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学讲读课文,有的教师惯于按“顺序”教学:先把课文分段,再逐节、逐段按课文顺序去分析.这种教法固然可取,但每篇课文都这样教,就显得枯燥了.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采用不同教法.如教学《田忌赛马》,先让学生学课文的最后一段,然后由果溯因提问:“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为什么?”由此导学前文.这种“倒置”教学法令学生倍感新鲜.又如教学《白杨》一文,先让学生看录像听读课文,接下提问:“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吗?”带着问题,教师导学课文重点段,然后依重点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其它段.这样以“问题引探”来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学生学而有趣.  相似文献   

2.
童话教学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有效的童话教学呢? 一、中代段童话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中低段的童话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童话文体特征的忽视 虽然有不少的教师意识到童话与其他课文教法的差别,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按一般的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童话教学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有效的童话教学呢?一、中代段童话教学的现状目前,小学中低段的童话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一)对童话文体特征的忽视虽然有不少的教师意识到童话与其他课文教法的差别,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按一般的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二)对儿童想象力培养的缺失儿童比起成年人来,更喜欢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比成人更富于创造性。教学中,教师注重课文朗读、内容分析,甚至  相似文献   

4.
现行小语教学大纲和“注意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纲要提出.阅读教学一般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以下简称“整——分——整”)的方法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讲得很明白:“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这段话点明了  相似文献   

5.
下面是《故宫博物院》的一种教学思路:1.师生共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文意把握”,进行“要点概括”。2.教师将教学视点引向课文第11段,建议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进行探究与交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说明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研讨的结论是:从结构上说,这一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说明内容的小结,又引出下文对乾清宫等内容的说明,既呼应前文第2段,又照应后文第16段。从内容上说,它既简说了故宫建筑群的巧妙布局,又概述了全文主要的说明对象。3.选择课文精段进行品析。这个教学思路运用了一种艺术的快捷手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研究船队航行路线,形象感知文章重点;2.揣摩文章重点词句,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引入课外阅读材料,提升、丰满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揣摩文章重点词句,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过程一、形象感知重点。1.大家都读过这篇课文了吧?请大家把课文再快速地读一遍,读完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顺学而导,切入重点:学习这类写事的文章一般有两种常用方法:一种是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一步步地学下去;另一种是先学懂重点段,然后联系其余各段,这种方法难度稍微大一点点,但是更有挑战性。不知大家…  相似文献   

7.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是人教版教材选入了二十多年的老课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前我们教此文,更多的是重视知识教学,即字词教学,以三年级的句、段教学为重点。教学设计如下:一、整体感知全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的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课文有四个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写了什么。2.班级交流,师小结,明确第一段写赵州桥在哪里,谁设计的和建造的年代;第二段写赵州桥设计上的…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课文一般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有的老师认为略读教学就是简略地读,老师往往只花半节课时间甚至更少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完全变成学生的舞台,老师不加评论、不予总结。还有老师就容易把略读课文当精读课讲,面对一些经典名篇时,用一课时来消化,意犹未尽,于是将略读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精雕细琢,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并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给课文分段。 3.理解重点词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4.学会生字,新词,运用“显然”、“不然”造句。教学重点: 1.能按事情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 2.正确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1.关联词语“因而”“只要……就……”、“即使……也……”的作用。 2.为什么用《跳水》做课题。教学时数:两课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理解课文,质疑问难,讲读一二段及第三段部分内容。第二课时:讲读第三段剩余部分及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导造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前半部分,进行词句段训练。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块块教学法”。教师总是把课文分成段,一课时教一块。教师对每段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点详细地讲解、翻译和举例,老师讲,学生记,堂堂老面孔,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提不起兴趣,这种教学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文应首先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教学。按照这一要求,我在实际教  相似文献   

11.
这两年,我们六合区教研室一直在倡导"一篇课文两课时"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果,还应该有效率.语文教学牵涉面之广,综合性之强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从听说读写到字词句段篇样样俱全,既要落实工具性的要求,又要渗透人文性的精神,因此许多教师深切体会到阅读教学之难.尤其是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要想做到面面俱到,的确很困难.就算勉强做到了,可能也是浮光掠影,不能深入.而要想讲得精、讲得深,教学时间又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2.
首尾夹击教学法是变序教学法的形式之一。这种教学方法是在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后,先抓住课文的开头段和结尾段进行讲读,再回到课文的中间部分逐层领会。这种教学方法一般适用于总——分——总结构形式课文的教学。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从首、尾段的总述内容中掌握课文的中心,再深入理解文中的材料是如何表达和印证中心的,从而掌握材料与中心的联系。 现以五年制第八册32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谈谈首尾夹击教学法的运用: 1.从总起段入手,引出课文中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追悼鲁迅先生的人多?他为什么能得到这  相似文献   

13.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14.
[课例] 《苦柚》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段,了解了伯父买柚子的经过,感受到了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这段课文对话较多。一般情况下,在话语的前或后都会有一段“提示语”,告诉读者这句话是谁说的,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心情、动作如何。这儿的一段对话却  相似文献   

15.
讲读课文教学结构“三法”山东宁阳县教研室张树举“讲──读──练”式讲读课文教学结构的原则方法是:讲:可分为重点讲、略讲、不讲,体现教材训练重点的凭借(如: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等)及“三点”(即课文的难点、疑点、特点)。要重点讲。一般的训练(包括过渡...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教好一篇课文,一般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着手,让学生捕捉主题,理清文章思路,按照“篇-段-句 -词-篇”的程序进行多读训练,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下面以《三峡之秋》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数量众多,掌握指导背诵的方法颇为重要.笔者依据小学生记忆心理的发展规律,运用记忆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在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的教学实践中,经多年实验,设计出一种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这种指导背诵课文的方法分五步进行.第一步,结合理解课文,指导学生分析要背课文的结构层次,并画出重点词.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有四种情况:某一短段、某一长段、连续几段、全文.短段的指导方法,要求学  相似文献   

18.
抓住重点段的教学提高语文课的实效性,第一要抓住"教材解读"的关键点,找准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要抓住"教学路径"的关键点,精读课文的重点段。  相似文献   

19.
一、只重“人——人”对话,忽视“人——文”对话。在教学实践中,课堂对话一般表现为:学生刚初读一遍课文,教师就让学生说对课文的印象,喜欢文章的哪一段哪一句,谈谈读后的感受,有哪些问题等。这样  相似文献   

20.
语文讲读教学按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讲解,这种传统的教法主要的是顺向思维。长期单一地采用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同时,课本所选教材各具特点,亦要求教学多法.下面以课文若干为例,谈几种教法.一、循序讲读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法,比较适宜参观游记等按时间、空间顺序变换的课文。如《回韶山》一课,教师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毛主席先后到过哪些地方?随从人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讲读课文时指导学生逐段理解,并填写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