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克平 《大观周刊》2013,(3):116-116,100
如何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意识.许多教师认识不够。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疑书     
有则读书谚语说:知疑灵犀通,善思出睿智。可见,读书贵知疑善思,多疑多思——小疑则小思小进,大疑则大思大进,不疑则不思不进。这实在是读书的一诀。有位著名教授日常考学生,不是由自己出题目,学生回答,而是由学生独立阅读后提出问题,谁提得多,提得有道理、有创见,谁就得高分。这样‘考’出来的学生,不仅掌握的  相似文献   

3.
雷晓利 《大观周刊》2012,(51):288-28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人张斌则日:“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明代张洪等云:“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恩,思源于疑。的确,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的质疑过程,是一个积极创新的思维过程。在创新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火焰充分地燃烧呢?笔者认为,凭借教材这个媒介,诱导学生寻找质疑的突破口.抓住关键词句,从粗到细,从表到里,从浅到深地质疑,以疑促思,借助个人的独力与集体的合力释疑,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无疑——生疑——无疑——再生疑”。  相似文献   

4.
王茹梅 《大观周刊》2011,(2):212-212
“问题意识”即数学教师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吸引学生,从而提出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荒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萍 《新闻传播》2008,(1):44-45
问题意识也可称作质疑精神,它要求记者围绕新闻事实不断发问。恰如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长于疑,善于问,是记者提升新闻报道水平不可或缺的素质要求。那么在新闻报道中问题意识究竟该怎么运作呢?  相似文献   

6.
于斌  刘欣 《新闻与写作》2008,(11):28-29
我对漫画创作理念的概括就是“一辆车”,“车的四个轮子”分别是“思想、艺术、幽默、时效”,车身是“意味传达”四个字。漫画创作要注意思想、艺术、幽默、时效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那是前年国庆前夕的一天,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一行,路过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首脑机关总公司的所在地——漕宝路509号的时候,突然清司机停车。原来这509号新园大厦门厅前有一个喷水池,池中有一座高达5米的不锈钢雕塑,耶如同彩带样的钢环,环裹着钢球,在不停地转动,转动……。这座被命名为“原动力”的不锈钢雕塑,以每分钟3周的速度旋转着,孙道临就是被它吸引住了,他们下得车来,拿出摄像机,对着那跳动的清泉和媚人的雕塑,连连称赞:“太好了”,”美极了”,“真有新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师,在采访现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设法去抢拍;要始终保持你手中的摄影机不停地转动,那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摄影师。”这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驻曼谷分社社长尼尔·戴维斯生前经常给朋友们说的一句话。今年九月九日上午,泰国发生未遂政  相似文献   

9.
2004年“超级女声”一声炮响带动全民娱乐,全国大大小小的电视台一呼百应,可真是如火如荼、遍地开花。这很有中国人的特点,“跟着下,不害怕”,跟风、复制、模仿,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最后造成广大电视观众手拿遥控器不停地看“孪生兄弟”式的节目。笔者不禁要问,这是什么全民娱乐啊!?  相似文献   

10.
蒋磊 《新闻界》2001,(4):42-42
“轻薄为文”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一首绝句,其诗开头两句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文”,就是指写文章;“轻薄为文”则是指写文章时,作者态度不严肃认真,轻浮,不庄重。这是一种极坏的文风。当年,一些轻浮文人不负责任地写文章讥笑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初唐四杰”,而且当时浮艳之风盛行,因此杜甫写下《戏为六绝句》,予以了针锋相对地批判。且不管当年杜甫写诗批判效果如何,作为一种不好的文风,却谬种流传,至今尚存影响,在新闻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其一,讲大话。作者写作时信口…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报业集团比作一架马车,办报和经营就是报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没有两个轮子的平衡协调,就没有报业的飞速前进。而报业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既是一个舆论阵地,又是一个经营领域。这个特点决定“两手抓”,既要抓住报纸不放.又要抓住经营不放。两个轮子一般大.才能两个轮子一起转。作为轮子之一的经营工作.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可以用利润、销售收入、资产负债率等经济指标来评价。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为稿件“把关”。从把关产生的几种结果看,一是不用;二是一般地用;三是加大分量地用。第一种把关,实际上指的是“确定不用稿”的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第二种稿件向第三种稿件的转化。 新意是判断稿件的重要标准 新闻姓“新”。新意表现在很多方面。一个题材能吸引人,这是新意;一个提法有点味道,也是新意;一个故事显示出趣味,也可以让人感到新意之所在。在选稿的过程中,编辑的思维必须像雷达一样不停地转动,把自己所接触到的新的信息聚焦起来。 编辑要有意识地把稿件中的新鲜思路挖掘出来。从操作方法上看,要出新意,无外乎这几种情况:一  相似文献   

13.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了好多希奇啊,好有味!王老老进“大官园”呢?享受了好多特权,真叫“爽歪歪”。  相似文献   

14.
话中有画     
“要让廉政建设,在河南省的所有公路上,向着四面八方,不停地延伸,不停地飞驰……”——一位“有诗才”的贪官,原河南省交通厅厅长张昆桐走马上任时给省委写下的表决心的誓言。管公路的官,把廉政和公路联系起来,那叫贴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迈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长期躺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安乐窝”里的新闻媒体机构,越恶霸虎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和发展的紧迫性,推动新闻媒体发展的“采编”和“经营”两个轮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媒体的“经营”这个轮子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制约了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新闻媒体“经营”这一轮子,取决于经营管理人才。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经营管理人才,就成了新闻媒体机构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之一,配置经营管理人才,具体地说,就是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浅阅读”现象下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瑜 《新闻传播》2006,(5):24-25
青少年媒介素养一直是传播学界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要培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就必须要从培养他们独立批评、自主判断的能力入手。而“浅阅读”现象的泛滥则是在逐渐地剥夺青少年的深度思考能力以及辨别、批判的意识,也就是说“浅阅读”成了青少年媒介素养培养中最大的障碍之一。所以在谈论青少年媒介素养时,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浅阅读”,并试图对其在青少年成长及媒介素养培养过程中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主义"的批判要适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图书馆学而言,“主义研究”非常重要,缺乏“主义”,图书馆学的思考则丧失一种彻底精神和整体思考。图书馆学“主义研究”的实质是“学科研究”,除了受“定量研究”者批评外,还要受到同属于“定性研究”的“领域研究”者的批评。这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现象,但如果对“主义”批判过度,则会出现学理研究的“浮躁”。所以,对“主义”的批判要适度,简单地否定“主义”,其结论必将失之偏颇,存在“主义”批评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编辑改稿是责任重大、需细致认真地做好的一项工作。笔者以为一个称职的编辑,改稿时需要注意“三位”,这就是:防止“越位”,不可“缺位”,必须“到位”。要而言之,“第一要改对,第二要改好”。如果此议可以成立,则编辑“三位”似可聊备一说。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产生了“报业经济”以来,报界同仁习惯于提加强报业管理要“两个轮子一起转”,这两个轮子,一个是办报,一个是经营。 然而,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两个轮子”的提法不尽完善,不尽合理。江西日报社有个提法,叫“以办报为中心,以经营为基础,以机关为保证”。如果把这个  相似文献   

20.
随笔     
电视电影中的英雄,总是不死。独自一人被五大三粗的对手围殴,甚至砍上几刀,血流成河,过两天就光鲜如昨;几层楼跳下来,在地上打个滚,照样活蹦乱跳;即使被枪干了,最多咬紧牙关自己(或由朋友)用刀把枪子儿剜出来。几岁大的孩子看这种东西,我只好在一旁不停地说:“假的!这是假的!”逼着孩子不住地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