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郭红 《编辑学刊》2021,(4):117-120
审读英文书稿时,编辑要特别注意书稿里的政治敏感问题和科学规范性问题,因为这两大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所以编辑在平时审稿中要把好政治关,同时处理好科学规范性问题,让书稿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这早已写明在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现在有些人似乎淡忘了。在他们看来,编辑工作就是策划选题和对稿的审读、加工整理,并使语言字等规范化。这当然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必须认真做好的。但是,贯穿这些工作有一条主线,就是要注意其中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我们说编辑工作的基本职责是选择、评价和把关,促进优秀作出版,防止不良之作流入社会。用什么尺度去选择、评价和把关?科学标准、知识标准、艺术标准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编辑工作来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标准。因为各类科学知识浩如烟海,编辑专业知识有限,不可能对稿的科学、学术质量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在许多情况下,要依靠作和有关专家来鉴别,然而在政治思想上的把关,却是编辑必须做到的。“守土有责”,这个“责”主要不是指科学性、学术性方面,而是指政治思想方面。  相似文献   

3.
孙青 《编辑之友》2001,(3):62-63
审读书稿,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出版方针、本社出书方向的贯彻,关系到政治质量、科学艺术质量、语言文字质量等方面的把关,它还为进一步完善书稿及下一步的修改加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编辑应重视写审读报告时培育审阅完一部书稿以后写审读报告,是编辑的基本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编辑发稿量的增大,在一些编辑那里,写审读报告成f应付差事。“无政治问题,符合出版要求,可以出版”似乎成了审读报告的固定格式。其实,写好审读报告不论对出版社还是对...  相似文献   

5.
培育"四种目光"当好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 纸、杂志编辑部的任何一篇稿件 ,都要经过从编辑到终审发稿人各层关口方能发出。尽管各层把关人所负的责任不同 ,但大凡优秀的审稿人 ,都要具有好眼力 ,这是当好把关人最关键的一条。出色的把关人要目光犀利 ,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 ,辨真伪、除错讹、正是非 ,使差错无藏身之地。特别是涉及宗教、民族等敏感问题 ,更要格外谨慎。根据笔者在《半月谈》杂志曾经当过一段审读人的实践 ,和读到一些同行的审稿经验与体会 ,以及对成品差错的反思 ,对审稿人如何把好关口 ,怎样捕捉差错的问题 ,总结归纳出要培育“四种目光” ,即 :敏锐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一名出色的教材策划编辑必须在主编的选择、大纲的审查、完稿的审读方面严格把关,使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物化成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为提升教材的质量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话说版前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前审读,对照国家新闻出版署1998年2月10日发布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应该就是“10.质量检查”中的“上机样检查”。即在图书临印前,组织专人对封面、正文进行检查,旨在通过对此前的编辑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防止可能存在的质量差错,以免造成政治和经济损失。从出版流程看,版前审读无疑是编校工作的延伸。书稿在经过三审三校一读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出片印制成书了。版前审读就是安排在出片之前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它对此前的审、编、校三项工作加以总体检验,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回去:合格者放行;发现问题,交回编辑处理以补充完善。因而,我们可以说,版前审读是编校环节中对书稿质量所设的最后一道关卡。同样是着眼于编校质量的检查,版前审读可以防患于未然,而版后检查———成书质量检查则是生米已成熟饭,有什么问题只能在损失之后加以补救,因而版前审读更为合理、更为经济。版前审读,作为图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出版工作的新形势下,越发显得不可或缺。从作者方面看,打磨不够形成原稿先天不足。随着电脑的普及,作者多以磁盘稿形式向出版社交付。而问题恰恰就多半出在这磁盘稿上。电脑写作,无纸化操作,看似便捷,为出版流程省时省功,实则隐...  相似文献   

