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琳 《幼儿教育》2012,(Z1):32-33
我对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有一份特别的感情。说起来我与"三毛"的结缘,源于我曾几次组织有关《三毛》的漫画欣赏教学活动,过程曲折多姿,值得我回味。一、适得其反那是我评上"教坛新秀"不久后组织的一次公开课。出于对美术的喜爱,我选择了漫画作品《三毛》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材料,帮助幼儿感受"三毛"这一漫画形象的独特魅力,引导幼儿了解旧社会儿童的苦难生活,这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无疑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作家三毛诞辰65周年的日子,距离她1991年自缢身亡已经过了17年,关于三毛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人们并没有在现场发现她留下任何遗书。但最近三毛好友眭澔平首度公开了三毛遗书。眭澔平说,三毛在她自杀前几天赠送给自己一本书,就是她的《滚滚红尘》,发现在里面夹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三毛诗意生命的张扬是从撒哈拉沙漠开始的。这是一块激发她诗意生命激情并供她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地。三毛的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贯穿在她生命始终的一根红线。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散文诗的意趣,还有神秘的人事和许多奇特的感觉。散文中传递了老庄境界、仁慈之心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三毛 《中文自修》2012,(1):12-15
如果你渴望冒险、渴望浪迹天涯,那么请读"三毛";如果你渴望思如泉涌、渴望感染他人,那么请读"三毛"。三毛的足迹会带你《万水千山走遍》;三毛的文字会让你知道俯仰皆文章,让你明白是什么使《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读三毛的作品吧,就从这两篇开始。本期主持:上海市黄浦学校张英  相似文献   

5.
表现小市民生活的充实与丰富,通过反映弱小人物生活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三毛对人生积极的审美态度、保持人格独立和内心自由、寻求尊严和正义的人道主义感情,这是三毛“表现人性的光辉面”最闪光最强烈的地方.强烈的爱国情愫是三毛创作人性中最美最壮丽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台湾歌手齐豫,她的成名代表作是一曲《橄榄树》。那琅琅上口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在海峡两岸人中间传唱,经久不衰。齐豫,也因为一曲《橄榄树》,而蜚声歌坛。《橄榄树》的词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能演唱三毛作词的歌曲,是许多歌手梦寐以求的事。齐豫,一个刚出茅屋的小歌手,就能演唱三毛的歌,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幸福。其实,这首歌词原名叫"小毛驴",并不叫《橄榄树》。齐豫在唱这首歌时,总感觉效果不怎么好,唱不出一种深邃、宽广的意境来。于是,齐豫找到三毛,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晨报》消息,2011年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逝世20周年。三毛生前的挚友、台湾才子眭平携手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新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他第一次深入解析三毛在去世前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并首次将该信原件以及三毛生前收藏的娃娃等遗物带到大陆现场展示。眭平表示,在三毛离世的前几天,她  相似文献   

8.
哭三毛     
三毛死了。我与三毛并不相识,但在将要相识的时候三毛死了。三毛托人带来口信嘱我寄几本我的新书给她,我刚刚将新书寄去的时候,三毛死了;我邀请她来西安,陪她随心所欲地在黄土地上逛逛,信函她还未收到,三毛死了。三毛的死,对我是太突然了,我想三毛对于她的死也一定是突然,但是,就这么突然地三毛死了,死了。  相似文献   

9.
张乐平爷爷在1935年画出了三毛。三毛虽然没有钱,但是正直善良、见义勇为、聪明机智,是个可爱的小男孩。三毛在旧社会到处流浪,垃圾桶是床,报纸是被子,太阳是爸爸,月亮是妈妈。  相似文献   

10.
李婧 《华章》2011,(13)
本文将从三毛的三个创作阶段,参照台湾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从心理学及女性视角深入分析三毛流浪行为的心理诱因、行为外化、以及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1.
三毛说:与向上的心合作。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三毛的话很自然就闪现在了我的脑海中。从主题的意义上说,这篇文章是积极健康的,思考的是生命的深层次的问题,尽管作者最后的结论的内涵小了一些,但我依然喜欢。  相似文献   

12.
那天,在二年级听了一节数学课,老师叫孩子们自编关于3的乘法口诀。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到“一个三毛3根毛”;立刻便有孩子接下去,“二个三毛6根毛”,……一直编到了九个三毛27根毛。孩子们的声音是那样清脆稚嫩,这句口诀是那么有意思,听课的老师们几乎都要忍...  相似文献   

