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内蒙西部和察南、晋北地区建立蒙疆政权,其首要目的是要把这一地区建成所谓“防共回廊”的一部分,为将来的对苏作战和将其势力向亚洲内陆地区扩张进而孤立中国做准备。但是,另一方面日本为了支持战争,需要掠夺战略资源,又要把蒙疆作为资源基地。这样,日本的蒙疆经济政策就出现矛盾,如果要建立所谓巩固的防共基地,就必须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但如果要作为资源基地则是进行重点开发,建立掠夺型经济体制,并不需要考虑蒙疆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由于日本对于蒙疆战略地位的认识出现分歧和转变,日本统治蒙疆的经济政策动摇不定,最终还是采取了掠夺资源型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
经验之一: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昌延地区由于处在“伪满州国”、“伪蒙疆”和“伪华北”三个不同政治、军事统治区的结合部,面对着三方面的凶恶敌人:东北部地区属“伪满州国”统治,敌军有日军和伪满州军;西北部地区属“伪蒙疆”统治,敌军有日军和伪蒙疆队;南部地区属“伪华北自治政府”统治,敌军有日军和伪治安军。这三个伪政权虽然相互间也有矛盾,但因为都是一个日本帝国主义主子,所以在镇压抗日军民方面是可以协作和协调步调的,其政治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苏联为防止日本进攻,避免东线战争,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本文试从中国抗战牵制大量日本陆军主力而改变日本战略目标;日本本身不可克服的军事物资和战略物资的弱点;苏联不断努力的和平外交及其远东战略防御能力的加强等三方面,论述太平洋战争前日本不可能北进侵苏,苏联没必要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  相似文献   

4.
日本建立伪蒙疆政权后,为了维持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鸦片收入成为支撑蒙疆政权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确保鸦片收入,担负起向当时其他日本占领区内提供鸦片的任务,日本在蒙疆地区推行鸦片专卖政策,按时间顺序分别为公司专卖制、组合转让制及政府收购制三个时期。笔者通过对各个时期鸦片政策的分析,介绍日本蒙疆鸦片政策的形成过程,揭露其维持殖民统治,“毒化”中国人民,削弱抗战力量的罪恶阴谋。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1939年建立伪蒙疆政权后,在蒙疆地区原有鸦片种植基础上,大肆扩大种植面积,增加鸦片产量。自此,蒙疆鸦片完全为日本侵略者所控制。本文通过对1939-1942年蒙疆地区鸦片产量及配给政策的分析,说明蒙疆地区被日本完全控制后向日占区主要鸦片供给基地的转变过程,以揭露侵略者的丑恶本质。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在扶植伪蒙疆政权建立的同时,为毒化和拉拢亲日的少数民族青年学子,还居心叵测地开展蒙疆地区青年学子的留日教育,以加强日本与伪蒙疆政权之间的教育交往,并借此培植亲日势力以掩饰日本分裂蒙疆脱离中国的罪恶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挫败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早在1928年日本就企图侵占西伯利亚。1932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1933年的对苏作战计划,企图争取苏联的远东地区,与中国的东北、蒙古连成一片,以此作为争霸亚洲及世界的战略基地,建立对苏联的有利战略态势。但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使日军疲于  相似文献   

