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进听 《现代语文》2008,(8):148-149
新课程“文化论著研读”选修系列容易使人联想到博大精深的国学。其实,《论语选读》[《论语选读》,语文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以下引用本教材不再标注出处,只注在课本中的页码以及在《论语》中的章句序号(依杨伯峻《论语译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定位于“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像古人那样治学外,我们能否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帮助学习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论语〉选读》纳入高考内容后的教学方向,认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文言教学思想。结合2009高考试题的导向信息,作三方面的探究:一是教师需传达出《〈论语〉选读》的平常理,二是让学生唱出《〈论语〉选读》的多彩音,三是师生今读《〈论语〉选读》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3.
【缘起】 《(论语)选读》是浙江省高中语文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门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教学,至少面临着五大困惑:第一。《论语》是经典,如何“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第二,《(论语)选读》教学是学术研究,还是生活还原?第三,《论语》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语录体典籍,如何将其连贯起来?  相似文献   

4.
自从2007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增设《(论语)选读》的选修课后,全省各县市高中都将其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其重视度与必修教材旗鼓相当。这两年高考改革方案变化后,《(论语)选读》又成了IB模块选修教材,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但《论语》情节性不强,趣味性不足,传统的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若能在教学中拉近学生与孔子的距离,或许能激发他们对孔子的亲近感,从而在那个年代的历史年轮中理解《论语》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论语〉选读》该教什么?从结合课程目标对于经典选读教学的定位和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出发,探讨弱化文言字词及语法教学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阅读文本,从而可以使学生解决心灵困惑,获得心灵的滋养,达到在阐发《论语》现代意义的过程中,实现继承《论语》传统价值的目的教学指向,以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呈现的中华文化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论语)选读》的教学应该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一位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读《论语》,得智慧,明事理,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读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过程中,师生们的良好反应,又是明证。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07年在温州新课程培训大会上,张新强教师也说:“教材依然是例子。”这在《论语选读》教材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因为教材本身就是《论语》的一部分节选,我们的教学也就是通过这些节选的内容来让学生走进整部《论语》,走近孔子。所以《教师用书》中也特别提出:“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语)选读》作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正如《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所指出的:“选修课教学首先要有合宜的定位。它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追求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可见,《论语》的教学可以从多个层面人手,但不管从文字还是文章学的层面入手,最终都是要落实在文化的层面的。那么,如何通过《(论语)选读》的教学实现《论语》文化意义,个人以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论语》与背景的关系,一是《论语》与接受者的关系,才能较好地实现这种教学指向。  相似文献   

10.
《(论语)选读》进入高中语文教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论语》本身是深奥的文言语录体,又较少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在教学中,常常使得课堂气氛比较压抑,甚至有部分同学对《论语》根本就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提高《(论语)选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了当前语文教师的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1.
何银华 《考试周刊》2011,(37):35-36
博大精深的《论语》作为一门课程进入高中课堂,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儒家经典呢?作者从《〈论语〉选读》的教学感悟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层面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今后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陆琦 《文教资料》2011,(30):51-52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中,主要人物孔子的言行贯穿始终。教师应打破编者选文的逻辑顺序,立足原典,“散”而能“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现真实的孔子。这理应成为《〈论语〉〈孟子〉选读》重要的教学定位之一。  相似文献   

13.
《论语》选读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情操、奠定学生良好的语文功底都大有裨益。有感于此,在教学中,我在《论语》选读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探究,概而言之,即“释义——概括哲理——举例应用”三步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文化论著研读”选修系列容易使人联想到博大精深的国学。其实,《论语选读》咻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像古人那样治学外.我们能否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帮助学习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建议“文化论著研读”的教学要“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引导专题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语〉选读》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的一本。如何教好经典?此一问,成为了萦绕在广大教师心头沉甸甸的一问。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论语〉选读》教学五法。  相似文献   

16.
《<论语>选读》是近几年才在高中开设的选修课,不过,无论是从教材还是教学来看,《论语》教学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达到了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论语>选读》教材为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所编写,基本上是按照内容将《论语》的部分章句进行筛选并组合而成,全书共15课,分为四个部分,即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编者在书的  相似文献   

17.
【缘起】《〈论语〉选读》是浙江省高中语文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门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教学,至少面临着五大困惑:第一,《论语》是经典,如何"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第二,《〈论语〉选读》教学是学术研究,还是生活还原?第三,《论语》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语录体典  相似文献   

18.
于丹将《论语心得》搬上百家讲坛,继而高中教学和高考考纲中也添加了《〈论语〉选读》,我们对于《论语》这一部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仿佛越来越熟悉,一些大家的解读也有意带着我们往简单易懂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9.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经历过多轮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大陆第一本关于《论语》的国学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文言、文章与文化的多重结合,担负着立言与立人的双重责任。《〈论语〉选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关注国学、关注中国文化。《〈论语〉选读》是中学生的一道精神大餐,充实了学生的精神底蕴。这对语文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件幸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中的《(伦语)选读》是其重要组成部份。“先秦诸子选读”这一课程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先秦学派众多,而儒家“卓然自树壁垒”,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论语》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因此,教材编者选了《论语》的一些篇章组成了《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一单元,并通过教师教学用书给出了制定具体教学目标的建议: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涉及思想、表达艺术以及语汇等各方面问题;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三是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所以,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往往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以期通过对选文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我发现《〈论语〉选读》不仅是一片引导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修养的精神土壤,还是一个蕴含丰富写作教学资源的宝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