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谢宗玉 《成长》2007,(2):3-94
习惯睡前读书。习惯躺着读书。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终于被我在这种温暖的时段、以这样慵懒的姿态读完了。《第二性》本是一本社会哲学书,但我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本小说读了,就像读《红楼梦》一样。与《红楼梦》相同的是,《第二性》也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大观园”,里面形形色色的女性的才情、个性、感恩、经历等方面与《红楼梦》里的女人并无二致,只是更显直接,深入,动人心魂。她们不像《红楼梦》里的女性那样有名有姓,她们闯入我的视野就像一个梦境,也像陌生街头那些柔美而神秘的笑容,更让我感叹万端,凭借想象,她们花雨般的心思和言行全都在我心灵的某处嫁接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想: 作为语文新课标必读篇目之一的《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不朽的古典作品.在课本必修三中,有教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和名著导读《红楼梦》.为此,我在精讲《林黛玉进贾府》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学习,采用课堂点拨和课下泛读的方式,让学生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红楼梦》,并逐步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3.
安政同志研究《红楼梦》大约有十余年。当我初知他有这个计划时,我有些怀疑;当我在《红楼梦学刊》读到他的第一篇论文时,我不免惊喜;当我在《红楼梦学刊》和一些高校学报连续读到他的一些论文时,我兴奋了,深感他已经踏上了红学家的道路,急切地盼望他在这条道路上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不要回头。现在,他研究《红楼梦》的第一部专著面世了,我读过书稿后不仅兴奋,还要由衷地表示祝贺。我之所以要表示祝贺,是因为安政同志这部著作,在《红楼梦》研究中取得了新成果,它的出版,无疑是当今红学研究的一个新收获。这部著作不仅证明安政同志在红学家的道…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一直在阅读《蒋勋说红楼梦》这套书,跟随台湾学者蒋勋逐回去解读《红楼梦》,让我对这部伟大著作有了更深的理解。《红楼梦》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是因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读它,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和值得研究的点。《红楼梦》中对建筑、服饰、饮食、医药等细致深入的描写,引得无数专业人士去考证研究。我边读边想,作为一名教师,可以从这部书中领悟到什么,借鉴到什么?细细思考,启发还  相似文献   

5.
张娜 《文学教育(上)》2010,(16):102-102
新版《红楼梦》暑期档热播,导演李少红遭到颇多质疑。相比之下,新版《红楼梦》打破经典的东西太多,不被人看好。与此同时,也让我更加怀念李少红导演之前的电视剧作品《大明宫词》。  相似文献   

6.
新版《红楼梦》主角海选搞得如火如荼,我这个对《红楼梦》一窍不通的人实感落伍,羞愧难当。为了扫盲,跟上国际国内大好形势,与大部队同行,我要暂时放下一切事情,以刘翔跨栏的速度追上去。为此,我向父母、向同学、向老师郑重宣布——我要读《红楼梦》了,在此期间,不要让我做家务、不要找我出去玩、不要给我布置“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7.
正谈起阅读,我总是首先想到《红楼梦》。它大概会是我一生最爱的书吧。从12岁初入红楼之梦起,至今还没从中醒来。尽管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我对自己本土文化的真正了解,是从读《红楼梦》开始的。在这之前我对中国文化并不十分感兴趣,因为我认为它总是伴随着一些颇为迂腐的封建传统思想,比如过度的孝道、迷信、巫术崇拜等等。然而,《红楼梦》为我还原了一个真实的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在“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的日子里,许多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和著作,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片面化、绝对化的观点.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现在对二百多年来《红楼梦》研究历史的论述上,就是抹杀一切,一概否定.如何全面正确对待《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必须澄清.本文将把它揭示出来,并进行初步的评论.其一,有的人为了说明他们关于《红楼梦》是“一部写政治斗争的书”,是“政治历史小说”的论断的“正确性”,和提出这个论断具有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竟不顾《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事实,说“过去的‘旧红学派’和‘新红学派’,枉自翻腾了二百年”,却“对这部作品肆意歪曲,一口咬定《红楼梦》的主旨是‘谈情’”,“几乎都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谈情说爱’的小说”.二百多年来,新旧红学派都把或几乎都把《红楼梦》的主旨说成“谈情”吗?说《红楼梦》是“爱情小说”,是不是都错了?称《红楼梦》为“政治小说”,是不是就是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关于第一点,我认为并非事实.《红楼梦》问世后,受到社会的极大注意,出现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所谓“红学”.人们对《红楼梦》的主旨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虽有不少人把《红楼梦》视为“情书”,说“《红楼梦》工于言情”,“其言情,乃妙  相似文献   

