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观西藏》(汉英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出版)是一本以"微博体"形式展示真实西藏的书。该书追求新媒体环境下的最佳阅读体验,用简短的文字还原了真实的西藏。全书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通过大量鲜活的见闻、细节和故事,发掘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从全国1000多种选题中遴选出来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项目,《微观西藏》(汉英版)从一开始就被  相似文献   

2.
几百年来,中外学者、探险家们写了不少关于西藏见闻、游记、传说,其内容多属猎奇、掠影、途说,以致使人们对西藏、对中国少数民族殊多误解。作为中国新闻工作者、绝不能重蹈其复辙,不能人云亦云。我们要独立思考,用科学的马列主义观点写西藏,写藏族。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实见闻及调查研究所得,让关心西藏的人看到一个真正的西藏。——摘自张小平同志日記  相似文献   

3.
细节,犹如新闻精品中的珍珠、玛瑙、美玉,它逼真、闪光、小而精巧,瑰丽动人。尽管看起来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却生动活泼,小中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往往成为新闻事实或故事情节中最真实、最精彩、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也是新闻精品中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难怪有人把新闻细节称为“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了。而事实上,一篇传世的新闻精品,都有一两个、两三个精彩感人的细节。因此,我们在新闻采写中,不可不重视对新闻细节的潜心捕捉和着力表现。 选用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细节 细节是组成情节最基…  相似文献   

4.
地市台记者要在新媒体“抢滩”大战中立足,只有秉持专业优势和权威。地市台记者的专业优势在哪儿?四个字院“精益求精”。精策划、精画面、精细节,用最真实、感人的东西去留住观众,在“精”字上下足工夫,把每一个片子做精彩,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5.
《辩证法随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发行研究》2007,(7):I0001-I0001
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出版后.各方面反应热烈.特别是其中的“处处都有辩证法”一节,经多家媒体转载.引起读者广泛关注.认为这种质朴.鲜明.生动的片言只语.好读.好记、好用,不少人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段子。其实.在编辑《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的过程中.可用于“处处都有辩证法”的内容多达千余条。为了保持篇幅匀称。只选用了大约十分之一。《辩证法随谈》一书就是由上述千余条精彩段子辑录而成.以期满足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书紧紧围绕民生主题,从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流行变化角度切入,完整再现了中国人的生活记忆,钩沉民间历史,彰显社会进步。留存在国人记忆深处、拨动人心的民生往事,1949—2014年间65年的时代细节变迁,共和国65年的社会成长史和流行进化史尽在其中。本书图文并茂,收集了民间大量珍贵、生动的老照片,是一本向广大读者呈现的最美好、最精彩、最通俗的社会类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7.
新闻要写得客观真实,精彩引人,深谙细节之道,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成功之点。在新闻实践中,中外新闻工作者对于运用细节的精彩言论甚多。美国记者休·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新华社资深记者冯东书说:“细节是简单的...  相似文献   

8.
刘林红 《新闻传播》2009,(7):118-118
电视新闻用事实说话.但事实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必须用真实的细节来表现。用事实说话体现为尽量少用解说而多用画面或同期声表现。只有事实而没有细节的新闻不能是好新闻。一、要选择能传递新闻信息的细节人们接触新闻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最新的信息。所以,细节作为电视新闻很有表现力的一种手段,传递信息“责无旁贷”。与其它手段不同的是,细节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细节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9.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是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也是较难创作好的。好的人物通讯不光要有事迹,还要有思想,让人物有灵魂、生命。如果说生动的事例和典型的环境是人物通讯的躯体和骨干,那么精彩的细节就是人物通讯的精髓。有了生动、精彩的细节,才能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才能让人物"活"起来,从而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那么在电视人物通讯中如何用细节来展现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去教育人、感染人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杂志》2016,(5):I0014-I0017
宋朝,也许是很多读书人心中最向往的一个时代。谈及宋人,一般认为宋代文人多是经由科举而改变命运的平民,他们对于生境,似更多一份珍惜,也不乏因命运改变而来的历史责任,自觉于现实有所承担。无论知名与否,那些人物最有趣最真实的事迹,永远不会在正史中被完全呈现。史书有其体例,  相似文献   

