新确立的关于非法放贷行为的司法解释,但仍可通过《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非法经营罪中的第四款规定加之规制,而这便要求立法机关以及司法机关针对区块链代币的非法放贷行为的具体犯罪情节加以规定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第336条规定的非法行医罪,是现实生活中多发且具有较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但是由于刑法对非法行医罪规定的较为笼统,不易判定.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漏判、错判等问题.本文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客观行为、主观方面、司法认定等司法实践中不易判定的问题展开论述,以期更清晰地判断非法行医罪,维护法律权威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侦查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但作为侦查谋略而被广泛使用的“诱导性侦查”却很难在合法与非法之间找到一条明显的界线。而该侦查方法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理论和价值取向也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我们在对待该问题的视野和判断,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刑事理论中为之找到合适的定位。特别是在人权入宪和刑诉法即将修改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也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个人拥有的财产越来越多,自然人死后其遗产状况也越来越复杂,侵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国外继承法对遗产债务的清偿问题用大量条文详细地加以规范,使之有序运行。而我国继承立法对遗产债务的处理仅有原则规定,司法解释也很少涉及。缺乏完善的遗产债务清偿制度,不仅使遗产债权人和继承人没有有力的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且司法机关在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此类案件时也无法律依据可以遵循。遗产债务清偿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对此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院负债办学存在风险,应树立勤俭办事业的思想,坚持审慎的原则,要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加强财务负债管理,建立偿债基金制度,使学校步入“负债-发展-还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刑法理论界对于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从五个方面入手来略抒浅见:从历史沿革角度研究本罪的罪名、罪状和法定刑的逐步完善;提出犯罪客体应属复杂客体,犯罪对象应包括注册服务商标标识;区分伪造与擅自制造应以是否具有印制商标标识经营权和是否受商标所有人委托为标准;“情节严重”应在完善现有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本罪的主观罪过方面可以是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存在的将某些不法行为设立犯罪纳入刑罚的呼声及可能导致的“泛刑”倾向,笔者以吸毒、卖淫嫖娼这两种犯罪学上的“无被害人犯罪”为例证,在考察国外相应立法及刑事政策基础上,结合刑罚的负价值对其予以否定,并由此引发出“刑法应谦抑”的命题,主张通过充分调动诸如伦理道德、侵权行为法、行政处罚法等替代措施来规制这些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作为最后手段的刑罚仅在“不得已”之时为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特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高素质全面的建设人才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变性手术是易性癖的治疗手段,但因我国法律无相应规定,目前该领域呈无序状态,既不利于患者权益的保护,更造成某些法律关系的混乱。以刑法理论而言,作为易性癣治疗手段的变性手术是应当予以承认的,但对易性癣之外的、非病态而仅是有变性意向者实施变性手术是违法的,无法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承诺”和“医疗行为”,应当予以禁止。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存在着适用主体分散、缺乏必要监督、采取机关单一等问题.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要强化公、检、法三机关的制约,赋予被告人报告权,完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犯罪是指60岁以上的人所实施的犯罪。不论从我国法律传统,抑或世界刑法的潮流,还是就刑法目的和公平原则考虑,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都应得到立法的肯认。刑法应明确规定对老年人犯罪可以从宽处罚,老年人犯罪原则上不适用死刑,并且对于老年人判处的刑期应予缩限,在刑罚的执行上还应做适当变通处理。  相似文献   

2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关系到人权的保障和国家刑事司法权力的规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证据规则。但是,我国仅确立了十分有限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并且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应当在修订《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确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保障人权和规范刑事司法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