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南武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色1.民主制订大课间活动计划,全校征集活动内容笔者所在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是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的共同讨论之  相似文献   

2.
<正>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大课间活动组织工作复杂、涉及面广,实施起来相对困难。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培养师生正确意识、合理安排活动、巧妙组  相似文献   

3.
<正>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江苏省常州市提出校本化开发的理念,要求各地区、各学校"按规定时间长度和适宜练习强度校本化实施。"在出台的《常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长度在25~40分钟,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校本化实施,练习强度适宜。"把大课间开发与实施的主动权给予学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近几年进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情况回顾,分析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提出了践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长效机制策略。旨在转化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引领的榜样作用,结合校园文化和体育特色,落实常态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探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提供范例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积极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1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管理范围上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  相似文献   

6.
一、品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1.成立学校体育领导小组,研定品牌大课间活动的目标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举措,是牢固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目标的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的中小学校正积极地贯彻国家颁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各个学校(包括职业学校)根据本校的体育特色以及场地器材的情况开展着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并且做出了自己学校的亮点和特色,真正使每位学生得到锻炼,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因为体育活动课是在室外进行的,而当遇到恶劣天气时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将何去何从,是改上其他课程还是进行室内大课间活动,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应该正确把握,多动脑筋.  相似文献   

8.
大课间活动在初中体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是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学生。大课间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笔者学校一向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推行"快乐大课间"活动,在原来课间操的基础上融入了其他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该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为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江苏省常州市提出校本化开发的理念。常州市新桥小学抓住机会迎接挑战,采用"校本化开发,主题性实施"的方式开展大课间活动,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受到了全校教生与家长们的普遍欢迎,以及各级领导、专家的广泛关注,同时也给予我们许多思考。为此,本文试图就主题性大课间实施的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从化希贤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为研究对象,以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为研究内容,以"贤文化"为引领方向,以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为依据,以学校环境为特色,建立一套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文章虽然只是该校情况的个案,但其质量保障机制运行的基本框架仍然反映了中小学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很多共性,对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体育师友》2015,(5):32-35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基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提出全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的实施理念,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论证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育人育体、立德树人作用,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非常有实践性和健康性的活动,它的特点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和综合素质。本文在分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创新策略:着力实现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提高;锚定大课间活动的目标与内容;设计科学的体育大课间运动负荷;确定有效的大课间活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其内容之一就是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实施,为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稳步推进,为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民族民间体育人力、内容、设施资源等方面,对湘西州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湘西州农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学校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湘西州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欠佳;认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为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校大课间操活动的目的是调节学生情绪,消除大脑疲劳,让学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后续课的学习。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大多数是流于形式,组织管理松散,实际效果不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现场调查法等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11所中学为调查对象,对这些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措施,为进一步更好的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况明亮  王辉 《精武》2013,(36):164-165
自国家教育部将大课间活动列入小学课程计划后,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的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乌鲁木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小学生对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有着较为积极的态度及正确的认识。小学生对具有玩乐性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很感兴趣,所以建议学校在大课间多安排游戏类的体育活动。学校基本能保证小学生每天1h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仍然存在忽视体育锻炼、开展形式单调、场地不足等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18.
《体育师友》2015,(2):69-71
为全面了解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创建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情况,通过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对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领导的意识、组织管理及活动组织形式等多方面提出建议,为创建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场地不足、人数众多、器材短缺以及领导价值观等因素,常常制约着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一直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在管理系统、内容设置、组织形式、评价机制等环节上深入探索、不断实践,使体育大课间活动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20.
《体育师友》2015,(2):72-73
通过走访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15所中小学,对这些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和作用应该是舒展身体、调节身心,而不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活动场地受限;2.组织形式异化;3.运行机制不合理。最后提出三条建议,希望大课间体育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