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爱玲的作品和她的一生为我们制造了"张爱玲梦魇";她写了《传奇》,但她的一生是一部更大的传奇。她的作品离不开她那个时代和她的家族。她的为人、行事及思想发展都能从她的家庭、生活经历中找到对应。不难看出,她的作品有"她自己不快乐的童年生活反映并转化"。  相似文献   

2.
易名 《下一代》2014,(8):32-33
日本的一场Twitter超微小说大赏共收到2000多份作品,最终有75份作品入选,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在短短的140字内,能营造出朦胧的爱情、诙谐的幽默、惊悚的恐怖、生活的压力……我们不得不佩服各位参赛推友的奇思妙想。大奖作品赏奖金5万日元她每周三都会来这所镇上的小邮局,于是邮局的人管她叫"星期三小姐"。今天,她又来了。"对不起,这样写是无法投递的。"拿着没有写对方姓名的信封,邮递员苦笑着抬头看了看她。只见她抿着嘴,双眸闪烁着热切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自己。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伤逝》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都是描写婚恋题材的小说。鲁迅以启蒙者的立场写了人物激越飞扬后爱情的悲剧意蕴;张爱玲则是从世俗的人性写看似成功喜剧背后的无奈与苍凉。两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完成了对"五四"时期的爱情神话的解构。通过两部作品的比较,可探究到张爱玲与鲁迅的文化关系,以及两人在思想深层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一口古井,古井无波,越淘越有文章。从她的生平入手,结合她的系列作品可"淘出"她笔下阴性荒凉的爱情。就张爱玲的爱情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也就探索研究出了张爱玲笔下的阴性荒凉爱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冰心是一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文学家。她一生长寿,亨年99岁,被人们称之为"世纪老人"。她一生笔耕七十余年,才华横溢,创作的作品非常丰富;其小说、诗歌、散文、翻译等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挚爱之情和对母爱、童真的热情歌颂,深受谈者的喜爱。其实,了解冰心的人都知道,她幼年时就是一个为人称赞的小才女。  相似文献   

6.
爱情与亲情是温馨甜蜜的,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它们全被拆解还原成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的本质是自私、虚伪和冷酷。就连一直被视为人类最高尚、最无私的母爱,也被她描写得千疮百孔。在张的苍凉世界中,爱情与亲情均黯淡无光,甚至被扭曲和异化。她通过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对心理的深层分析,以颠倒的姿态塑写了一系列的情人和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7.
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是神圣、崇高、伟大的代名词。女作家们大都情感细腻,作品中常以爱情为主题。可池莉却反其道而行之,赫赫写出:不谈爱情。宴则池莉的不谈爱情说是在解构爱情。她把这种古典情怀中十分神圣的东西,放逐到当代社会强调物质化、功利化的世俗人生中,还其本真,实现了对传统的颠覆和反叛。  相似文献   

8.
评论家们把《牛虻》定位为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是肯定作品思想的革命性,二是爱情的浪漫性。而小说《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在作者的引导下,小说成功地用"革命"话语置换了爱情话语,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受到了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却是来源于"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在两个爱情故事中,体现出爱情与革命间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9.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以独特的手法描绘美国南方小镇,并以擅长写孤独者的内心生活著称,孤独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旅居者》是《伤心咖啡馆之歌》里的一篇短篇小说,主人公通过流浪于世界各地以求摆脱掉孤独的影子,但最终还是被孤独所吞噬。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解读该小说,本文试图展示他的爱情、欲望、苦涩的心碎等心理过程,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相似文献   

