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杨妃在华清宫食鲜荔枝乃误传,从荔枝所产的地理位置和运送工具、保鲜技术方面考察其所食的荔枝实为荔枝蜜饯或荔枝干。再从历史角度考察玄宗和杨妃游幸温泉均是冬天或孟春,不可能食到鲜荔枝。其所以误传.乃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
贾祖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中为了说明荔枝不易贮存的特点时,引用了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讲授这一课时,笔者产生了一个疑问,杨贵妃能不能吃上新鲜荔枝呢?  相似文献   

3.
鲜荔枝荔枝应当现买现吃,不马上吃时也不要放入冰箱,因为即使在冰箱中放一天,鲜荔枝的皮也会变黑,果肉不再鲜美。  相似文献   

4.
“南州六月荔枝丹”,虽然不是岭南人,我们也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在惬意地享受这果品时,我不禁对《杨贵妃能不能吃上新鲜荔枝》中的结论:“可怜的杨贵妃是吃不上新鲜荔枝的,她可能只是背上了一个骂名而已。”(见《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2期34页)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5.
这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一首古诗和一首新诗 ,并新学一首新诗。和过去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不同 ,今天我们从分析三首诗歌的共同意象“笑”入手 ,来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并提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能力。先看《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中学到过的《过华清宫绝句》。过华清宫绝句杜 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一、“笑”的特色1 风景美回望骊山 ,林木葱笼 ,花草繁茂 ,风景优美。2 宫殿美华清宫殿宇林立 ,绿树掩映 ,花草环绕 ,堆锦叠绣。3 容貌美千门万户 ,美女如云。如花似玉 ,国色天香。4 食物美荔…  相似文献   

6.
课文引用北宋人邓肃《看荔枝》中的诗句「红云几万重」来说明荔枝成熟叶的颜色,是把描写对象搞错了。邓诗是这样的:「荔枝有佳品,乃在府城东。我来方秀发,红云几万重。遥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凭栏一念足,不食意自充。人世如梦耳,当体色即空。谓是为真实,便可侑千钟。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读书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相似文献   

8.
<正>一、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绝大多数人认为杨贵妃喜食的荔枝来自岭南地区,但也有地方志和现实情况表明,她吃的荔枝有一部分来自四川。荔枝有采摘后“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荔枝树好暖湿、喜光照,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26℃。最低温在-4℃以下时,荔枝树就易发生冻坏或植株死亡。大部分荔枝在5—6月集中上市。  相似文献   

9.
【教学思路】此课的教学思路是 :整体感知 ,局部挖掘。本单元提示明确指出 :“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 ,要以整体感受为主 ,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荔枝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它以构思之精 ,语言之美 ,感情之深 ,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像这样一篇优秀散文 ,在讲解时切不可分块切割 ,零敲碎打 ,一定要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受 ,然后再进行局部的挖掘 ,最后再由局部到整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显示有关荔枝的两首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罗浮山下四时春 ,…  相似文献   

10.
“老师,‘日啖荔枝三百颗’,是每天吃三百颗荔枝吗?”当我讲授《荔枝蜜》时,学生指着文中引用的苏轼的诗句问我。我哑然失笑。每天吃三百颗,这不是笑话吗?记得《齐鲁晚报》曾载过一则消息:一个外地妇女初到广东,见到荔枝,大为心仪,狂食五斤有余。结果第二天七窍流血,被送往医院救治。杨贵妃也极爱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写照。《新唐书·杨贵妃传》亦有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既然史有所载,看来是事实。外地妇女大概是羡慕杨贵妃,想“东施效颦”。但画…  相似文献   

11.
东晋慧远墓塔采古印度覆钵式结构,用庐山所产圆石垒砌而成,如荔枝之形,虽源于异域,而富有地方特色。慧远荔枝塔自东晋始建以来,代有文献为可征。明清以来,东林寺衰微,慧远塔院渐圮。1920年,常盘大定在庐山考察,发现慧远塔,并将其介绍给国际学界。  相似文献   

12.
荔枝的吃法把荔枝连皮浸入淡盐水中,再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滞,更可增加食欲。如果泡上一杯用荔枝叶(晒干)煎的荔枝茶,还能解多食荔枝而产生的滞和泻。菠萝的吃法先削皮去“钉”,再切片泡入淡盐水中,放冰柜里冰后食用,会更香甜好吃。泡盐水是去掉菠萝酶,以减少甚至除掉过敏原,这样就不会发生过敏和消滞。若泡盐水后再切成粒状,和入奶酪或软雪糕里,冰冻后吃会更可口。甘蔗的吃法吃甘蔗应从顶端吃起,这样才能越吃越甜,越吃越可口。反之,若从根部削皮吃起则会越吃越淡,剩余的1/3就没有胃口吃下去了。冬天吃甘蔗,最好将其切成…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史记)选读》(2005年6月版)选有岱隹阴侯列传》一文。当中有这样一段话:“(韩信)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日,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相似文献   

14.
苏武牧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相似文献   

15.
一、语文教学无教具语文教学使用教具以小学识字阶段为最多,到了初中即已难见,高中几乎绝迹.其实,教具直观性强,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这既便于教师讲授,又便于学生理解,因此中学教学是缺不得的.生活中的许多实物都可成为语文教具.如讲《南州六月荔枝丹》,可事先准备好一些荔枝,讲时一人一枚,让学生边观察边听教师讲解,效果一定会好.作者在文中说到:“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老师也没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可见作者小时候就曾因为老师讲荔枝时不得见荔枝而引为憾事.在今天,荔枝已经摆满大小水果摊店的情况下,把荔枝“引进”课堂,是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的.为什么说“壳如红缯,为什么说“荔枝呈心脏形”,为什么把荔枝膜比作“片片桃花雨后娇”,以及为什么形容荔枝的肉“莹白如冰雪”……  相似文献   

16.
大学学术风气的考察指标李硕豪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学术风气乃其生命所系。考察一所大学是否优秀,它的学术风气状况理应成为一条重要指标。但考察大学学术风气应从何处着手?这是一个在我国高教理论界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在界定大学学术风气概念和分析其...  相似文献   

17.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义,怒,竟绝去。  相似文献   

18.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相似文献   

19.
从翻译方式的角度,举例说明了归化所造成文化意象的缺失和误传及其给交流所带来的障碍。文章强调了异化在翻译中保持文化意象的作用,以及异化在翻译进程中所起作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需卦揭示的是人生饮食之道,卦辞曰"有孚"曰"贞",其总则也。《彖传》曰"须",须训待,期待也,乃行以待而非坐以待。下卦三阳,爻辞曰"郊"曰"沙"曰"泥",其道也;上卦一阳二阴,爻辞曰"酒食"曰"出"曰"入",行其道也。卦分上下,各有所象,皆取其类;合则一体,以足其义。九五之阳为一卦之主,喻所待,即追求目标,上卦二阴围绕一阳,象征居所,喻所待方式,出则劳碌,求其衣食,入则栖息,养其精神,恢复体力,天明继续赶路,下三阳即其路。天下殊途,人或食其体力,或食其技艺,或食其心机,或食其灵巧。食其体力者劳作于野,辟土殖谷;食其技艺者奔走于郊,作巧成器;食其心机者运筹于宦途,学以居位;食其灵巧者往来于市井,通财鬻货。士农工商,殊途而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