9.
红楼细节     
有些人判断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好坏,会用一个词---“经读”,这意思就是,被读上十遍二十遍还让人觉得好的,方为真正的好文字。用这个标准,《红楼梦》(前八十回)毫无疑问是真正的绝好文字,因为它不仅经得起读者读上十遍二十遍,还经得起一些著名作家终身的专业研究---几乎没有哪个著名作家没研读过《红楼梦》的,很多作家对《红楼梦》烂熟于心:茅盾对于《红楼梦》倒背如流,随便从哪一页都能背起;张爱玲一生都将《红楼梦》放置在床头,空了就拿出来读一读。
  可惜,普通读者离著名作家很远,中学生读者距离更大---《红楼梦》到底是本需要阅历去理解的书,没有这个阅历,要进入它很难。多年前听人说“没读过《红楼梦》的人,不算真正的中国人”,我心中大不以为然。也曾试图翻看,但每次都觉得干枯焦躁难忍,翻几页就扔下。成年后,看了一些解读红楼的书籍,倒是人情丰溢妙趣横生,于是开始原著的阅读,一遍又一遍,终为自己当年的轻狂而羞惭---遗憾啊,我的少年生活,竟然没有这本书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事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把它视作解读这部著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且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说法不一。其中,在周先慎的《我的古代小说研究》中让笔者再次睹见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家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古往今来作家笔下的一些典型形象,却是永生的.他们存活在后世人们心中,让人难以忘怀.尤其是名作家的倾注生命之作.譬如女性形象,有普希金《欧根·奥涅金》中的塔吉亚娜;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是历久不衰的宏篇巨制中的女主人公.这里我所要论及的女性形象,是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这篇小说于1928年一经发表,就使丁玲成为继冰心之后在当时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了.它  相似文献   

12.
陈小宝 《学语文》2013,(6):25-26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是原高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红楼梦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课程改革后,被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鉴于这篇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也出于我个人对这篇课文的喜爱,在高三总复习阶段,还是选用它作为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教学材料,为了便于学生研读,也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阅读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并把思考、探究引向纵深,我印发了《红楼梦》第48回全文。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在今世传承中被青少年抛弃,面临绝境,原因之一是许多年来它被贴上了不当的"性别标签"。加之社会风气导向的因素,《红楼梦》仅仅活在中老年人的世界里,在青年人群中的现状不容乐观。只要施法得当,有关部门、组织、个人可以重焕《红楼梦》的魅力,让《红楼梦》及类似的岌岌可危的经典名著得以复生。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真的人,活灵活现,具有"原生态"意义。破解《红楼梦》中诗词的意义既贵心细尤贵眼明,需要耐心更需悟性。《红楼梦》宴饮活动中的这种文化意蕴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气象。正是饮宴活动才凸显了小说人物性格中的"另一面",让人感到更可爱可亲。《红楼梦》的文化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它在小说中的巨大作用。没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就没有《红楼梦》的永恒魅力,《红楼梦》就不会经久不衰,屹立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瓶梅》与《红楼梦》时空艺术的比较切入,揭示出二者的差异:《金瓶梅》的空间建构为辐射式,时间建构具有开放性和随意性,它以空间建构为主导,以时间建构为辅助;《红楼梦》的空间建构为辏敛式,时间建构具有封闭性和有机性,它以时间建构为主导以空间建构为辅助.文章还从作品的主旨方面论证了两种时空艺术的创造性和适应性.最后,论述了《金瓶梅》和《红楼梦》创造的两种时空艺术对后世家庭题材小说的重大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耻、必然败亡的命运.就其概括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我们可以把《红楼梦》看作是封建社会的一部形象的历史.但是,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一直为地主资产阶级的“红学”家们所践踏.他们从人性论出发,避而不谈《红楼梦》中揭示出来的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总是把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孤立起来,抽去它具体的阶级内容,并把它夸大为全书的主题,称《红楼梦》是什么“忏悔情场”之作,是“爱情的青春的颂歌”.把《红楼梦》看成是谈情说爱的小说,还是看成是反映阶级斗争的形象的历史,这是长期以来《红楼梦》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进贾府》虽是《红楼梦》的一个小小的窗口,但望进去,也是眼花瞭乱的。去年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统计不到七千字的篇幅里写了多少人物、建筑、器具、服饰等,以此来感受《红楼梦》的博大精深;我借鉴一些成功课例的做法,让学生替林黛玉写日记,以此来梳理课文脉络,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我让学生比较人物肖像描写的角度、手法的不同,以此来体味详略取舍的艺术手法。一篇课文上了一周的课,还意犹未尽。可是,现在反思一下,觉得教学内容驳杂混乱:有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不大,有些内容不是从语文的角度来确定的。王荣生博士说:“我们让…  相似文献   

18.
一部《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人教版第四册小说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掀起了本学期高中生读《红楼梦》、评《红楼梦》的热潮。在经过“试评《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的课题研究和阅读准备阶段后,我准备以时下最流行的研究课题展示的形式来组织这堂课,希望能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来培养他们多角度地鉴赏本课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我精心挑选了不同观点不同结论的学生小课题研究论文,指定这几位学生课堂上朗读自己的论文,希望让学生感受:多角度鉴赏人物的丰富性,有助于增加我们的阅读美感。让人失望的是,试教时,发言的学生侃侃而…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处理好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林黛玉进贾府》教学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活动体验式教学方法,用"我是红学家"为主题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尽可能多地了解《红楼梦》;和名家一起评点《红楼梦》;质疑名家,读出自己的《红楼梦》;激发兴趣,学生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再读《红楼梦》。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一部以佛教哲学的“苦了”为主题思想的人情小说;“苦了”既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也是《红楼梦》的中心思想、主题和核心;它涵盖全书,制约整个情节发生、发展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