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萏 《知识窗》2012,(2X):10-11
线条是中国人物画的经脉和灵魂,是最简练的表现语言。中国人物画中的线条运用极为丰富,从其艺术发展的过程看,它经历了单一、拓展和创新的发展变化。深入研究中国人物画的线条在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各个主要时期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有助于把握中国画的发展态势,从而做到真正理解、传承和发展中国绘画。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08,(10):216-216
世纪之交,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共享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东西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信息交融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刷着地球的各个角落。于是传统的中国画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于是一些人打着“创新”的旗帜,认为传统的中国画是阻碍其自身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出了“反对传统就是对传统的最好继承”的口号,他们认为只有“反其道而行之”则可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美感。其实真正的艺术创新并不是要摒弃传统的中华文化。我们创新的动力与源泉应是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应是将西方美术艺术的精髓有机地融合到传统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之中。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08,(10):216
世纪之交,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共享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东西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信息交融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刷着地球的各个角落。于是传统的中国画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于是一些人打着"创新"的旗帜,认为传统的中国画是阻碍其自身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出了"反对传统就是对传统的最好继承"的口号,他们认为只有"反其道而行之"则可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美感。其实真正的艺术创新并不是要摒弃传统的中华文化。我们创新的动力与源泉应是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应是将西方美术艺术的精髓有机地融合到传统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之中。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积淀,写意人物画表现技法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内容涵盖审美、意境、色彩、笔墨、造型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绘画材料的更新,绘画技法不断改变获得新生,例如绘画颜料的更新可丰富写意人物画的形态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汇编和出版的《中国画人物技法》一书,基于对中国画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学习,从题材和人...  相似文献   

5.
刘小莉 《科教文汇》2013,(14):136-136,137
本文着重论述如何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中国画技法和对中国画的认知水平。作者通过在高校多年中国画教学实践以及对小学阶段中国画教学的研究,认为应让学生大量欣赏传统经典作品、有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作画题材,并能结合课外展览等活动,促进中国画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艺术家的文学修养就一直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欣赏一位中国画画家的作品需要从其个人修养入手。赏郑亚林先生其人、其画,他恰恰抓住了中国画发展的脉络,熟知中国画的根源,重视个人修养,把中国画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画从内容,形式到技巧的发展,都处在东西方文化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处在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巨大位差与时差之中,如果说当代中国画是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迷离混沌困惑中求得发展,更应该尊重多元互补的现实。在比较认识中国古代画家们所表现的灵性与西方绘画精神的差别,把不同的语言结合融合,优势互补,并且不忘开拓创新,对中国画所蕴涵的内在文化精神作到真正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画从内容,形式到技巧的发展,都处在东西方文化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处在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巨大位差与时差之中,如果说当代中国画是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迷离混沌困惑中求得发展,更应该尊重多元互补的现实.在比较认识中国古代画家们所表现的灵性与西方绘画精神的差别,把不同的语言结合融合,优势互补,并且不忘开拓创新,对中国画所蕴涵的内在文化精神作到真正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浅谈当代中国画色彩观的多元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爽 《科教文汇》2009,(27):277-277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代中国画色彩观的现状,在多元化的态势中,中国画色彩既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要表现新的人文精神,也要端正向西方学习的态度。这样对于中国画色彩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代中国画色彩观的现状,在多元化的态势中,中国画色彩既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要表现新的人文精神,也要端正向西方学习的态度。这样对于中国画色彩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画从内容,形式到技巧的发展,都处在东西方文化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处在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巨大位差与时差之中,如果说当代中国画是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迷离混沌困惑中求得发展,更应该尊重多元互补的现实。在比较认识中国古代画家们所表现的灵性与西方绘画精神的差别,把不同的语言结合融合,优势互补,并且不忘开拓创新,对中国画所蕴涵的内在文化精神作到真正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周杰 《科教文汇》2008,(30):259-259
数字中国画作为一种新型视觉艺术,其功能与创作题材、方向是广泛的。中国画精妙的文化精髓、人文思想通过电脑这个载体可以传播的更加广泛,运用的更加活泼,大大突破了纸本中国画的传播,与纸本的中国画可以相互并存。将中国传统文化用更广泛的载体形式推上国际物台,让国际人士领略到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正是我们国人所期待表现的。只有熟练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和绘图软件技能,大胆挖掘Ps等绘画软件的强大表现力,用和纸上中国画迥然相异的创作手段和章法,才能体现出中国画的韵味与精神,创作出美的数字中国画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在西方人眼中既神秘又博大精深。据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中国政府所送的国礼是著名的国画家李苦禅先生的一幅画。尼克松一干人对这件艺术品非常尊重,将它挂在白宫,中国画在美国也因之提高了声誉。  相似文献   

14.
郭劲 《中国科技纵横》2010,(10):98-98,84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最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把市场化、现代化和全球化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迁浓缩在同一个时代,把在西方社会以历时态的方式所经历的社会变迁,却在中国以重叠和积压成一个共时态的存在形式。人的问题成为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通过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探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阐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转换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绘画观念与中国画界有过三次撞击,其结果既打破了中国画在国内一统天下的局面,又给中国画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它的变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茹果 《世界发明》2010,(10):68-69
严家宽通过对当代中国重彩画不断的研究与整合中,吸收了西方的视觉观念,保留了中国画笔墨传统的根基,用西化的手法与传统中国山水画结合,笔触犹如印象派画风,笔笔跳动、扣人心弦,颇具表象注意风格。  相似文献   

17.
崔诗培 《百科知识》2023,(18):53-54
<正>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始于19世纪初的法国。它鼓励人们解放思想,勇于表达不同的内心世界。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充满故事性的内容是浪漫主义艺术作品的典型特征。五四运动时期,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传统的绘画技法开始往西方写实性绘画靠拢。20世纪的中国画创作逐渐走向浪漫现实主义风格,这时的中国人物画也显现出特有的写实性与浪漫特征。  相似文献   

18.
崔昊  李秋艳 《科教文汇》2009,(13):42-43
山水画之所以为我国传统艺术形态的突出代表,其独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实践功不可没。从教育学角度出发,站在历史及文化的高度,从传统山水画艺术高等教育的史实入手,着眼于其教育思想可知:传统山水画艺术高等教育思想在“文以载道”的总方针下,教育理念始终与政府文艺方针保持一致,并主要通过教育管理机制、专业知识教育及人格修养教育三方面的实践,最终成就了传统山水画艺术本身。希望此结论的得出在华夏文明伟大复兴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教育背景下,能对诸如“当下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的课题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处在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失去了曾今的语境。势必要具有当代性才有生命力,后现代主义批评则是观察当代最犀利最前卫的语言之一,但是后现代主义批评毕竟是应西方艺术运动而生的产物,中国文明有与西方文明不同的特点,在我看来中国画与理论体系生生不息的主脉不会动摇,而是在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批评冲突的过程中,将其融合进中国艺术的庞大整体。  相似文献   

20.
刘伟 《科教文汇》2008,(34):194-194
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现状的思考,追根溯源到对唐宋绘画传统的再认识,以及对西方色彩学理论的借鉴,希望可以在美术院校的中国画色彩教学中融汇中西,继承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