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开始,中国的“福利大厦”日渐坍塌。它的瓦解,不仅来自于市场化浪潮对其地基的侵蚀,也来自于不断推进的改革过程效果上的抽走砖瓦。我们需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福利大厦”?在2005年开始的市场化反思中,它的每一个构件被纳入政府和民众的重新检视之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低保……2006年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定义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中国未来的福利制度由此有了新的设计理念。因此,或可以把2006年视为中国“…  相似文献   

2.
未来数年,将是国家福利再造的关键时期。决策层已经提出和谐社会纲领,并着手对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国家福利制度进行第三次改革。 但在设计制度的时候,政府、学界及民众.都需要汲取历史教训,对原则及方向深思熟虑,做出明智的公共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本刊已经指出,人们看不起病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十几年来的“医疗福利制度改革”,使得大量城镇人口的福利保障水平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保障,而农民和新市民也享受不到国家医疗福利。  相似文献   

4.
和普通人相比,中国的很多公务员仍有希望买到为其量身定做的低价住房——名曰经济适用房、小区。这使得他们在房价涨潮时能安度狂澜。 他们享受的低价来自政府的优惠。在福利分房被宣布取消若干年后,一些公务员仍然得到福利袭了福利分房的历史不公,也干扰着当前的房市。集资建房或公务员“暗补”,它不仅承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公务员收入分配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公务员住房改革也不应该成为“半拉子工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和普通人相比,中国的很多公务员仍有希望买到为其量身定做的低价住房——名曰经济适用房、集资建房或公务员小区。这使得他们在房价涨潮时能安度狂澜。他们享受的低价来自政府的优惠。在福利分房被宣布取消若干年后,一些公务员仍然得到福利“暗补”,它不仅承袭了福利分房的历史不公,也干扰着当前的房市。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公务员收入分配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公务员住房改革也不应该成为“半拉子工程”公务员:低价购房之疑  相似文献   

6.
80年代试图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后.农民失去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最后庇护;而在城市之中.越来越多的人被抛出了“福利大厦”;即使那些有幸留身其中的人.也在残破处感到了寒意。于是部分人开始抱怨这场改革.指责市场的冷酷.渴望回到政府“温暖的怀抱”。 于是.政府启动“再改革”。但置身于争论的漩涡中,“再改革”成为一次次应急式的修补。实际上.要重建这座大厦,首先需要确立的就是它的方向与目标.而这些原则将是必不可少的; 公平:没有人应该被抛弃.但也不可能是乌托邦式的平均; 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任何一方均难独力支撑.须由两者合作且竞争: 公共决策:它不能来自于政府的闭门造车.而应来自于公众的参与及各方的充分博弈; 适度:超越国力和国民承受力的福利.只会消耗国家发展的持久力和国民进取的动力。 以这些标准.我们既可以检视过去.也可以勾画未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自1921年以来,我国传媒从业人员的福利大致经历了5个时期的变迁:零福利与供给制的特殊时期、低工资高福利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计划福利制度变革期、福利制度市场化变革的经济转型期和福利组合多样化的市场经济深化期。  相似文献   

8.
历经福利分房.到住房产业化.再到现在的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行政性调控商品房地产市场的努力事实上不得不黯然退位.政府将自己的职能重新定位到“保障”二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新周刊》2006中国电视节目榜将“最佳创富节目”这一荣誉颁给了CCTV-2的《赢在中国》,其评语为:“把最市场化的创业与投资主题纳入全民选秀,以真金白银点燃中国人的商业梦想,使之成为真实世界里的PK——与其说它是一档电视节目,不如说它给全民开了一个创业的普及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们将紧紧围绕镇江“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围绕“战略转型”主线,围绕“创新、发展、服务”主题。在巩固和扩大“十五”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档案事业与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同步跨越、和谐发展。一是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发展战略。乘着镇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抓住档案馆新馆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有利时机,以新馆建设为龙头,  相似文献   

11.
安雅 《大观周刊》2012,(25):36-36
“85美术新潮”动摇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主流艺术观念,第一次把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背景下.重新思考艺术的基本问题,中回艺术从此不可逆转地跨入了另一个时代。自此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它的基本结构在“85新潮”时期已经形成。今天我们对这重要的一段历史,了解的方式却十分有限。只能通过对大量资料书籍的分析和理解.来阐述“85新潮”对我国油画走向当代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市场化非医改方向”。一周之前,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这番表态被《医院报》转载后,成为热议的话题。这位司长说,“看病难”、“看病贵”这两大难题的解决,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安雅 《大观周刊》2012,(21):286-286,250
“85美术新潮”动摇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主流艺术观念,第一次把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背景下,重新思考艺术的基本问题,中国艺术从此不可逆转地跨入了另一个时代。自此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它的基本结构在“85新潮”时期已经形成.今天我们对这重要的一段历史,了解的方式却十分有限。只能通过对大量资料书籍的分析和理解,来阐述“85新潮”对我国油画走向当代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广东省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协办,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在广东广播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广播改革20年”。在论坛上演讲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著名学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业界的领导。会议回顾了从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以来,中国广播改革2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了“珠江模式”的核心价值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广播在新时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重庆档案》2005,(3):32-32
四川省成都市档案局为落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近日发出《关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帮困档案”的通知》,指导和规范建立“帮困档案”。《通知》规定了“帮困档案”的收集范围,包括在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健全帮困助学、建设城乡医疗救助、完善住房救助、巩固农村五保供养、  相似文献   

16.
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是一座大厦,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大厦的支柱,稳定是基石,坚持党的领导是它的核心.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是大厦的门窗。  相似文献   

17.
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报纸的国家。中国早期的封建“官报”虽然存在了很长时期.但始终无法与“经济”一词相联系。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报业市场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我国报业开始进入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开发报业经济的新时期。可以说.都市报是报业竞争的直接产物。都市报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市场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郑子凌  王兰 《大观周刊》2006,(44):24-26,28
买房是一时的,住房是一世的。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室内的空间将直接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户型决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06的昆明楼市。回想2006年,空间有多少户型设计改变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呢?请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胡春秀 《新闻界》2005,(5):43-44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在中国应该说由来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讲究施仁政,推仁义,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其核心不外乎也是一个“和”字。所以,“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已物我的和谐.”因此,强调人与自然以及个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成为了中国社会最高的价值标准.当然,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而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胡锦涛总书记的概括它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作为党、政府、人民耳目喉舌的媒体,当然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媒体应担当起以下责任。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色彩不但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更是关注的焦点。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爱普生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一举荣获了中国流行色协会主办的“色彩中国”活动“2006年度色彩科技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