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提起笔来,总是觉得笔沉千斤,胸中纵有思绪万千,下笔却只有片言只语,不知道应该如何状物写景、写人叙事,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主要是语言积累太少,生活积累不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是习作的基础,只有语言和生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写出有血有肉、情真意切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常言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首先感到困难的是没有东西可写,其次是有了可写的素材,又表达不出来。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要靠生活积累;二要靠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个难点,作文是学生观察、积累、品味生活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让作文反映生活,使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影响作文效果。语言是习作中的"建筑材料",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积累习作语言呢?本文借鉴心理学、阅读学等相关理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开放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创作的乐趣和强烈的表达愿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文天地里大显身手,写出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亦在平时.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仅仅限制于课堂,要注重指导学生从生活和与阅读中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奠定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更是一个重点。然而,很多学生都是谈作文而色变。写作文时,有的学生冥思苦想了半天,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本子上还是只字未写;有的学生虽然思潮涌动,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但是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写出了作文也是语句不通,条理混乱。之所以会这样,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善于积累。只要有丰富的积累,作文难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只有厚积薄发,写作文时才会滔滔不绝,游刃有余。让学生学会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自信心的树立和作文兴趣的培养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阅读教学与语言的积累和生活实践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石,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的对应和互补,决定了小学生作文的精彩与否。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要慎重审视"自由表达",有一定的目标性,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素材,教会学生热爱生活,自主积累语言,激发表达欲望,使学生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从而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应该“回到原点”。猜题押题不是正道,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善于表达才是正道。的确也有教师押题中标者,但概率极低,不值得冒险,要知道出题者为反猜题、反抄袭、反宿构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笔者认为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备考应重视以下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口语交际时,学生是否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是和性格环境、语言的积累、平时的交际训练有很大关系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敢于表达的学习生活环境,正确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语言,利用语境使学生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而作文又是语文学习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找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不足,探索提高作文的水平,让每一个孩子都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快乐地作文。  相似文献   

13.
如何进行写作教学,从来都是一线教师关注的课题。怎么应用语言文字把所闻所见所想表达出来;如何把认识的世界,通过创作加工用文字表现出来,这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语言素养才能实现。写作教学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让其产生作文兴趣,乐于表达;如何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善于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解决学生一遇"作文"就"色变"的这一顽症,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应该对症下药,充分激发学生作文潜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学生的写作特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善于激发学生作文情趣,能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迸出无限想象力和观察力,进入最佳精神状态,表达充满神奇、梦幻的童真童趣;能把难以启齿变为津津乐道,把囊中羞涩变为出口成章,让学生想写、乐写、会写、善写。  相似文献   

15.
作文占据着中考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学生却写不出,写不好作文。究其原因是作文素材积累不够,而且不善于运用自己熟悉的素材。本文引导学生从教材、阅读、日常生活几个方面去积累素材,并且合理运用素材,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要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情景、关注生活、记录生活、热爱生活,加强阅读、积极引导等方式使学生积累语言,体察情感,就能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把生活引入作文课堂、把作文寓于生活,这是新时期作文教学的趋势和必然.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学生写作能力堪忧。究其原因,除了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之外,最主要的是材料积累不够,即使有些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积累了一些材料,但由于不善于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整合、提炼、延伸,因而在写作中仍然不能做到把材料和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有机结合,导致作文失败。根据日常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使高考作文"材料丰富"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畏难情绪遍及师生。作文是用语言恰当表达感受的过程,应该实实在在地在教学中突出三个要素——感受、语言、技法。这三个要素,教师要在生活中强化,在情境中强化。主要有三个情景:生活情景、诵读歌咏情景、"规定情景",与之相联系的是三种积累:生活感受积累、语言积累、技能积累。在反复感受与训练中形成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素养,在强化中达到质变。教师优化并强化学生的感受、语言、技法,必须善于积累,着眼长远。这三者的积累、运用、提升若能在师生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效果会更明显,作文教学也就能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要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情景、关注生活、记录生活、热爱生活,加强阅读、积极引导等方式使学生积累语言,体察情感,就能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把生活引入作文课堂、把作文寓于生活,这是新时期作文教学的趋势和必然。  相似文献   

20.
细节描写教学是解决学生有话不知道怎样说这一问题,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善于运用、积极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