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抚顺作为雷锋的第二故乡,如何利用特有的文化资源打造"雷锋城"主题文化,对于城市的发展意义非凡,分别就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容建设等领域提出打造"雷锋城"主题文化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鉴赏》2009,(9):42-43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文化中素有温情美好的词语,比如:出生地谓之"故乡",就读过的学校谓之"母校"。无论"故乡"还是"母校",都与身处其中的"我"息息相关。"我"出生的地方才是"我"的"故乡","我"读过书的学校才是"我"的"母校"。如果没有"我",它就是毫不相干的地方、毫不相干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尽管"文化生态"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学界已有十多年时间,也被许多学者所引用,但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学界对它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对它再做一定的探究,就会发现文化生态是一个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活的"文化生态体系,既不等同于"文化生态学"也不等同于"生态文化",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廖俐 《柳州师专学报》2014,(2):13-15,21
《文化苦旅》作为中国新时期"旅行式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是余秋雨朝圣中国历史文化故地发回的记录。从旅游人类学视角,引用"旅游仪式阈限三段式"理论解析《文化苦旅》中余秋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的所有作品都饱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浓乡愁,从早期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故乡人、事的怀念,到赴美留学期间创作的“纽约客”系列小说中对处于异质文化笼罩下的华人内心文化冲突的关照,再到《台北人》中对故园的眷念,对传统文化式微的惋惜,到现在对重现昆曲繁荣的热衷,文化乡愁一直伴随着他的生命旅程。  相似文献   

7.
美点赏析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乡村哲学家",洗净铅华的文字里透着一种厚重。《故乡》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不需刻意为之的煽情,就在朴素、沉静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丰富的生命体验,敲击着我们的心灵。首先是朴素的美学立场,这种朴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策略,也体现在主题、对象上。乡村的人、畜、景都是他笔下的生活世界,与宏大浮华、人工装饰无关。农耕文化孕育下的中华儿女,乡村大地哺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而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保留在了乡村民间,所以作者说:"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其次是作者  相似文献   

8.
"故乡情结"一直是艾玛文学创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主题,她笔下的"涔水镇"为当下文坛又贡献了一处值得探究的"文化原乡"。艾玛的文字流露着古典、绵柔、执着的气息,她试图用笔尖的温暖去救赎生活的苦难,从而在一花一草、一日三餐的平实生活中展示人物内心的惶惑与挣扎,以及人性深处的光芒。故乡的原风景、故乡的原乡人、故乡的逃离者,这三者构成了艾玛"故乡情结"的主体元素。  相似文献   

9.
从地域文化背景上审察茅盾早期的生活道路以及他文化性格形成的原因,故乡乌镇的自然、社会与人文环境对青少年茅盾的"孕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故乡环境及文化氛围对于茅盾成长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水乡古镇特有的民俗风情滋润着少年茅盾的心灵,陶冶了他的审美情趣;父辈的变法维新思想影响了少年茅盾人生道路的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奠定了他一生的文化品格;乌镇的生活积累成了茅盾日后写作时重要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教育问题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绕不过的一道坎。一方面,众生芸芸不断抒发着"谁人故乡不沦陷"的哀愁,呼吁着乡村文化、教育的重建;另一方面,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的政策诉求正逐步落地。因此,镶嵌于社会和教育变革背景中的农村"小班化"教育就是立足于乡土中国的一次新的探索。一、"城市包围农村"的困局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作家的创作。在故乡齐鲁文化的影响下,莫言的作品显示出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既有齐文化的自由浪漫,又有鲁文化的保守严肃。同时,齐鲁民间文化的现实载体——高密文化也为莫言的创作注入了活力。《蛙》作为莫言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中描写的风俗艺术、文化观念、各式人物形象都显示出了齐文化和鲁文化,以及二者凝结成的高密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胡文霞 《考试周刊》2011,(24):70-70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在《马路文明》一文中写道:"好好研究你的故乡吧,认认真真地研究她的每条街道和她的居民……”可见故土最能唤起你最动情的心事,最欢乐和最辛酸的体验。而故乡的风土人情中既浸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写作教学最为亲近的广博资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定的文化资源的存在是构成课程的必需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相似文献   

13.
发源于山西万荣县的后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而且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数千年来,后土文化一直以拜土形式体现着以"和"为主题的中华道德文化,以祭祀形式殷实着以"感恩"为主题的中华道德文化;以神话与传说形式充实着以"向上向善"为主题的中华道德文化;以传统的庙会形式丰富着以"祈福"为主题的中华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渗透数学文化;引用数学文化创设情境,展示数学之趣;引用数学文化探究新知,展示数学之美;引用数学文化直观建构,展示数学之奥。  相似文献   

15.
押贾平凹的故乡商洛山地,既有中原文化的儒性平和,还有楚文化的神秘浪漫,影响到贾平凹的文艺气质,就非单纯"慷慨悲壮"之北方气质,也非单纯"柔美宛转"之南方风格,有多元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影响文学创作,具体到贾平凹与商洛文化的关系方面,商洛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贾平凹的艺术气质,使其禀赋中自有一种风流俊秀的飘逸之美;贾氏小说世界充满魔幻和神秘意味,这又与广布商洛民间的巫术崇拜有关;贾氏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民间方言和古语,不仅仅是为了抵制语言的流俗和粗鄙,而是借助方言的运用,彰显着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中华游子文化中的故乡情结 ,把它分为四个方面 ,即对中华灿烂文化的钟情和热爱、对故乡秀美山川的怀恋、对故乡亲友的关怀和思念及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切。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用长篇小说《秦腔》展现了故乡的凋敝现状和乡村文化道德的一步步衰落,是为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所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一种文化形态,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中有着重要价值:表达着学校文化气质,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蕴含着人类文化精神;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的艺术教育以"石韵"为主题表达学校的文化气质,以"社团"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熏陶"为方式弘扬人类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迟子建的作品,有着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她笔下的"故乡",不仅蕴藏着故乡赋予她的温暖、宁静,时时流露出她对于故乡的无限热爱,同时也包容着现实所呈现的贫困、悲哀,深深印刻着故乡在现代化进程中巨大变迁的痕迹。故乡对于她来讲,不仅构成了她最美好的生命记忆,更是她可以安放灵魂的一个归宿。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高考的高分、满分作文中,揭示文化内涵的作文占很大比例,文化作文俨然成为广大高考生热捧的对象。正因为受到热捧,才导致大量劣质文化作文泛滥,那么,如何厚实文化作文的底蕴?做到五点: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用文化装点醒目的标题;以经典文化意象贯穿文章始终;恰当引用经典文化名人的事件;恰当引用诗文名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