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创作诗词时强调炼字、炼句,往往巧用一字或一句,境界大出.古人炼字、炼句的技巧很多.正因为这样,古代诗词才显得灿烂多姿,含蓄隽永,成为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里简单谈谈几种常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练气功,第一关就是站好“桩功”,舍此,到老不成功。初学写作议论文,必须先从炼句开始。抑或有人诘问:这岂不迂哉?笔者认为,这不仅不迂,且印证了文章家的观点。清代文章论的著名学者刘熙在《艺概》中说:“练篇、练章、练句、练字,贵乎练者。”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中也指出:“夫人之立言,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古时蒙童学文,也是从炼句开始的。明于此,也就懂得了炼句的重要了。先炼什么句?应先炼论点句。因为初学写议论文的同学,往往对论点句的句型、特点缺乏清晰的理性认识,反映在写作中常常是或模棱两可,或缺少肯定判断,或跑题失调少了正确性,或呆板滞涩缺乏鲜明色彩。怎样练?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贾岛关于作诗炼句有一句名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也有一句炼句名言:“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讲的都是关于写作者为锤炼语言潜心用功的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炼句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精彩的语言如同天女散花使人惊叹,如同暮鼓晨钟使人警醒。我在历史教学中非  相似文献   

4.
重在讲句     
古人曰:“鼓瑟不难,难于调弦,作文不难,难于炼句。”句是语言交往中的最小单位。要准确而又完整地将一个意思向对方表达出来,首先要炼句。教师引导学生炼句,其基础就是在课堂上要讲清句。句讲好了,一篇课文也就基本讲好了。学生在课文范句为模的前提下于作文实践中也就会炼句了。所以讲授语文课重在讲句。那么要从句的哪几个方面去讲呢?笔者粗叙几点浅见如下。(1)要讲清句的成分:讲清句子成分的目的就是讲清句子是否通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就通顺,不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就不通顺。在一般情况下,有了主、谓两部分的句子即可基…  相似文献   

5.
古人作诗喜作善作诗眼.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结果,有使全句、全诗形象为之生动、生色,寓意为之明晰的功效.我们在教学诗歌时,若能从诗眼入手分析诗歌,便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有助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辩证炼句除了人们常说的辩证运用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句子之外,还需要辩证处理好句子锤炼中的常和变、显和隐、通和顺。在结构上辩证运用常式句和变式句,在表意上注重语意的凸显和隐而不露,在句子的衔接上做到不但要通而且要顺,这些也是辩证炼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每一首诗歌,乃至每一句诗句,都有一两句关键的句子或一两个关键词,称为“炼句”或“炼字”。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明”、“疑”、“望”、“思”都是炼字,而最后一句就是炼句,游子思乡的感情透过这些炼字和炼句油然而生。一幅美术作品的命题中,也往往会有炼字或炼词,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选编了王安石脍炙人口的作品《泊船瓜洲》。《泊船瓜洲》被千古传诵,其中的“绿”字功不可没。 据传,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觉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修改,都不大满意。最后他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绿”字成了锤词炼句的典范,也被称为全诗的“诗眼”。  相似文献   

9.
杜荀鹤自称“苦吟士”,但不是典型的苦吟诗人。他以“伤时”、“济物”的时事诗、政治诗而奠定了讽谕诗人的地位和影响,又以明丽清新的写景诗句而与苦吟诗派某些诗人创作的幽冷奇僻场景和哀怨凄苦情调大异其趣。《唐风集》全部是近体诗,其创作的特色是:散句多用重字叠词;对句多用数目字;对联多用流水对;对联精心写景。“杜荀鹤体”的特征是以律诗写时事,以通俗的语言炼字炼句。  相似文献   

10.
略谈《马氏文通》的"读先乎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 +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11.
老一辈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夜》,原先发表在《小说月报》第十八卷第十号上,收入《叶圣陶文集》时,作者在语言方面作了一百多处的修改。将改文和原文对照比较,研究叶老的修改实例,既能学习叶老对语言运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又能比较具体地学到其选词炼句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杜荀鹤诗歌创作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荀鹤以苦吟的创作态度炼字炼句,其诗颇多名言警句,但常有“有句无篇”的缺憾。他以“伤时”、“济物”为创作宗旨,又接受白居易的影响,其诗语言通俗自然,但一些诗过分俚俗,缺乏诗意。  相似文献   

13.
蒋冠英 《考试周刊》2010,(54):78-79
学生作文时敷衍了事,老师对学生锤炼词句能力忽视,于是学生写作仓促而就、从不锤词炼句等问题随之出现。面对现状,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些许积累与反思,从武术的角度,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考词究句的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14.
高静雅 《家教指南》2021,(6):116-126
敦煌本《文场秀句》部分内容发现之前,《文场秀句》早已散佚,但日本存有多部文献,如《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仲文章》《注好选》等对《文场秀句》进行了著录、援引,为了解《文场秀句》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考察日本所存文献,可推断《文场秀句》传入日本的时间当在889年之前,并从日本所存文献中采得其佚文及相关内容35条,可进一步增补敦煌本《文场秀句》缺失的部类、事对、释文等,探讨《文场秀句》在日本的流传及其对日本类书、秀句集编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讲究炼句的。动心的起句如骤然鸣响的爆竹,言尽意不绝的结句如绕梁三日的余音。丽句绚烂如红玫瑰,秀句清雅如水仙花,豪句如江海翻腾的怒涛,奇句如拔地而起的山岳。那么,言简意赅的警句呢?是使人热血沸腾的军号,是令人心魄激荡的洪钟!  相似文献   

16.
杜甫诗的七律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秋兴》在章法,立意炼句方面均为杜甫七律中的佼佼。胡适先生对这首诗“全无学价值”,是较武断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提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相似文献   

18.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流传至今最早章句体训诂著作之一,训诂体例和方法极具代表性。解释句意是《孟子章句》最重要的训诂内容。在释句时,根据文意的不同需要,赵岐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文章探讨了《孟子章句》的释句方法,认为其释句方法可归纳为翻译和解说两大类,每类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19.
王健 《语文天地》2012,(16):38-39
诗歌是一种重要文学样式,它的特点是概括性地反映社会生活,含有丰富的思想情感,语言精炼而形象,意境广阔而深邃,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中学诗歌教学,应体现诗歌的这种体裁特点。一、注意诗歌的炼字诗歌语言凝练,主要体现在字、词、句的锤炼上,所谓"言约意丰"。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领悟诗歌语言的凝练体现在炼字、炼词、炼句上。唐朝诗人齐己的《早梅》诗,初稿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一句。郑谷将其中的  相似文献   

20.
北宋诗人苏轼贬官在广东惠州时,曾作《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人教社编初中《语文》第三册《荔枝蜜》引用了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教材注解这两句诗时又引出了诗的前两句,但没有时这两句作具体解释。高中《语文》原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亦引用了苏诗,教材注“卢橘”为“枇杷”。周有光先生在《语文闲谈·续编下》的《枇杷入诗》中释:“‘枇杷’又称‘卢橘’,现在广东还有这种说法”,并以苏诗为例。上述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