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州方言中的"囝"的用法非常复杂,其本义是"儿子",后来引申为"小称"标记,又由"小称"标记引申出其他多种用法。雷州方言"母"的词义逐渐虚化。雷州方言中的"母"本义为"母亲",引申为"母的、雌性",后来发展为表"大的、重要的",有发展为"大称"标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容易"考辨     
论文主要讨论了"容""易"的形、音、义相关问题.首先介绍马叙伦注疏的观点.其次从多个角度考察"容"和"易".再次探讨"容"和"易"如何成词.论文参照各家说法,辨伪存真,认为易之本义是变化,改变."蜴"之造字也取象于"易" 之本义"变化"."容"之本义是容纳,引申为"允许",单音语素"易"本来可以单独表词,不过和"容"搭配成句时,由于汉语语音的节律性等原因造成"容易"逐渐成为现代汉语已经凝固下来的形容词,"容"字逐渐虚化.  相似文献   

3.
"无为",语出《老子》。《老子》三千言,其核心思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本义是脚下的道路,引申为方法、途径、规律等意义。"无为",不是  相似文献   

4.
"无为"语出《老子》,老子五千言核心思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本义是脚下的道路,引申为方法、途径、规律等意义。"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硬行强为,顺其自然"的意思。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相似文献   

5.
省(xing)的本义为用眼睛观察草木出生,后引申为观察入微。"省"在语用中发展,《汉语大字典》共收录了7个义项。先秦儒家和道家在使用"省"字时,不仅把握住"省"字的本义,更深刻地发展了"省"的内在机制。通过内省,儒家把自身的修为与理想道德联系在一起,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通过内省以追求领悟真理,达到物我化一,逍遥无待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正>"备"是个会意字,本义是盛放箭矢的器具。甲骨文的"备",中间是一支箭的形状,下方是个容器,合起来就是将弓箭收放在这个容器之中,表示早已做好了准备。金文的字形和甲骨文相近。小篆的"备",字形发生了讹变。楷书的"备",又在小篆的基础上,在字形的左边加了人字旁。"备"后来引申为警戒、警  相似文献   

7.
一朴的本义是木皮,老子"朴散则为器"中的"朴"指的是未经加工的木材,这与《论衡·量知》中说的"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的意思相近,引申为敦厚的品质,质朴无华,所以朴是不浮华的品质。素的本义是质朴、本色,引申为不修饰做作的品质,《淮  相似文献   

8.
名词"枚"本义是"树干",后引申为量词,并经历了泛化和衰落的过程。到了现代汉语中,普遍认为量词"枚"只用来搭配形体细长或体积小的对象。通过对比北大CCL语料库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部分下的量词"枚"的用例,可以清楚地发现,与古代汉语中的用例相比,当今"枚"字虽然整体搭配范围明显缩小,但除了继承古汉中的一部分搭配对象外,还可以搭配符合[+体积小]或[+细长]特征的近现代产生的新事物,甚至还大量出现与人或抽象事物相组配的超常情况。这种超常搭配受历史用法影响、使用者心理需求和表达的需要、网络平台的推动而得以盛行,是量词"枚"再次泛化的预兆。  相似文献   

9.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贵在"学习",重在"有型"。所谓"型",本义是指铸造金属器物的模子,后被引申为某一类事物长期稳定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属性。学习型党组织的"型",强调的是使学习成为党组织的属性和特征,成为党组织的基本存在形式。文章从何谓学习型党组织、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怎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型党组织的概念以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表"和"裏"本义是衣服的外层和内层.上古,这两词词汇化为复合名词"表裏",有表示衣服的面子和裏子之义.宋元时期,"表裏"引申为赏赐或送礼用的衣料.与此同时,"表裏"出现量词用法,主要用于制作衣服裏外层的纺织物.本文在"表裏"量词用例的基础上,分析了"表裏"由名词转化为量词的过程和合理性,并大致断定了"表裏"量词用法的时代上下限,同时对<汉语大词典>的有关释义作了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11.
汉字趣谈     
<正>一曲阳关浑未"彻""彻"是个会意兼形声字,"彳"是声旁,"鬲"和"丑"是意旁,本义是撤离、撤出。甲骨文和金文的"彻"字,左半部分是"鬲",表示吃饭用的器具,右半部的手形,表示吃完后将饭菜端走。小篆的字形发生了讹变,但字义并没有改变。"彻"在古代也有"拆除"的意思。后来,"彻"还引申为通达、清明之义,如"彻朗"。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心地清净光明  相似文献   

