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写”促“读”读书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说得真好。它告诉我们“读”与“写”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读得多就会写得好,要想写得好就必须读得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百字的读书笔记。可以是“优美词句汇集”、可以是“谜语收藏”、也可以是“名段欣赏”。为了检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效果,每星期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挑选学生读书笔记上的“精粹”。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都争着为黑板添“材”加“料”,每期内容丰富多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记得有一次我要求…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写作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换言之,只有读得通,才能写得通;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鲁迅先生指出,要想写好文章,最要紧的,就是“多看和练习”。又进一步指出写好作文的方法:“……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作”。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3.
毛亚萍 《成才之路》2010,(23):40-41
作文有法吗?有人说有,而且甲乙丙丁。不能越雷池一步,没有规矩怎能成方圆?有人说无,文无定法,也可以说是无法。但其中的一个妙法必不可少,那就是“读”。读得广,读得深,读得真,是写得好的必要条件。同样,写得好的人,对于读,必有一股热情,在认真阅读后并模仿它、比较它甚至超越它。总之,读与写,互有一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少、慢、差、废”的弊病,学生一说写作就头痛,很多学生作文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做不到,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强化两个结合”,收效显著,现介绍给大家。一、读书与随笔相结合不少教师把学生不会作文的原因都归结到平常课外书读得太少上,严格地讲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一方面,自古及今都存在“不少人穷经皓首,青灯黄卷,”读了不少书,到头来不知道文章究竟该怎么写”的情况;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作文写得很棒,但课外书读得很有限。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但并不是说书读得越多文章就一定写得…  相似文献   

5.
问得多讲得多作业多,读得少看得少说得少写得少,这"三多四少"是目前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七大弊端,它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要想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变"三多四少"为"三少四多",即少讲少问少作业,多读多看多说多写,而且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本文就这"三少四多"及其方法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读是由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语言;写是由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要使学生能读会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读和写既各有章法、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学生写文章,往往失之于笼统、粗疏,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读得少、读得浅、读得乱。文章要写得好,一定要读得好,吸收消化好。就写论写,捉襟见肘,是下策;以读促写,天地广阔,是上策。读的要求高一点,读得深入、广泛,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与书本打交道,与学生打交道。为了教好书,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俗话说:书读得好的,不一定教得好,但是,书没读好的,一定教不好。所以说:多读书才能教好书。  相似文献   

8.
问题3:有不少老师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学习写作而读,写作才是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如何理解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它和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但真正从读到写转化起来并不容易,读得多,也不一定写得好.  相似文献   

9.
金穗报     
班上新鲜事“电视老师”我班大部分同学的字写得很差,因为这个没少挨老师批评。可是他们仍是  相似文献   

10.
我是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的。去年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时,通过学习文件和阅读报刊经验。想了想,既然教学改革能提高质量,那对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来说,真是求之不得,两全其美。因此,根据报刊所介绍的一些经验,特别是上海育才中学的经验,就匆匆开始大搞教学方法的改革了。当时,我反复考虑的是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就要使学生多读多练。只有读得多,练得多,老师才能讲得少;也只有读得多,才能使学生碰到钉子,多提问题,这样讲解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就贯彻了“少而精”和“启发式”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也确实少了、“精”了,但在自己头脑中,糊涂得很,  相似文献   

11.
"话题报告"在实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高职实用英语听说教学中可引入“话题报告”活动。由于“话题报告”作业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特点,使得活动中学生读得多、说得多、写得多、听得多,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语文怎么学?我认为“简简单单”就好。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体现“四得”: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  相似文献   

13.
李同美 《海南教育》2014,(18):31-3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迈向写作之门的脚才刚刚抬起,一提到写话就惧怕、无从下笔。即便写了,为了应付,草草了事,结果词不达意,文不成句。农村小学生由于想得少、读得少,更是“短句好说口难开,易句好写手不抬”。  相似文献   

14.
一、写作与阅读的相互关系要想提高写作技能,首先要注意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如同听与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读是一种理解能力,写是一种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发展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你阅读得越多,才能写得越好。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不仅说明了读与写的关系——读书是下笔的基础,读得多才能写得有神,而且指出读书要“破万卷”。一个“破”字,意指精读,细  相似文献   

15.
语感与教学     
覃娟 《成才之路》2013,(23):43-43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一个句子读得别扭,不一定知道毛病出在哪,只知道不顺畅;一篇文章写得很美,不一定都说出道理来,只知道这篇文章读来酣畅淋漓。这其中靠的就是直觉能力,这种直觉能力就是语感。  相似文献   

16.
幽默     
(一) “杨梅的形状、颜色和滋味,都非常惹人喜爱……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这节课学的是王鲁彦的名篇《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写得清丽细腻,小荣读得活脱传神。同学们仿佛被带进了静谧的果园。“小建最投入”。小  相似文献   

17.
一位语文教师,总是责怪学生不好好学习。后来,在一次会上,同学们对他的教学提出了意见: 一、过去是讲得多,现在是要求学生读得多。一堂课尽是“予备读”,大家哇拉哇拉瞎读一顿,读得口干舌焦。二、在课堂上学生发言内容要套上教师备课本上的框框,同学们怕套不上,就不敢发言;教师提问总是盯着表、学生说少了,怕问题没答全;说多了,教师看着表很着急,好象浪费了时间,大家也不敢发言。三、教师提出问题,没等同学想好,  相似文献   

18.
人类语言交流中有“四大公理”,即听得懂不一定说得出,读得懂不一定写得出,每个人听别人讲话用词都多于自己讲话用词,每个人读别人字词都多于自己书写用词。这些公理对于研究和认识国际语在语际交流中的可行性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一直来,多读多写已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的共识,然而是否如经济学家所说“多大的投入多大的产出”,书读得越多,文章写得就越好呢?其实并不然,学生中爱阅渎但就是不愿写或写不好的人大有人在。笔者认为,阅渎和写作之间要有一根联系紧密的“链条”,这“链条”的接头处要认真“焊接”。直接阅读的作品需要认同的心理才能内化为写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反思现在的写字教学,教师讲得多,写得少;课件出示多,动笔范写少。这恐怕是写字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提倡教师多写“下水字”,使学生亲眼目睹老师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规范的笔顺、问架结构,同时也是对学生注意力、观察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