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的自然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在“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方法,讨论归纳观察结论”三个方面下功夫。 明确观察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观察?通过观察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如教《昆虫》一课,我提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捕捉各种虫子,并要求每人都要捕捉几只大蚂蚁。同时还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让他们亲自观察自己捕捉的虫子。至于为什么观察先不讲,给学生留下个谜,以激发起学生急于观察的兴趣。课堂上,待各小组学生坐好后,我先讲明为什么要观察虫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大家捕捉的虫子,来了解什么样的虫子属于昆虫。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 ,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2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 ,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片、录像、部分昆虫标本。学具准备 :1 每组一套昆虫标本、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不仅仅限于教材中所涉及的)、昆虫盒。2 每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提出问题 :1 课前 ,老师让大家捉虫子 ,都带来了吗?(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调查一个学生是否真的去捉虫子了 ;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 ,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学…  相似文献   

3.
《昆虫》单元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通过对大量虫子的探究观察,从中发现和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同时,也为了能够进一步方便地指导学生制作昆虫标本,就需要捕捉各种各样的虫子供教学使用。但有些小虫子用手捉很不方便,一不小心就会将其捏伤甚至捏死,为了能够安全方便地捕捉它们,我和学生在捕捉的实践过程中研究设计了多种捕虫方法,其中有一种是利用大气压力的原理制作的简易捕虫瓶,捕虫效果很好,制作也很简单。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制作材料:可以弯折的塑料吸管两根(直…  相似文献   

4.
《昆虫》一课我是按照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的思路来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精心准备 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要在上前一课时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蚂蚁是怎样生活的,要求每个学生采集一、两只活的大蚂蚁,放在自制的观察瓶内,带到课堂上来。我事先准备的是几套昆虫标本,如:蚂蚁、蝴蝶、蜻蜒、天牛等。每桌准备一些放大镜,事先放在学生的课桌上。  相似文献   

5.
情况分析 平时,我看到班上的幼儿经常到田野、树林、花丛中或小河边捕捉自己喜爱的小昆虫,放在小纸盒、小玻琉瓶里,用小棒子敲打看小昆虫跳来跳去,直到这些昆虫死掉才停手。根据这一现象,我在班上开展了“保护益虫”的教育活动,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观察昆虫的形态和习性,通过捕捉、分类、喂养等,让幼儿识别益虫和害虫,初步了解人类与益虫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要保护益虫,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学生在养蚕活动中了解了蚕的一生,本课以蚕作为样本,激发学生了解其他昆虫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全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整理养蚕日记”,是对前一阶段时间饲养、观察活动的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学生在养蚕活动中了解了蚕的一生,本课以蚕作为样本,激发学生了解其他昆虫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全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整理养蚕日记”,是对前一阶段时间饲养、观察活动的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昆虫身体变化的兴趣。第二个活动“比较它们的身体”,通过观察、比  相似文献   

8.
《昆虫》一课,主要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时,应从观察入手,通过“捉一些虫子”作为标本,进行比较归类,概括出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并帮助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虫子是不是昆虫。  相似文献   

9.
根据本地有条件捕捉到各种昆虫的特点,我教《昆虫》一课采取了“看够、议够、玩够”的教法。 一、教学开始,首先让儿童分组“看”自己带来的虫子,自由地交流议论:它叫什么虫子,喜欢住什么地方、是怎样找到的……?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就虫子的形态、习性、身体上有趣的器官和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自然课的关键,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一部分是实验室提供的,还有一部分要靠教师从大自然中获取和自制。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像这样的观察、实验材料应尽量组织学生自己参与课前准备,因为自然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儿童认识一些具体的自然事物,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为学习研究新知识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 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课文中有两个引导学生认识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实验,实验材料主要是蚯蚓。乡村小学的学生找蚯蚓是比较容易的事,课前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自备5条蚯蚓,学生在挖蚯蚓时就在无意中获得了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的感性  相似文献   

11.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自然课有许多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动植物生活的环境,采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捕捉昆虫、小动物等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的因素,就看自然教师是不是一位美的使者,一个有心人。 学习‘植物的根’这一课,我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根的不同形态,须根、直根、变态根……,绘画能力强的  相似文献   

13.
案例描述 新课程倡导大量诵读古今优秀诗文,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以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学期,我教学一年级语文,在班上开展了一项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每周一诗”。每周一下午的第二节课为背诗课,课上我先检验上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  相似文献   

14.
孙红霞 《山东教育》2012,(Z5):68-69
2012年5月,我到寿光一中为高二年级的女生上了一节体育观摩课,我选的内容是爵士舞。之所以选爵士舞,是想告诉大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利的体育艺术内容都可以拿来为教学所用。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将准备活动内容和主要教学内容做成学案(由简单的基本步组成的四个八拍动作图解),在周一发给了13班的25位女生,  相似文献   

15.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辨认方向"一课,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二年级上册学习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今天的学习是在认识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 因为要在两个班上同一节课,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准备了两个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一、课前采集、准备。 1.利用一节课外活动时间,举行一次采集种子的活动,并布置学生回家进一步发集,同时请教家长各种子的名称,上课时带来。 2.教师课前浸泡一些种子,供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观察。 3.教师准备一组本地植物中有特色的种子的幻灯片。 4.教师准备一张菜豆种子剥皮后和长成小植株的幻灯片。 5.教师准备一个带土的花盆。  相似文献   

17.
《水》一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活动准备提示了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关于水,我们知道些什么?这样的安排既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利用文字及网状图方式提出了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建议:把我们了解有关水的知识表示在网状图上。  相似文献   

18.
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有游戏竞赛、阅读交流、观察实验、手工制作、书法美术以及他们力所能及的各项劳动服务等。为了把这些源头活水引进学生的作文 ,我经常进行这方面的作文训练。每一次训练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教师课前准备 ,二是学生作文 ,三是师生评价。一、教师课前准备作为教师 ,要了解在本次作文前 ,学生课外活动课有哪些好的作文素材 ,然后制成训练卡片 ,备学生选用。例如 :记一次比赛活动1.题目自拟。2 .把比赛过程写清楚 ,写完整。3.注意叙事要有详略。这样的题卡 ,就能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范围内 ,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  相似文献   

19.
在《昆虫》一课的教学中,曾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到野外捉的虫子。在分类时,有的学生把蝴蝶分在了两条腿的类别中,蝗虫分在了四条腿的类别中,还有的同学把蜻蜓列为三条腿。有的同学汇报说蝉的头部没有长什么,有的同学汇报说蝉的头部有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两周一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再过几天又要到了,我在酝酿活动方案。站在办公楼上,凭窗而望,校园外那一望无际的田畴映入我的眼帘:碧绿麦田,金黄菜花,依依杨柳,清清池塘……顿时,我的心头一亮,一个主题赫然闪现:走进田野,捕捉春天,感受春韵;吟诵美文,抒发情怀,让诗情在春光中飞翔。学生听说要走进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