8.
日本占领蒙疆地区后,为了长期有效地控制蒙疆地区,使蒙疆地区日本化,便直接插手伪蒙疆政权的留学教育,着力选派蒙古族学生和蒙古喇嘛赴日留学.蒙疆地区留日教育活动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全方位推动留日活动的开展;全过程贯彻奴化殖民教育宗旨;多方面安置留日毕业生.但随着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在伪蒙疆推行的留日奴化教育活动也全部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征服和灭亡中华民族,实行“以华制华、分而治之”的策略,继伪满洲国之后,在日军占领区扶植了诸多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而在中国华北的察哈尔、绥远二省以及山西省北部地区的伪蒙疆政权,就是其中的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近卫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日本公然挑战《九国公约》对华政策的总原则,导致英日矛盾迅速激化。为此英国对远东政策做了较大调整,逐步放弃等待、观望的外交政策,走上援华制日的道路。英国调整远东政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利用中国的力量牵制日本,阻止日军南下,确保远东自治领的安全;二是阻止日本与德、意联手,确保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三是为争取美国的支持与信任;四是鼓舞远东自治领的士气。英国的远东政策调整完全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虽在客观上利于中国抗战,但同时也在合作中英道路上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积极掠夺伪蒙疆地区龙烟铁矿和大同煤矿的矿产资源。日本在“蒙疆”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矿业调查活动,满铁、“蒙疆联合委员会”等日本经济特务机构都参与了这种调查。日本把“蒙疆”地区龙烟铁矿的铁和大同煤矿的煤大量运往日本。此外,日本还残酷虐待“蒙疆”的中国矿工,造成中国矿工大批死亡。总之,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开采“蒙疆”矿藏,以支持其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军事战略是南进还是北进是经过反复权衡的;最后南进军事战略能够得势原因是多方面:从经济利益考虑,美英在远东军力的薄弱,扭转中国战局、美英在东南亚对日本的制裁等。从经济、军事实力方面分析,决定了日本南进军事战略只能采取偷袭方式,也决定它的这个战略的最后失败。 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野心由来已久。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军部法西斯组织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日益加强,日本统治集团明显地加快了其侵略的步伐。 当时,在远东阻挡日本军事前进的主要是中国、苏联和美国。 中国由于多年内战的消耗和军事力量的薄弱,已在1937—1938年的战事中被逼到了西南一隅。尽管日军取得了巨大军事胜利,但它始终无法彻底打垮中国军队,从而迫使重庆的蒋介石政府投降。 美国和苏联无疑是日本的两个劲敌。就总体实力而言,日本既比不上苏联又比不上美国,因此日本无意与两国同时开战。但是与两国中的一国单独开战的想法在日本军方看来,还是可行的。 当时日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应该把谁作为自己的对手,应该制定怎样的军事战略。  相似文献   

13.
伪蒙疆政权刑事诉讼法保留了民国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使近代刑事诉讼法律文化在蒙疆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促进了该地区刑事诉讼法制的近代化,但其中也存在大量封建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糟粕,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蒙疆人民的暴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地以后,积极准备实施“北进”计划,由于中国军民在中国战场上坚持旷日持久的反侵略斗争,消灭了日本法西斯的有生力量,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阻止了日军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在客观上保卫了苏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20世纪30年代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和日本对华侵略、准备对苏作战的双重视角考察蒙疆政权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本文认为:蒙疆政权出现的背景是国内民族矛盾激化以及蒙古自治运动的爆发,但是这种内部纷争由于日本关东军这一外部势力的介入而进一步恶化,使得一部分蒙古族势力走向民族分裂的道路。当时的日本军支持德王建立蒙疆政府并不是真心帮助“蒙古独立建国”,而是出于自身的战略目的。德王建立“大蒙古国”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蒙疆政权可以说是一个带有蒙古族色彩,掺杂有国内民族问题,而为日本军部所掌控的亲日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16.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扶植成立了伪蒙疆政权,并强调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特殊性,从而凸显日本"开发建设"蒙疆的必要性。而当时该地域的临战形势,必须"欲建设、先统制"。即对生产领域以及流通领域实行强制性的政府计划指导、控制、干预行为。实施统制经济,目的是有效地控制该地区的经济命脉和最大限度地掠夺日本所需要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7.
蒙疆银行是日本在蒙疆地区进行经济掠夺、搜刮侵略战争资源的经济中枢。同时,各伪自治政府管内在“一行主义”的前提下,合并原来察南、晋北、绥远的旧钱庄,分别成立了察南.晋北.蒙古三实业银行,进行一般普通商业银行的业务。蒙疆地区的金融机关由此形成了作为中央银行的蒙疆银行及下属三普通银行的格局,最终完成了金融机构上的一元化统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里海地区油气资源储量的勘探和开采,争夺包括能源在内的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把该地区看作是有着重要国家利益的地区,这给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合作带来巨大的挑战.西方的跨国公司和国际财团凭借自己的巨大的势力,阻止中国企业进入中亚市场.如何开发中亚市场是需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主要分析苏联解体对中亚国家的影响与后遗症、当今世界各国对中亚的关注、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合作的机遇和所面临的挑战、我国在开发中亚市场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从1931年日本法西斯策划“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远东战略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的评述。 一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解除日本侵略的威胁,这是当时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也是整个30年代及40年代初期苏联远东战略的核心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既是为了解块日本的所谓“生命线”问题,也是为了取得进而吞并全中国和北进苏联的前沿阵地。苏联当时认为“日本侵入中国东北,造成了对苏联远东疆界的直接威胁”“孕育着反苏战争”,于是开始把远东安全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
1933年,德王在内蒙古地区的百灵庙领导发动了“内蒙高度自治运动”.此后他又与日本“合作”,建立了“蒙疆政权”.在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即将败逃台湾之际,德王又跑到阿拉善盟定远营搞起了“西蒙自治运动”.对于以上史事,学术界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不同的学者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提出了迥异的观点.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1949年以后与“内蒙自治运动”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