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第一、三两册,增加了十余首古代诗词,其中大部分是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名篇。这些诗词或展示雄浑壮阔的北国风光,或描绘锦绣江南的旖旎景色,是一曲曲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诗。《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代,北方敕勒族的一首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收入《杂歌谣辞》。《乐府广题》说:“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指北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这首民歌生动地描绘了祖国西  相似文献   

2.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异曲同工,先后辉映。《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被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一类。关于这首诗产生的时代,多年来众说纷纭。近年来,大都肯定它是产生于北朝后期的民歌。其理由之一是,据郭茂倩所述,这首诗最早著录于陈朝僧人智匠的《古今乐录》一书。《古今乐录》撰成于陈充大二年(公元  相似文献   

3.
叙事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初的某一时期。产生的地方是黄河流域。到南朝的梁朝(公元502年4月——556年9月),它已传播到江南,被梁王朝乐府官员采辑,列入当时的《鼓角横吹曲》中。陈王朝(公元556年10月——589年1月)一个和尚叫智匠或智丘(《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智匠”,《旧唐书·艺文志》作“智丘”)作《古今乐录》,收了这首民歌。宋朝人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采辑《古今乐录》,收了《木兰诗》。《古今乐录》已失传。我们现有的《木兰诗》民歌,出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相似文献   

4.
张志国 《阅读与鉴赏》2010,(4):40-40,34
《木兰诗》是一篇优秀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它和汉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的“双璧”。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鲍照的诗歌以乐府诗的成就为最高,早在《宋书》和《南史》本传中,两文一开头就说他“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这里所指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汉魏西晋的乐府民歌。从现存于《鲍参军集》中的乐府诗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在《乐府诗集》中属于《相和歌辞》和《...  相似文献   

6.
曹氏父子与乐府民歌洛保生曹氏父子的乐府诗与汉代乐府民歌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这一关系入手进行探讨,以期较为清楚地了解这一时期诗歌嬗变与发展的脉络,从而发现可资借鉴的诗歌发展的某些规律。一、曹氏父子自觉地学习乐府民歌在曹氏父子的诗歌中,乐府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教材、辞典中,《孔雀东南飞》一诗一直以乐府民歌的面目出现;如游国恩、萧涤非先生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1983年再版);北大中文系古文学教研室编《中国文学史纲要(一)》(北大出版社1983年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等等。笔者对此不以为然,觉得它不但不是民歌,而且也不属于乐府诗,而应属于文人古诗范畴。近来看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一书(1933年版,1983年再版)得知,萧先生早在30年代,就将《孔雀东南飞》视作文人诗,故撰成此文,以就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8.
《升庵诗话》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杨慎评论诗词、记载诗人故实的一部专书,自明代以来,版本较多。目前见到的有三种:一是明刻本《升庵诗话》,是个残本,仅存三、四两卷;一是《函海》本《升庵诗话》,十二卷;一是《历代诗话续编》本《升庵诗话》,十四卷。此外,收入总集或别集的有:《丹铅总录·诗话》四卷,《升庵文集·诗类》八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0年12月版)《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话:“《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见课本第34页)而与教材配套的《高中语文课课练》  相似文献   

10.
行本是古代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但杜甫学习并发展了乐府民歌的形式,没有沿用旧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拟了《兵车行》这个题目。蔡宽夫对此高度赞扬说:“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往往失其命题本意。……唯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 (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评注》卷二)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形式优美,闪炼着奇光异彩,是我国古典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专门掌管音乐的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谱写乐曲,被之管弦。歌辞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文人创作,一是民间歌谣。它们经乐府机关配乐后,都叫乐府诗。后者又叫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乐府机关采集的歌谣“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这说明  相似文献   

12.
乐府诗最早的概念是指汉时乐府机关采集和创作的汉代民歌俗曲,即"汉乐府"。后来,人们把文人模仿汉代民歌的诗,也称作"乐府诗"。唐代,又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为"古乐府",把杜甫、白居易等人创作的用新题写时事、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的乐府诗,称为"新乐府"。《乐府诗集》是收集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成书较早的一部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13.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呈现出的不同情调与风格.初探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时间:2013年4月10日地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海学校学生:大连红星海学校七年级六班开课:生齐读课文。师:读得好听,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读——(屏幕显示,全班齐读。)《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  相似文献   

15.
<正>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多次被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从教二十几年来,对这篇文章的教读已有很多次,每次教学都有很深的心得和体会,现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对已有的资料的考证,对涉及本文的几个问题表明我自己的观点。一、《木兰诗》的年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书下注解里提到《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如果把它定为北方的乐府  相似文献   

16.
<正> 汉代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中的“故夫”,历来几乎被一致认为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男子。且举几本比较有影响的著作为例: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1957年版59页):“这女子既然被弃,她的丈夫当然是喜新厌旧的。”  相似文献   

17.
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乐府诗,写得清丽婉转,真切感人。李白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民歌学习,并袭用乐府旧题《子夜吴歌》写了四首诗,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咏秋。六朝乐府《吴声歌曲》中有《子夜歌》。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晋代有个女子,名字叫子夜,创造了这个曲调。因为出在吴地,所以叫《子夜吴歌》。这个题的内容多写闺怨,而且只有四句。六句是诗人自创,并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丕作为建安文人的主要领导人,自身也积极地进行文学创作,对于他的诗歌,现在学者一般认为他的诗是直接学习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但读他的诗,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其创作的另一种传统,即对于《诗经》的继承.本文主要就其诗歌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阐述其对《诗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陌上桑》是我国东汉时代的一首乐府民歌。所谓“乐府”,原是西汉初年封建中央政府的一种音乐机关,它不仅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还兼有采集文人和民间诗歌的任务。《陌上桑》就是被采集的民歌之一。这种被采集来的诗歌,由乐府配上曲谱,可以歌唱。到了六朝时代,人们为了把这种诗跟没有配曲的诗区别开来,就管他们叫乐府。从此以后,乐府就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它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表  相似文献   

20.
<正>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也是初中语文的最后一课。这一课选编了五首反映战争生活的诗词曲,包括古乐府(《十五从军征》)、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律诗(《过零丁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意在引导学生从多元的文学形式中感受作者或哀伤或豪迈的咏唱,理解作者对战争的思考,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串联起以往所学诗歌类型,丰富相关的古诗歌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