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先生创作体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前辈作家作品的规律总结,真可谓慧眼独具,慧眼识“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化,也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中心。“画眼睛...  相似文献   

2.
问:在小说《少年闰土》中,鲁迅先生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虽寥寥数笔,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请问,这样简约的人物外貌描写是否就是他所强调的画眼睛的表现手法?答:我以为正是这样。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  相似文献   

3.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深刻的创作经验之谈。鲁迅先生在这方面始终在作着认真的探索,“画睛”艺术手法高超,造诣精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传神描摹,已有许多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称颂。这里只想简要分析一下人们还注意不多的《药》中的“画睛”艺术。小说《药》中的各类人物,除了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勾勒的夏瑜之外,鲁迅无不刻意画了他们的眼睛。着力最多的是刽子手康大叔。一般论者往往着重分析他“满脸横肉”、衣衫不整的外  相似文献   

4.
《祝福》中的语言描写兴和县第一中学杜静波,孙力畲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所以,一般地说,人们在讨论小说《祝福》的人物刻画时,把“画眼睛”当作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来讨论,这诚然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赵兰珍 《学语文》2002,(1):15-15
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为人画像时迟迟不画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这个中。宋朝的赵希鹄也有类似的见解,他说:“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鲁迅先生赞成这样的见解,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的逼真,也毫无意思。”上述见解非常精辟,它告诉我们“画眼睛”不失为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种佳法。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窥见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窥见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鲁迅先生不仅是“画眼睛”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画眼睛”的行家高手,他在短篇小说《药》中、《伤逝》、《祝福》中,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7.
阅读写人的文章,往往要与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会面“握手”。在“握手”之间,你能读懂人物的“手”,便会进而懂手知人。鲁迅小说《孔乙己》写了“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孔乙己农家磨罩般的手。参照孔乙己的处境,我们可读知他生怕孩子吃他茴香豆的紧张心情。孔乙己不是“武”人,此时他并没有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揸  相似文献   

8.
孔乙已的手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就是说,写人要从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奥秘的地方使劲,而不要贪多求全。小说《孔乙己》中,作者独独抓住了人物的手来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所谓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声音、体态、服饰、神情的描写。成功的肖像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征来描写鲁迅曾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宋朝赵希鹄也曾说:“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例如《列夫·托尔斯泰》中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  相似文献   

10.
“画眼睛”是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他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对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艺术手法,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画人物要善于画眼睛;“画眼睛”不局限于画眼睛;画好眼睛,先要观察眼睛。要学会画“眼睛”先要学会观察,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彭建国 《考试周刊》2014,(51):27-30
<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有多个角度。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我是怎样做起小说的》,见《南腔北调集》)如,他对祥林嫂眼睛的多次描写,就把祥林嫂的精神状态、生命特征清晰地表现了出来。然而,"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除了眼睛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穿着、语言、动作、神态等也可以表现不同人的得不同风格特征。即便是背影,也是各  相似文献   

12.
一一九三三年夏月,鲁迅应上海天马书店编印《创作的经验》一书约稿,写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纵谈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目的意图,经过情形,并进而简明地总结、传授了他若干主要创作经验。其中有道:“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在这里指的主“画眼睛”的就是我国著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恺之字长  相似文献   

13.
<正> 在鲁迅小说教学中,我们不仅感到作品中那些主要人物神态逼真,个性鲜明,即使是寥寥几笔写的次要人物,也都是跃然纸上,栩栩欲活的。其中奥秘在哪里呢?鲁迅寥寥几笔就能写活一个次要人物,首先是因为他善于给人物“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子。相传我国古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他认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阿堵“是“这个”的意思,此处指眼睛)之中。”(《历代名画记》卷五)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谈自己写小说的经验时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子”(达.芬奇《笔记》),“眼睛是这样敏感的器官.根据它,你们就有可能臆度出你们这位谈话人的感情”(阿·托尔斯泰《论文学》)。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一文中说:“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茹志鹃同志深得此法。在她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中,点睛之笔,随处可见,且她的“画”眼睛有自己独特的笔法,体现了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先生生平得意之作。作者将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引人入胜地描述了孔乙己不幸的人生。 在教学中,我结合小说的特点,以人物为中心,概括成“三笑三现”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外貌就更不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了,就算是双胞胎,也会有极细微的差别。可是,许多同学的文章里,写孩子总是“圆圆的脸蛋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写大人则是“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写老人就是“眼里透出慈祥的神情”,这样的外貌描写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色彩。这些外貌描写上的套话、空话,对表现人物特点根本没什么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写?因为自己并未仔细观察,不过是偷懒捡现成,人云亦云。我们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必须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才不会落入俗套。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  相似文献   

18.
<正>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小说的"血肉"。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所吸引。《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对孔乙己的手进行了数次直接、间接的细节描写。读者在这些细节中能窥探出孔乙己的命运轨迹。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为满意的一篇小说,也是艺术功力和艺术技巧很高的一篇小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显露,有大家作风.”(孙伏园转述鲁迅语——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鲁迅之所以能“不慌不忙”地既描写了孔乙己贫困潦倒的一生,又写尽了社会对孔乙己的冷漠,其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就是艺术地留下了“空白”.《孔乙己》全文仅二千八百字,其中又有五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减亨酒店,在剩下的极短文字里,作者详写了顾客们逗笑取乐;孔乙己教小伙计认字;分豆;断腿后来喝酒四个镜头,略写了孔乙己代人抄书:偷书挨打;屡试不第;被打断了腿等几个情节.这些描写就为下面留下“空白”做了基础.因为,孔乙己虽然读过书,却又捞不到半个秀才,又不会营生,好喝好喝懒做,没有任何生活  相似文献   

20.
鲁迅善于画眼睛。他说过:“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翻开鲁迅小说,我们便能看到许多双各具性格特征的眼睛。诸如:协助眉间尺复仇的壮士的“黑须黑眼睛”(《铸剑》),农家女孩阿顺的“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