12.
泄和泻     
"泄"的本义是指气体或液体从封闭的物体中流出,有漏出的意思,如"泄漏、泄洪"等。引申为透露、抒发的意思,如"泄密、泄露、发泄、泄恨"等。"泻"是指大量液体急速流动,如"腹泻、一泻千里、倾泻",也用于指情感等连续、强烈地表达。所以,表示漏  相似文献   

13.
"枕边风"是现代汉语一个高频的惯用语,但遍检工具书皆不见。从历时语汇化角度考察了"枕边风"的形成过程,其间也涉及了其它同类词的形成。认为"枕边风"一语是在"耳边风"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形成的。最后,简单提出了汉语语汇化的概念及进行汉语语汇的语汇化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胡"本义为"颔下垂肉",由此产生的事物名称有"胡袋、胡皴、鹈鹕"等;"胡"引申为"喉"义,"胡咙、胡夷鱼"等词语中即用此义;又引申为"胡须"义,相关的事物名称有"胡孙、蝴蝶"等;又引申为"西北部民族"义,与此相关的事物名称有"胡琴、胡笳、胡饼、胡蒜、胡萝卜、胡瓜、胡豆、胡椒、胡服"等;又引申为"大"义,使用此义的名称词语有"胡鳙、胡沙、胡考、胡耉"等。分析"胡"的意义引申情况,能够解开"胡"类事物名称的命名之因。  相似文献   

15.
<正>繁体的"鬆"字是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字。上面的"髟",表示长头发,乱糟糟的,蓬蓬松松;下面的"松"字是读音,后来简化为"松"。"松"的本义是指头发蓬乱,如:蓬松。因为头发是蓬乱的,不是整块的,所以引申为不紧密、稀散,如:松散,这包书捆得松。由于不紧密、稀疏,所以又引申为不紧张、不严格,如:轻松、松弛、松松垮垮。松了,就意味着放开,如:松手、松绑、放松、宽松。  相似文献   

16.
正《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这里的"析""理"两字非常重要。"析"本义是用斧子去砍木头;"理"本义是"治玉",后引申为"纹理,条理,道理"。有时候,分析问题就如同顺着纹理砍木头。在这里,"析"是方法,是手段,庖丁解牛,切中肯綮,条分缕析,游刃有余;"理"是中心,是根本,理屈词穷,理直则气壮,顺理则成章。写作议论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析"出"理"来。  相似文献   

17.
说“礼”     
"礼"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它的本义是"祭祀用的礼器",基本义是"敬神以求福"。在现代汉语中,我们认为它有七个义项,为了弄清楚这些义项间的关系,我们采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里,"盗"、"贼"分别指强盗和小偷,如大盗、小偷、盗车团伙、天下无贼等。从二者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来看,"盗"远比"贼"的危害性大,这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社会常识。如果我们走进古代文学作品中,则会发现这一常识被彻底颠覆。笔者试浅析之。"盗"的本义是"偷窃财物",如《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苟子·修身》也明确强调:"窃货日盗。"由其本义  相似文献   

19.
新辨析     
《新读写》2021,(4):17-17
藉借籍藉,形声字,从草耤声,音jiè,本义为"古代祭祀用的垫子",引申为垫子。孟浩然《还山贻谌法师》:"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藉琴砚"即垫琴砚。又引申为坐卧。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即坐在萋萋纤草上面。藉与耤是古今字。古时天子假借民力耕耨之田叫做耤。由于耤是藉的古字,所以藉又有"假借"的含义,如"藉口"。又由"假借"引申出假设义。  相似文献   

20.
"对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谈话。但这只是本义上的"对话",并不是笔者所要谈的阅读教学中的"对话"。那么,什么是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呢?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