10.
《2011版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语文教材中经典的爱情诗篇,与歌曲、绘画、建筑等艺术一样对人的"感情""道德""情趣"具有感染和熏陶功能。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爱情作品的教育一直存在着误区,其实语文教学,爱情作品是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写实小说中,方方的小说以她自己独有的魅力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她众多的风格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一部反映城市青年爱情故事的作品——《桃花灿烂》唤起了读者的强烈审美意象。在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现代女性对爱情执著与追求,也看到这入世间那无法脱俗的爱情以及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关注。作者的冷峻笔法延续了她一贯的行文风格,正视现实中爱情幻灭的悲剧,其悲剧性的爱情结局也更令人心动。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贾平凹小说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题材,作家创作观念的变化发展对人物爱情类型的设置起着重要的作用。贾平凹早期创作在"文以载道"的理论影响下为社会代言,表现的是符合男权需求的纯真爱情,后随着创作观念的变化转向为表现呼应男性需求的欲望爱情。深入的文化探索使作家诊断出爱情的"病相",其实质是为了爱彻底的奉献,以致失去自我并无视他人的自我。贾平凹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怪胎意象隐喻着其文化探索的尴尬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一个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和异数,一生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三十多部中短篇小说,百余篇散文,另有译作及文学评论等,可以说她是一个创作丰富的作家。她的名字经常与"传奇"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显赫的身世,杰出的才情,还有她的冷艳,她的孤傲,一切都凝聚在她离去瞬间的那个背影中。让我们拿出那些没有被岁月遗忘的文字,感受一下张氏文字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的作品,有着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她笔下的"故乡",不仅蕴藏着故乡赋予她的温暖、宁静,时时流露出她对于故乡的无限热爱,同时也包容着现实所呈现的贫困、悲哀,深深印刻着故乡在现代化进程中巨大变迁的痕迹。故乡对于她来讲,不仅构成了她最美好的生命记忆,更是她可以安放灵魂的一个归宿。  相似文献   

15.
铁凝早期的爱情小说基本上是一种道德人生的言说,强调爱情与道德的关联,肯定崇高的道义和责任。成熟期的铁凝在爱情叙事上突破了早期的理想和纯净,侧重写入性的复杂和两性之爱的残缺,在解构爱情神话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男性的理想道德人格的想象,这种叙事的犹疑正是铁凝“对人类生活永远的善意、爱和体贴”的叙事伦理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张曼娟是台湾女作家,她在二十多年的文坛生活中辛勤写作,用唯美清新的文字记录着现代都市的悲喜生活。文字清雅优美,写作模式多样化,善于书写女性生活。作品虽以爱情小说为包装,但也由"少女情怀总是诗"的浪漫与纯雅慢慢变成从写实的观点去看这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新困境。文章通过对张曼娟部分作品的导读,从写作模式、写作内容、女性形象塑造,作品所体现出的写实观几个方面来感受张曼娟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17.
冰心作品的主题贯串着“爱”和“美”,这取决于她幼年时期情感模式的形成,生活经历、生活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平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对大海的一片痴爱、父母的挚情至爱,形成了其情感模式的基础.这种“冰心式的爱的情结”,使她对生命、对母亲、对童真、对自然、对祖国、对人类、对和平怀有温雅真纯的感情,影响了她一生的创作.她以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爱的内蕴和自己高洁的人格,完善了作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冰心体”.  相似文献   

18.
毕淑敏二十多年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有关疾病/治疗书写的医学型小说。她的医学型叙事没有因袭前人,停留于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写作传统,而是回归到生命层面的疾病本体、治疗本体,以生存智慧和生命美学的意义,为文学的疾病/治疗书写提供了新的经验。毕淑敏的写作根植于对疾病隐喻文化的去蔽,她寄希望于现代人对生老病死的坦然面对,寄希望于现代人拥有强大的生命伦理力量,强大到足以捍卫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足以清洁困扰自我的心灵死角,还自己一个敞亮洁净安详智慧的心灵天空,从而实践着文学的另一种“现代启蒙”。  相似文献   

19.
戏曲《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情爱作品,文章主要对作品主题和内容体现的爱情观及杜丽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体现的爱情理想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与《牡丹亭》同演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王实甫与汤显祖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了他们的爱情理想。这两首用热烈音符谱就的青春、爱情赞歌。几百年来,撞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们的心扉。崔莺莺与杜丽娘也已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至情至真的化身。文章通过对《西厢记》与《牡丹亭》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揭示出王实甫、汤显祖二人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社会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