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利问题,农民权利的缺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真正成为自由平等的权利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在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如何切实维护好农民的经济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维护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顺利向前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而我国现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畅通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而我国现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畅通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利问题,农民权利的缺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真正成为自由平等的权利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德庆模式"是以政府组织、农民主体、中介服务、产业驱动、品牌整合及和谐发展为内涵,以"一大品牌优势、两大发展主题、三大服务网络、四大建设目标、五大政府功能、六大支持系统"为方案的实践模式,核心在于建立运行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和信息服务三网同构的"泛中介"服务网络.本文基于差异化制度安排和政府宏观组织与微观协调功效.尝试提出县域"政府组织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7.
征地又称农民集体土地征用,是指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国家强制把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并给予补偿的行为。"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在征地过程中,如何维护农民的利益呢?这确实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长根  刘娜 《科教文汇》2007,(7X):129-129,13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利问题,农民权利的缺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真正成为自由平等的权利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电子农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农务是"三农"工作信息化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电子农务的价值维度体现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和赋予农民知情权方面.同时,当前发展电子农务还需要注意:强化移动信息技术在发展"电子农务"过程中的特殊作用;积极探索"电子农务"建设的PPP模式;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积极引导农民上网;完善"电子农务"发展进程中的利益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戴伟娟 《未来与发展》2008,29(1):78-81,77
理论上农民被一致认为是我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践中农民的角色却更像旁观者.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成了他们的"代言人".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形成长效机制是当前面临的紧迫课题.而韩国"新村运动"同样有"农民为主体"和"自上而下推动"的基本特征,并在运动初期很好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时我国新农村建设很有借鉴意义.本文分析后认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对面临的问题进行分类;了解农民的迫切需要,设计行动项目,吸引农民参与:赋予农民选择和实施项目的独立性和主动权,形成制衡力量;建立培育"能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形势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才能真正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期刊的出版和发行工作肩负着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为农民增收做贡献的重任.面对农村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办刊环境、读者对象、发行渠道、收入来源及整体经营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找准定位,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增长是摆在每个农业期刊办刊人面前的大课题,也是农业期刊做大做强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置中央三令五申划定的农民减负"高压线"不顾,振振有词地打起了向农民收钱乱摊派的主意,理由是"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是一种谬误。中央明确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强调农民是受益主体、决策主体——各级政府才是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投入主体。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要求。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除了维护农民基本权益不受损害、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外,对农村的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将研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探究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并在新形势下针对其提出可供实施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村级组织是重要的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农民利益诉求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广大农民奔小康的坚强保障.该文对汉寿县村级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分析了村级组织运行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村级组织运行效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其中,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实现"乡风文明"关键.  相似文献   

16.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对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意义的认识,针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齐海丽 《学会》2010,(8):20-23
公民是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组织渠道。作为农民参与组织载体的农村民间组织在农民利益表达、公共精神培育、参与文化营造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政府要制定政策,民间组织要加强自身能力,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上下一心,凝心聚力,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09年,于都县将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大力组织发动群众,真抓实干,整体推进'五新一好',把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上去."3月10日,于都县委书记胡健勇满怀信心地向记者谈起今年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打算.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提出理论探索与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文化战略已经走过了以保障农民的文化参与权和文化享有权为核心的发展历程.当前的新农村文化发展战略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培育乡间文明风尚"为奋斗目标.以加强思想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农民群众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为条件,保障农民以文化享有权和文化创造权为核心的各项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