11.
新闻要写得客观真实,精彩引人,深港细节之道,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成功之点。在新闻实践中,中外新闻工作者对于运用细节的精彩言论甚多。美国记者休·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喻苏联著名记者、作家波列优依说:‘’细节的鲜明程度能代管广泛的描述”。新华社资深记者冯东书说:‘’细节是简单的,但是由于它是有特定个性的实事,给人的印象能胜过许多形容词。细节又是具体的,有见微知著的扭力,有时比抽象的道理更有说服力。报道中显形、传神、传情,要靠细节。”无疑一细节是新…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林 《新闻实践》2009,(10):58-60
细节是具体的细微的现象呈现.人们通过具体细微的现象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本质.只有承载着具体细微现象的细节,才能凸显事实的真实性,才能打动人,才更富有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马克思十分注重作品的细节真实,他认为细节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本质真实必须以细节真实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新闻战线》2020,(4):66-69
新华社西藏分社不断深化践行“四力”要求,向极高海拔新闻场冲刺,走遍西藏最高、最远、最险、最苦的地区。每年采写播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新媒体等各类稿件超过7500条(张),推出“玉麦乡卓嘎姐妹”等全国重大典型,忠实履行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书写了新时代西藏发展的精彩篇章,用真情和奉献铸就了新时代新闻战线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14.
在微博没有出生的时代,基本上我们这些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到一本崭新的《故事会》之后不会马上翻开看故事,而是非得先把中缝的笑话看完才行。这大概是我们在二十多年前对内容最真实的态度了吧。不过内容虽然很重要,其实就出版来说,它的商业模型本质上无非就是"给人找找书,为书找找人!"了。而基于此衍生出的媒体和观察视角,无一不是为了能够促使它越来越好。我的态度是,作为图书出版圈的媒体,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细节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细节往往胜过长篇的议论、大段的描写,尤其在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中。在写人物报道的新闻时,细节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披露一个人心底的秘密,同时也最能打动人;在写事件性新闻时.细节的描写也最能使事件的表述清晰明确,增强事件的逻辑性.让人看完后既能清楚明白地了解事件,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周刚 《新闻通讯》2009,(4):58-59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指做事。将这句话用在新闻通讯的写作上,同样经典。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特征的最小组成单位,是新闻的血肉,不可或缺。一篇好的新闻通讯特别是人物通讯,必然有精彩的细节;相反,没有精彩的细节,成不了好通讯。胡适先生说,《史记》中“奴婢与牛马同栏”,比楚汉战争重要得多。就是因为“奴婢与牛马同栏”这个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7.
石勇 《新闻前哨》2004,(9):45-45
写人物通讯,细节描写必不可少。如果说生动的事例和典型的环境是人物通讯的主体和骨干,那么精彩的细节就是镶嵌于其上的一颗颗闪光的珍珠。生动、精彩的细节,往往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张舵 《东南传播》2012,(8):123-125
《西藏一年》是近些年涉藏纪录片的一个突破,它从八个普通藏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真实地描绘了西藏江孜地区社会各阶层的风貌。它的出现也改变了中国涉藏对外宣传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尴尬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制片人"对外传播"理念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西藏对外传播的紧迫性、传统涉藏纪录片的困惑、西藏一年的成功经验进行思考,试图找出涉藏纪录片对外传播的具体技巧,以期更好地学习纪录片的创作之道。  相似文献   

19.
细节,犹如新闻精品中的珍珠、玛瑙、美玉,它逼真、生动、闪光,小而精巧,瑰丽动人,使新闻精品有形象,有动感,有层次,有光泽,有色彩,有味道。尽管看起来是些细微末节的东西,却生动活泼,小中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往往成为新闻事实或故事情节中最真实、最精彩、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也是新闻精品中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难怪有人把新闻细节比作“珍宝之一粒,美玉之一片,金链之一节,佳画之一角”,称细节为“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了。而事实上,一篇成为有口皆碑的传世精品,都能从中找出一…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第22届书博会西藏新闻出版代表团参展规模非同以往,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书记李雅君率领的西藏图书、音像、发行及出版业界同仁约三十余人参会。西藏展区共设了4个展位,共有5家西藏图书、电子音像、发行及出版企业前来参会参展。西藏展团为本届书博会准备了千余种图书,如:《从象雄走来》《生死的幻觉》等,其中西藏人民出版社的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