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外交是全球化时代外交发展的新形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经济外交内涵的理解仍然十分模糊,仅仅宽泛地理解为外交与经济的结合。事实上,经济外交必须严格限定其范围,才能汇入一个国家的外交体系中,不至于与外交系统发生冲撞而造成严重后果。从严格的经济外交内涵出发,经济外交仅仅包括对外援助、经济合作和经济制裁三种形式。从世界经济政治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化的双重趋势出发,经济外交在未来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的基础上,国家经济联系尤其是国际金融关系也逐步迈上了国际舞台,金融外交成为国家交往的重要部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外交的兴起,构成了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外交转型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外交的形态.随着金融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将会更加深入地介入金融全球化,而未来中国的金融外交只会更加积极,内容也将会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3.
文化外交作为适应全球化时代而新兴的一门外交形式,拥有与其他外交形式不同的作用:一、文化外交是谋求民族理解,深化国际合作的桥梁;二、文化外交是维护文化主权,促进经贸发展的武器:三、文化外交是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威望的工具;四、文化外交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核心的文化外交逐步发展到公共外交新阶段,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和提升国家形象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战后韩国的"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演进的历史表明,韩国的公共外交已经从国家事务的相对边缘地带逐步走向政治中心,对韩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主宰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重要行为体,国际社会不断呼吁新的国际交往秩序以适应"城市世纪"。公共外交为城市交往提供了理论依据,被认为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塑造国际合法性和认同度的一项重要战略。全球化时代以国家为主体的传统公共外交过渡到由城市、媒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多个主体参与的新公共外交,并认为软实力正逐渐取代军事、经济硬实力的作用。因此,全球化时代的城市交往的主体、对象、途径、内涵、功能等有着全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全球化的兴起与深化极大地改变了权力的内容与形式。全球化时代表现为分散化和无形化的权力改变了外交的方式和内容,为公共外交这种新的外交方式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理论支撑。公共外交作为一种"赢得心灵与观念"的重要手段,成为全球化时代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平台。公共外交不仅有利于国家自我认同的展示,而且可以促进与他者的认同,并对国际社会共有观念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中国外交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在给中国发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带来挑战。面对全球化给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我国应有相应的外交策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改造国际体系;加强区域经济和安全合作;睦邻外交与全方位外交并举,以防范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对中国新时期“大外交”格局的形成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一是在外交主体上的突破,既重视首脑外交,又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民间外交;二是在外交对象上的超越,既重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又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开展与第三世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三是在外交内容上的拓展,既有政治外交,又有经济外交、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9.
浅析日本的"动漫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外交也呈现出多种形式。日本的公共外交方式之一——“动漫外交”由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提出,在日本政界兴起了“动漫热”。日本动漫,被国内乃至世界各国的不同年龄阶层的民众喜爱,不仅为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还通过国际展会等形式在民间层面展开,对推广日本文化、加强国家间的联系、取得国际认同、构筑国家形象具有积极作用。动漫外交也引发了不少反对的呼声,在日本政局交替之时,“动漫外交”正处在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外交的行为体系中,行为主体主要包括政治国家和社会公众,而社会公众随着公民社会和全球化的发展,又不断衍生出新的行为体形式。公共外交经历了国家主导型、公众参与型、非政府组织参与型和多主体互动型,通过剖析公共外交的不同理论模型,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实践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前后,"人臣无外交"思想,既是清廷办理夷务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是婉拒与外国接触的一个堂皇理由。但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不仅钦差大臣耆英等人直接面见"英夷",怡亲王载垣、恭亲王奕等也被迫直接参与对外议和。其后,清廷向外国派遣常驻公使、同治帝接见外国公使,这标志着清廷"人臣无外交"旧制的彻底消亡。"人臣无外交"的思想体制,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物,与近现代的国家外交格格不入。从"人臣无外交"到"人臣办外交",再到"亲王外交",其中既有中国半殖民地外交的屈辱与无奈,又是中外依约而行的国际外交惯例,同时也是中国外交从传统封闭到近代开放的进步。"人臣无外交"的思想体制,嬗变为近代的国家外交,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体育外交是以体育为内容载体,以对外交往和交流为形式的外交模式。在一些作品中,“体育外交”被划在了“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之中。若从外交手段和内容的角度来划分,作为领域外交的一种,“体育外交”则同“能源外交”“经济外交”“金元外交”等并行。另外,由于体育外交具有共通性、灵活性等特点,故在外交实践中能够发挥出一些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外交开始于1868年,这时幕籓体制崩溃,近代民族国家诞生,由此形成了新的外交主体。近代以来的日本外交,主要以"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为中心,具体表现在"改约外交"和"扩张外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联合国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全方位作用.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多重的身份,使得中国的联合国外交在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的特点.不仅使中国获得广阔的国际政治经济空间,推动了中国对外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助于树立起建设性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但是,在参与意愿、能力、经验和客观现实等方面,中国联合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阻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平外交的两个30年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基本特征是制定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是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动力,妥善处理边界问题是建立周边睦邻友好关系的基础,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是维护国家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制度保障。上述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经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6.
制定外交政策、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局势,更取决于强人政治时代领袖个人的决策,因而领袖的人格力量显得尤为重要。人格通常由个人的能力、阅历、经历、性格、气质、品质等组成,作用于个人身上形成的合力即人格力量。在相当程度上,毛泽东个人的人格力量决定他能及时对国际局势作出准确判断和正确认识,从而使新中国外交一直没有偏离正确的行动方向,并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宪法明文规定外交权乃是一项由总统和国会共同行使的权力。在现代外交实践中,美国总统几乎主导着美国对外事务的大政方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会外交出现了一些复兴的迹象。通过对国会在中美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几个重点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以后在发展中美关系中如何开展国会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苏关系的缓和,西方阵营改变了他们的东方政策,这削弱了德国在冷战中的作用,德国甚至成为美苏双方达成交易的对象。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德国调整其外交政策,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于是,在团结西方阵营前提下,德国努力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力争在一个统一的欧洲中摆脱外交被孤立局面。在海牙会议上,德国重构欧洲一体化蓝图,使停滞的一体化车轮重新运转起来。因为,一个统一的欧洲既可以使德国摆脱对美国的过分依赖,又可以增强与东方阵营谈判的筹码,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德国外交被孤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外交的新路径:“人文外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软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自身的软实力,积极探索"人文外交"的新路径.本文从分析"人文外交"的现实背景出发,考察了它的具体内涵、基本特征与主要创新,并且通过分析中国"人文外交"的实际开展探讨了其相关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均势外交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表现出全球性、霸权性和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受现实主义理论影响的美国政治家们认为,推行均势外交能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实现美国的对外战略目标,因而热衷于均势外交。美国不会在短时期内放弃均势外交,但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其均势外交将遇到越来越多的阻力和困难,尤其是冷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均势是不可能长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