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靳楚楚 《海外英语》2014,(16):225-226,228
Steve Jobs:A Biography与简体中文版《史蒂夫·乔布斯传》全球同步发售,引发全球读者热捧。乔布斯于结婚二十周年之际写给妻子劳伦·鲍威尔情书的译文引发了中国读者对这中文快译本翻译质量的讨论,并在广大网友中掀起情书"热议",网友"自译"的译文风格迥异。该文选取其中呼声较高的两个译文与出版的中文译文进行对比分析,以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为框架,定性、定量地对比译文质量,试验证及物性理论作为翻译批评的可行性,说明及物性理论对翻译过程、翻译批评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其三种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能分析.研究认为,对于词的及物性过程的划分应以整句、而非小句为单位;不能单纯地根据及物性过程的数量及分布特征来判定译文的忠实度;对词的多种理解方式影响译文及物性过程的选择;及物性分析能反映译者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3.
杜雪辉 《海外英语》2016,(15):98-100
运用及物性理论对诗歌及其译文进行分析是诗歌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三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英译版本,分别是林建民、卓振英和许渊冲的译文。从及物性角度对比分析原诗及其三个英译版本的异同点并由此分析不同译本的得失,可以较为客观地评析译文质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许译在及物性特征方面与原文最为接近,且最能传递原诗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少数学者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对汉诗英译的不同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但既对汉诗及译本进行英汉对比,又对其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的双重比较并不多见。以唐诗《春晓》的原文与译文及不同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为例,尝试从系统功能的及物性角度进行汉诗原文与译文以及不同译本之间的双重比较,来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汉诗英译中进行双重比较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解释了它的六大经验过程;后而分析了《虞美人》一词汉英版本的及物性特征,并通过比较两者在及物性上的差异,评析了译文优劣。从而指出了及物性理论在进行译本评析上的重要指导作用,并提倡翻译工作和学习者的借鉴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等教育阶段基础英语教学目的及参考译文这种特殊问题的性质,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参考译文应选择的翻译策略并进行论述,并就文化、思维方式等宏观切入点讨论异化策略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7.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及物性理论是Halliday纯理功能的核心内容,是描述小句的系统,包括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本文从该理论出发,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汉英版本的及物性特征,并通过比较两者在及物性上的差别,评析译文,从而指出及物性理论在进行译本评析上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乐府诗英译文的分析主要局限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方面,而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试图对乐府佳作《长歌行》及其两种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探讨译文翻译的得失,并检验功能语言学在诗歌翻译和鉴赏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主要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经验纯理功能理论的及物性角度对<一朵红红的玫瑰>及其三个中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中译的指导性作用,并可以运用该理论对译文的优劣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为基础,以海子的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探讨诗歌译文的及物性特征,从而论证翻译时最大程度上与原诗的过程类型达成对等,可以更准确地传达诗歌的内容和思想,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1.
薛彩荣 《培训与研究》2011,28(1):127-129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春晓》原文及其六种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能的及物性分析,探讨古诗英译的得失,并检验功能语法在翻译研究方面的可行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对题为"Chinese calm in face of flu"的新闻报道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有利于探索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新闻中的及物性、人际语法隐喻、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语篇的语境等进行分析,证明功能语法是积极话语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及物性为工具分析小说角色形象:首先论述了及物性在小说评价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原著中的语料,分析《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元曲选·合同文字》宾白助词“的”共出现89次,根据用法分为四类:一是用于其它词或词组后,构成“的”字短语,单独作句子成分;二是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地”“得”;三是作动态助词,相当于“着”;四是作为代词或语气词“兀的”的构词音节,相当于音节助词。  相似文献   

15.
英语没有专门的语法标记来表示作格与受格的区别,所以英语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非作格语言。但英语动词表现出来的在聚合关系上的差异却说明了英语及物性和作格性的客观存在性,像break这样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作不及物动词的动词为典型的作格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作格性结构,而像lose这样只有及物用法的动词为典型的及物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及物性结构。本文主要对作格性结构和及物性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其词汇基础、句法特征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以对英语的句法及动词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其他语言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框架,对“过河”的歌词进行了文体分析。我们考察了歌词中小句复合体的逻辑功能,并对所有的小句进行了及物性分析,之外还考察了其语气系统。文章分析表明,歌词在措辞的选择、句式的运用和篇章结构的安排上,都具有“突出”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体意义。文章最后对歌词的其他文体特征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及物性理论运用于英文语篇分析及英文文学作品阐释的成例屡见不鲜,但将此理论运用于汉语语篇分析及汉语文学作品阐释的例子还不见多。通过分析《背影》选段中的及物过程,尝试提供一次以及物过程类型分析而赏析汉语文学作品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梦”不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更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指出了“中国梦”的提出为学校德育工作明确了方向,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找到了有力抓手;探讨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把“中国梦”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9.
"学科取向"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可谓"一枝独秀",并越来越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但是,由于受"走出"信心缺失、语言文化隔阂、研究取向迥异以及学术规范欠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格局中仍处于"边缘地带"。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应提升文化自觉,树立"走出"信心;提高英语技能,提升学术竞争实力;科学改造概念体系,沟通中外学术理解;恪守严谨治学精神,遵守国际学术规范,积极扭转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引进多、走出少"的交流逆差,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一词迅速成为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焦点。什么是“中国梦”?它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实现“中国梦”又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为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高校在面对“中国梦”这一理念时,又该怎样去理解、借鉴和运用它来进行思想教育?在实践中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强烈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本文将从“中国梦”的定义、本质、内涵出发,以“中国梦”对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指导,探讨高校如何在“中国梦”理念下进行思想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