8.
编辑在审读加工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理校法,对于提高书稿编校质量和编辑审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编辑在审读书稿时,始终抱持怀疑主义的态度,对一切文字都作有错推定,稍有蛛丝马迹,即启动推理分析,找出失理之处,再加验证核查。久而久之,编辑就可以形成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和推理能力,不仅提高审读质量,而且提高审读效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图书编校质量的滑坡和图书内容质量的下降令人堪忧。对于编辑,尤其是新编辑来说,对书稿内容的把关是比编校质量更高的要求。在当今出版品种急剧增加、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和学科范围日渐扩大的情况下,编辑要把好书稿的内容关相当不易。而跨学科内容把关,更是对编辑提出的严峻挑战。在学科知识结构有限和编辑经验尚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如何应对跨学科内容把关,是摆在每个编辑,尤其是新编辑面前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琍华 《出版科学》1999,(4):26-26,45
审读加工书稿,是编辑的基本工作。编辑必须通过审读书稿、才能确定书稿有无同题.有什么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对书稿进行加工整理。  相似文献   

11.
图书审读与书稿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审读一般是指出版后的审读,而书稿审读则是指出版前的审读。从自然顺序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图书审读是在书稿“三审”之后的“第四审”。图书审读与书稿审读都是图书出版发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从审读的目的来...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把关,要以政治方向为指引、“防险排险”为目标,处理好政治方向与新闻品质、内容生产与新闻把关、媒体融合与内容安全、导向风险与业务风险、传统形态与新媒体、新闻内容与“媒体内容”、正向“加油”与逆向“刹车”、知识积累与临场处置、风险形态与把关能力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编辑的主要任务是策划、组织和编辑书稿,以出版物为媒介,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入行不久的新编辑在选题策划、稿源组织、书稿审读方面缺乏经验,也难以把握。笔者从自己几年的工作积累中,体味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把关人”,也是重要的“把关人”。江苏教育电视台“干露露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把关人”理念缺失的问题。重塑电视综艺节目编辑的“把关人”理念必须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让编辑真正担当起“把关人”的职责,创造出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15.
电子出版系统讲座(三)第三讲电子出版系统与编辑审读加工杨志锋,李东明一、电子出版系统与原稿审读1.对书面稿的要求有了磁盘稿,书面稿仍非要不可。现在,一般编辑环节及后续工作仍以书面稿为准。所以,不论是手写稿还是打印稿,仍然要求“齐、清、定”且与磁盘稿内...  相似文献   

16.
吴生华 《视听纵横》2005,(6):101-102
人们一般认为:播音员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主持人因为在话筒前实现了自主说话,因而实现了话语权的回归。而在传统的概念当中.又是没有主持人的。只有“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的划分,事实上.所谓的“无稿播音”就是脱稿主持。但这样的一个概念,倒为我们研究主持人的“话语权”提供了一条路径,从话语权来分析,“有稿播音”实际上是“说话权”和“把关权”分离的.编辑行使了话语内容的“把关权”.而播音员则承担了把字转变成口语的“说话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报纸编辑工作水平,需要对报纸编辑的把关人素养进行强化,确保其把关功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报纸编辑质量。本文对阅读时代报纸编辑的把关人素养进行具体分析,对政治把关素养、文字把关素养、信息把关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报纸编辑工作的开展及编辑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嘉 《军事记者》2003,(6):22-24
把关理论是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这也是大家的共识。然而在一直以来的实际操作中,这种“把关”作用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把握住新闻的真实性、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主要是政治方面)等等。事实上,在新闻媒介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同样至关重要。 从报纸诞生之日起,人类文化的散布传承就程度日重地依赖着媒介;时至今日,新闻媒介更是在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中起着无人可替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作用才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书稿审读加工五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忌缺乏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修养.审读加工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工作,但一些编辑往往马虎对待,草率行事,其结果造成书稿问题很多,甚至错漏百出.有的编辑水平并不低,能力也较强,可是经过他们审读加工的书稿,质量却不高,存在高水平犯低级错误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传播系统中,假如我们要对把关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和剖析,那么,最典型的“麻雀”莫过于编辑。这里,笔者将以对自身所从事的书刊编辑的研究,作为对大众传播中把关人之研究的引玉之砖。一、受传者与传播者编辑,作为大众媒介把关人,他是信源(书稿)的第一个受传者。于是,编辑编稿的过程(即把关过程),也就是一个接受传播的过程。但作为把关人,编辑的接受传播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