13.
漫画大师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儿童形象。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大量国外动画片的涌入,孩子们渐渐地疏远了三毛。重塑三毛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以三毛优秀的品格、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新生活的情感,具有更直  相似文献   

14.
周庄     
周庄有个三毛酒店.这个中国的杜拉斯虽是台湾女作家,可祖籍也是江南。三毛在这里热泪盈眶过,或许是这里的雨太像台湾,或许是这里的桥勾起了她血液中对江南的回忆。现在酒店里贴着三毛的大照片与三十年代旧上海的招贴画。如果你顺着吱吱呀呀的木楼梯上去,在窗前坐下,依然会感到传统的水乡气息。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周庄已是旅游热点,水依然比较清。但水上油渍斑斑的船篷与花花绿绿的游人,却标志着一个天然的时代越来越远了。三毛与吴冠中对于周庄宣传是深远而广泛的。可三毛死了,吴冠中还会回到这家家都成了店铺的水乡小镇中看一眼么?水乡的人们,在余秋雨笔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中国大陆“三毛热”迅速席卷开来,笔者也被“卷”了进去。前边虽已写过《真情应在淡泊中》,对三毛及其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评介,但总感到意犹未尽,想再写点什么与广大读者共勉。著名作家郁达夫说得好:“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三毛的作品,是她自己货真价实的“白叙传”。这种“自叙传”,一方面在作品里保持住三毛的鲜明个性,另一方面是作品里所描写的内容都经过了三毛自己的内心体验,是她自己的内心里折射出来的光芒。正如美学大师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石头记     
阅读导引三毛的作品素雅、风趣、纯真,不故意雕琢、不着意装饰,深为青少年读者喜欢,在三毛去世后,很多人在叹惋:雨季不再来,三毛不再来!三毛的这篇作品,实际是在写文学艺术等的创作过程,更让她领悟了人生的一些道理:惟有坚持努力,不断舍弃不好的东西,才能创造更美的东西。石头本是无情物,但在三毛的笔下,却成了呼之欲出的活生生的东西了。我们从她的选材,可以体会到作者表达的生动;从作者貌似平淡的叙述中体味到她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7.
葛敏怀 《文教资料》2008,(18):24-26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一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她的"精神流浪者"形象,早已随着她的作品深入人心,成为了她的人生标记.本文结合三毛的生平,用文本解析法,从三毛对自然、对情感、对人性的描写来分析三毛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三毛与荷西的婚姻只有六年,但这时期的三毛,生命力最旺盛,才华、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她这时期的作品,文字潇洒幽默、诙谐俏皮、情趣盎然、充满阳光之气,既没有少年、青年时期如雨季般的忧郁、迷惘,也不同于荷西死后的悲情忧伤、温婉苍凉。幽默不仅表现在描述故事中多种修辞技巧的使用,而且也见于三毛洒脱的人生态度所带来的生活情趣。同时,特殊背景下人的荒唐、事的荒诞也引起了错位的幽默。  相似文献   

19.
作品信息     
<正>●三毛佚作《你是我不及的梦》出版已故台湾作家三毛佚作《你是我不及的梦》近日结集出版,书中收录26篇散佚作品,以及2篇首度曝光的珍贵手稿。据该书编辑林妮娜介绍,三毛尚有部分当年发表在报刊上的文字,未被收录进"三毛全集"中。台湾明道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陈宪仁和台湾一位小学老师林幸仪合作,整理出三毛近九十篇未结集的文章。并在三毛诞生七十周年之际,特地从这些散佚作品中挑选出近三十篇编辑成书。《你是我不及的梦》收录的文字,大多发表于当年《中国时报》、《联合报》,以及《皇冠》等著名刊物,横跨三毛整个创作时期。既有三毛旅居海外生活的趣闻记录,又有对丈夫荷西、友人的追忆,如描写台湾名人蔡志忠、林怀民、林复南、张拓芜、高信疆等友人。  相似文献   

20.
一、引形象,激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点击:三毛像)生(开心地喊起来):“三毛,三毛。”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位朋友非常熟悉。是的,他就是著名画家张乐平爷爷为我们创造的三毛。(板书:三毛)师:为什么称呼他为“三毛”呢?生:因为他只有三根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